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入鄉隨俗不懂就問也是禮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52.入鄉隨俗不懂就問也是禮

這是講到孔子第一次進入周公廟的一件事兒,“太廟”指的是周公廟。“周公”是魯國的第一位君主,相當於魯太祖,所以祭祀“周公”的廟就叫做“太廟”。孔子第一次進入到周公廟裡面,“每事問”,是看著什麼都新鮮嗎?所以每件事兒都問問?當然不是!這裡是孔子勤問好學。周公廟裡擺放了祭祀周公的各種禮器,孔子的專業就是學“禮”,所以他見到周公廟裡面的每一個事物,每一種禮器,都是虛心向別人請教,可以看出來孔子非常好學,而且對“禮”很感興趣。

52.入鄉隨俗不懂就問也是禮

當時孔子設立學校,教導學生,在社會上已經小有名氣,大家都知道孔子知“禮”,孔子是一位對“禮”研究的特別深入的老先生,相當於一個研究“禮”的專家。不過在看到“子入太廟,每事問”的時候,大家心中又有個疑問,結果當時有人就問了,“或曰”,“或”是某一個人,“或曰”就是有人說啦:“孰謂鄹[zōu]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誰說從鄹邑[yì]來的這個傢伙懂禮啊,你看他入太廟每事都要問一問。

52.入鄉隨俗不懂就問也是禮

先來說說這個“鄹”,“鄹”是當時魯國的一個邑[yì]名,“邑”就相當於咱們現代的縣,這個縣就是山東省的曲阜縣。因為孔子的父親曾經在鄹邑,就是現在的曲阜縣,做過邑大夫,也就是當過縣長,所以別人稱孔子叫做“鄹人之子”。有人就譏諷孔子,說:“你進到太廟裡面,怎麼總是問東問西,每一件事兒都要問問呢?誰說你是禮這方面的專家?”那孔子聽了之後又作何反應呢?

“子聞之”——孔子聽到以後,回答道:“是禮也”,“是”是這的意思,這才是禮呀。孔子解釋的很簡單,別人說他進入太廟,每件事兒都要問問,哪有這樣的禮專家呢?孔子說,這才是禮呀!

52.入鄉隨俗不懂就問也是禮

這句話是孔子虛心學習的一個事例,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去到一個新的地方,對於禮節、禮數方面要多多請教,既是入鄉隨俗,也是尊重別人。我們中國常說做人做事,就是通過做一件事可以看出平時他做人怎麼樣,而做人主要看他的態度,我們要抱著學習的態度,多問問,沒壞處,因為你即使掌握了再多,也總有不知道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