商譽減值改攤銷?或解1.4萬億商譽黑天鵝之困

商誉减值改摊销?或解1.4万亿商誉黑天鹅之困

■VCG/圖

A股2018年年報預告近三成公司業績預減

近期財政部就“商譽及其減值”議題文件徵求諮詢委員的意見,大部分委員的意見是同意商譽進行攤銷,這有利於緩解商譽一次性高額減值的巨大利空。有分析人士認為,商譽攤銷,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上市公司商譽以逐步攤銷的形式代替商譽減值的一次性歸零的做法,尤其歲末年初商譽減值壓力增大,這樣的做法可以儘量降低商譽減值帶來的上市公司業績波動的風險,降低商譽爆雷的風險。

■新快報記者 塗波

攤銷緩解A股減值壓力

商譽,通常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企業因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或經營效率高、歷史悠久、人員素質高等原因,與同行企業比較,可以獲得超額利潤。 現行會計準則規定,商譽不得攤銷,每年年末至少進行一次減值測試,如果發現減值跡象,要按規定提取減值準備。

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報數據,A股上市公司商譽達到14484億元,同比增長15.18%,在A股歷史上首度突破1.4萬億元。一旦出現大額商譽減值,相關個股則會出現大幅下跌,而整個龐大的商譽值短時間內出現大幅減值時,會造成市場的大幅波動。

“減值或改攤銷”無疑可降低商譽爆雷的風險。但中信證券1月8日研報中指出,商譽攤銷只是一個議題,當前尚未立項,後續還有起草、公開徵求意見、正式文件發佈等流程,短期內難以落地。對比美股和A股近十年商譽減值損失情況,標普500在2017年商譽減值僅佔上年商譽總規模的0.3%,滬深300和全部A股分別為1.8%和3.5%,攤銷年限不低於30年才能邊際上緩解A股減值損失壓力。

成年報預虧痛因之一

據同花順數據,截至今年1月8日,已公告2018年年報預告的1248家公司中,逾六成公司預喜,預計業績同比減少或虧損的上市公司佔近三成,其它公司業績為不確定狀態。其中,虧損金額在1億元以上的公司有43家,11家公司虧損金額在10億元以上。虧損金額前五位的有中興通訊、寧波東力、*ST華信、雛鷹農牧和利源精製。

中興通訊預計2018年度首虧62億-67億元,業績同比下降逾2倍。該公司業績大幅下降主要是去年6月12日發佈的《關於重大事項進展及復牌的公告》所述的10億美元罰款,以及主要經營活動無法進行導致的經營損失、預提損失。寧波東力預計2018年度虧損25億元左右,虧損原因為子公司深圳市年富供應鏈有限公司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年富供應鏈的超額虧損將在公司2018年度合併財務報表中予以轉回。*ST華信由於去年公司業務大幅萎縮,應收賬款逾期形成大額減值計提,預虧23億元左右。

從虧損的原因來看,有的是因併購踩雷如寧波東力;有的是因計劃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如預計減虧的*ST巴士2017年度計提商譽減值15.38億元,2017年度因大股東私自對外借款擔保引發的訴訟導致計提預計負債約4億元;而有的是因公司主營業務經營穩定,由於資本市場波動,公司證券投資產生較大損失,這是導致淨利潤虧損的主因,如上海萊士。

商譽減值是A股市場中與股權質押、負現金流等風險並齊的黑天鵝之一。

對短期市場無影響

從短期影響來看,目前商譽減值改攤銷還在討論階段,對上市公司2018年的業績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因此該消息短期內不會對上市公司股價造成影響。分析人士認為,從長期影響來看,商譽的膨脹來自於近年來頻發的高溢價併購、業績對賭等行為,一旦這些公司業績下滑,商譽減值必然引起股價下跌。而商譽攤銷相當於分時逐段地化解一次性商譽減值帶來的負面影響,理論上是減輕商譽大幅減值帶來的巨大風險。

但也有在A股市場投資多年的市場人士認為,商譽攤銷的分段式減值方式可能會比一次性商譽減值帶來的傷害更大。因為這實際上相當於把一次利空變成多次利空了,而A股市場的股票價格從來都是要等利空出盡才能夠止跌企穩的。目前A股市場存在大量未來可能商譽減值的上市公司,如果減值改攤銷,股價下跌造成的連鎖效應和擴散效應勢必會對A股造成更漫長的影響。

年報預告淨利虧損居前個股

股票簡稱預告淨利潤 商譽 預告淨利變動

(億元) (億元) (%)

中興通訊-67.003.11-246.67

寧波東力-25.500.34-1700.58

*ST華信-23.142.27-617.07

雛鷹農牧-16.002.58-3640.70

利源精製-12.50---338.94

恆康醫療-12.0035.56-691.69

猛獅科技-12.006.39-794.55

*ST華澤-11.50--49.74

拓維信息-11.5021.32-1833.24

上海萊士-10.8757.05-230.00

印紀傳媒-10.00---239.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