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原件就有怎樣的複製件

怎樣的原件就有怎樣的複製件

幼兒園正是放學的時候,門裡門外都是接送放學的家長和他們的孩子。

一對母子,走到門口,男孩說,爺爺用一下氣筒,用吧用吧。男孩高高興興的拿走了氣筒。

沒過多久又一對母子,走到門口,男孩什麼也沒說拿起氣筒就要離開,被門衛爺爺欄了下來,男孩母親不樂意了:小氣什麼,不就是用你個破氣簡嗎。拉著孩子,氣呼呼的走了。

又一日,見一對母子來圖書館看書。圖書館的規矩是看書之前要換上鞋套,才能入內閱讀書籍。於是管理員說:請等一等吧,裡面的人很快就出來了。母親不耐煩了:有什麼,不就看個書嘛,至於這樣,拉著孩子不由分說就闖了進去,嘴裡還在嘰裡咕嚕,不依不饒。

以上說的這些例子,說的就是一個素質問題。素質差被人噗之以鼻,一臉鄙視:什麼素質?同樣高素質也會被人稱讚:瞧瞧人家這素質。

家長素質的不同,家庭教育理念的差異,培育出的孩子必然千差萬別。

我們身上的陋習,千萬別出現的孩子身上。你身上有,孩子身上也有,那叫什麼,那就叫陋習循環。

有什麼樣素質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素質的孩子。你要複製出一個高品質的自己,首先,得把自己提升到高品質。

孩子懂什麼?孩子身上一切好的壞的,都是外部環境潛移默化的結果。

這個外部環境的影響,有來自家長自身的,也有來自社會的。

首先家長得高溫消毒,高溫殺菌,以免交叉感染,影響他人,更影響孩子,要積極主動地參加社會上各種有助提高素質的學習和教育,淨化孩子之前,先淨化自己。

孩子的自身免疫系統還不完善,還不能足以抵制外部惡劣環境的侵蝕時,我們的家長就要充當好孩子後知的過慮網。這個後知的過濾網就是次後教育。如孩子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已經染上了某些壞的習慣,這為先,而你發現啦去教育他這為後。後知教育不可忽略,即便是馬後炮。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再說明白一點,即使孩子在外面學到了很多不好的東西,染上了很多不好的壞習慣,也是會被父母發現的,你是制止呢,還是不聞不問?你即時幫孩子糾正了,也就沒什麼了。這個就像你洗衣服一樣,你發現孩子的衣服髒了,而不去幫他洗,孩子行為能力還不能自控的情況下,自己是不會去洗這件髒衣服的。孩子身上的這個髒,就依然還留在 孩子身上。也可以說家長就是孩子行為的一個過濾器。孩子不辨好壞,是因為孩子的辯別系統還不完善,而你是完善的,你可以把孩子的這些壞習慣過濾掉。你沒法做到完全屏蔽,也完全屏蔽不了,那你就過慮,把關。前提是自身要有去汙意識,不僅過濾掉孩子身上的汙漬,也要洗掉你自己身上的汙漬。

作為家長無需做的那麼高貴,儒雅,但也要做到潔身自好。

有些家長自身就有很多缺點,怎麼辦?你的這些缺點在孩子面前流露,就會被孩子吸收。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是對等的,不能因為我是家長就居高臨下,要孩子做的怎麼怎麼好,要孩子改掉身上的缺點,自己身上的毛病。就可以忽略,你都那麼差,你還怎麼教孩子?有些壞的習慣是不能流露給孩子的,能避免的就儘量避免。有的家長有口頭禪,有的家長愛吸菸,這些能避開孩子就避開孩子,能改掉那是最好。有些家長不愛看書,可是你為了孩子,哪怕是假裝拿本書在那看也可以呀。凡是一切都要往好的方向去引導。

家長開家長會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就有一種這樣的擔憂:在幼兒園時又肯吃飯,又懂禮貌,可雙休日,在家呆了兩天,再回到幼兒園,是回家的這兩天,把幼兒園學的東西都給弄丟了。這個說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不能脫節,脫節後教育還得從頭再來,教育的成本無形在加大。

孩子在外面玩耍,一般都有大人的陪護,小孩子多的時候,碰碰撞撞,也再說難免。別家孩子碰了你家孩子,你家孩子哭了,作為陪護的家長,要大度一點,小孩子無意中的碰撞,別到了你這兒就成了,欺負我們小孩兒,別張口就說別人的不是,你該告訴孩子,寶貝,沒什麼,你注意點,大家都注意點兒就可以啦。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你用了什麼方法去處理問題?他會記在心裡,下次遇到相同的問題,也會用你這種方法去處理類似問題。

孩子天生沒有打人和罵人的本性,有也是後天學的。

你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應該怎樣處理呢?

A:你個沒用的東西。你沒長手啊!他打了你,你不能還手阿。

B:他打你是不對的,我們可以告訴老師來處理這個事情,或者告訴他的爸爸媽媽。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言傳身教,口說百遍,不如親自做一遍。

我們要傳導就傳導給孩子正能量的東西,高貴品德的形成離不開正能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