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快速成功,你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今天,我要和你聊三個詞:歸納法、演繹法與系統思維。

為什麼今天要寫這個題目呢?

因為我一直有個判斷:如果不掌握對於複雜系統的學習、應用方法,就會越來越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發展。


一、不掌握一套好的學習方法就無法適應當今社會

我們的社會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

爆炸式的信息,亮眼球的高科技,複雜的制度以及越來越模糊和碎片化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互聯網的確可以將世界變得更平,但是這種平,不是一塊大陸一樣的完整平滑。而是根據不同愛好、不同年齡、不同習慣而形成的一座座“孤島”。

因此每天我們每個人都將遇到海量的信息以及不斷更新發展的社會背景。

在這種複雜混沌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做到“順流而下”?如何更高效、更全面的使用這個社會為我們提供的各種基礎架構?

我們需要學習,需要訓練。需要一套完整、有效又容易理解的新型學習方法。


二、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

現在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

各種知識付費產品層出不窮,擺開架勢就為了將你錢包中最後剩下的幾塊錢也席捲而空。

但是聽了那麼多,記了那麼多筆記,真的就能“認知升級”了麼?

在我個人看來,各種知識付費其實是都在教我們“知識”,而並沒有深入的交給我們“如何尋找、創造知識的手段與方法”。

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可能有一點:當你知道了知識是怎麼創造出來的之後,你就不會去買那些產品了。

在我的理解中,一個會學習的人和一個有著深刻思維能力的人往往都有以下特質:

(1)學習知識的速度快、掌握深,且加速度較大。

(2)思考問題永遠從系統角度出發。

不僅考察一件事物,還將周邊一起加入進行考慮。好比要調研一家公司,不光要看這家公司,也要看競爭對手,看合作企業,看產業發展,看宏觀環境。只有把這些都考慮到後,才會做出最終的判斷。

(3)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信息連接的狂熱。

他們永遠在看書、思考、討論、表達、練習。

他們的每一分鐘都在不停的增加自己的經驗值和技能。

這些人,我認為他們擁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


三、過去我們有哪些學習方法?

既然社會發展迅速需要我們學習,而學習的效率也有優劣之分。那麼哪種學習方式是效率最高的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走到“歷史的深處”去,看看之前有哪些學習方法。更準確的說,有哪些“知識創造的方法”。

因為,學習就是知識在你腦中再創造的過程。

通常我們創造知識的方法有兩種: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是將一些事物集合起來,從中找到它們的共性,從而找到理解事物的規律。屬於“以事實為依據”的知識創造方法。

演繹法,是從一些基本原理(公理)出發,慢慢按照邏輯思路進行推演,最終形成一套知識架構的知識創造方法。

符合演繹法套路的學科其實比較少:數學、理論物理學、計算機科學。

它們的特點是:有一套規範的公理。

例如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牛頓的力學體系與計算機科學中的數理邏輯。

而歸納法則在我們的學科建立中比較常見:化學、生物學、醫學、材料科學、文學、商業等等。

它們的特徵是從眾多的事件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性的“說法”,並將這種說法作為這門學科的發展墊腳石。

因此,在過去,我們往往將歸納法和演繹法這兩種方法進行區分。

比如我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就不會從數學現象出發,來看其中的抽象過程。

也不會再學習商業邏輯時,建立“商業基礎定律”,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延伸。

但這其實完全錯誤的做法。真正高效的學習方法,是使用“歸納法 + 演繹法”,充分發揮這兩種知識創造方式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從而形成的全新學習思考方式。

這就是我們下一節要介紹的內容。


四、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系統思維

在本節,我會和你介紹一種我自己用了許多年的有效學習、思考包括寫作的方法論,那就是——系統思維。

說起系統思維,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抽象。

其實它很簡單,用一句話來表示即可:“先歸納,再演繹。”

什麼?!你剛剛講了歸納法和演繹法,現在就單純的把它們拼起來有什麼意思?!

別急,這裡介紹的不僅僅是歸納法和演繹法的綜合運用,它同時也是我們正確認識世界、正確理解世界的底層方法。

這套方法是這樣運用的:

  1. 明確你想要了解、學習、研究的事物
  2. 選擇這個事物的幾個例子(儘量選擇經典案例)
  3. 深入研究這些案例,找到共性
  4. 根據找到的“共性”,對新的案例進行判斷
  5. 根據判斷結果對共性進行修改
  6. 用共性進行自己的創作
  7. 根據創作的反饋再次對共性進行修改

我們可以做一張圖來表示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倒下的“8”字型:

要想快速成功,你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因此,不論何時、遇到何種問題,你都可以用上述的“套路”去研究,並不斷的進行循環。

在學習前期,可能“案例共性”這個循環要佔絕大部分比例。

在學習中期,兩邊循環都要充分發展,目標是發展出來正確的“共性”。

在學習後期,“共性預測”這個循環將佔據主導。

自循環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概念,在以後的文章中會為大家進行詳細解讀。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要對複雜系統的學習和研究用一種全新的方法?

答案就在於:複雜系統是一個可以被理解的、但沒有“基本公理”的體系。

因為它可以被理解,我們就必須找到理解它的“透鏡”——我們歸納出來的“共性”。

因為它沒有基本公理,因此我們必須從已歸納的“共性”出發,去進行下一步的探索與修正。

沒有真正的終點,沒有“功成名就”的時刻。複雜體系就是這樣,讓我們不斷迭代,不斷打碎原來的思維模型,打造全新思維方式。不斷讓我們的“人生算法”變得越來越高效。

下面,我們以彈鋼琴為例,看看這種新方法具體在學習技能以及工作方面有什麼具體應用。


五、一個具體案例——彈鋼琴

首先,你需要收集著名的鋼琴教程,例如《拜厄》、《哈農》等等。

但是第一步的學習目標是學習“如何把鋼琴彈出音”。

聽著很簡單吧?

但是做起來可不容易!

因為,你要用正確的指法,正確的力度以及正確的流暢度。

這些是彈鋼琴之前必須掌握的。而這些又是很枯燥乏味的。

也許不規範的指法和手型也能保證你彈出一些曲子,贏得心上人的讚許。但是如果想真正做到“專業級的業餘選手”,則必須按專業級的要求來打基礎。

OK,你按照規範的要求練好了指法,下面應該幹嘛呢?彈一些最簡單的音階、琶音。注意:在這個階段千萬不要開始練習曲子,因為你的大腦還無法控制你的手。

在彈一些簡單旋律之後,你覺得大腦對手的掌控感在慢慢提高後。下面就要開始學習鋼琴的“識譜”。

在手型、簡單旋律、識譜都練得不錯了之後,接下來。你才可以有針對性的對曲子進行訓練。

但要提醒你的是,儘管三個單獨部分你都練得很好了。但是將他們綜合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就到了我們的“中級”階段。在期間你要不斷的去彈奏練習曲,並且不停的回到“案例共性”這一循環。

最後,你才能達到“共性預測”這一高階循環中,去按照自己的方式彈奏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消耗比原來學習更多的能量。會讓你感覺學習之路更難。

這就是事實。

在大腦中創造原來沒有的神經元及其連接,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但是,其中的回報也是清晰可見的。

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講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系統思維。希望你在讀完本文後能有所收穫。

期待你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