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怎麼形成?又有什麼意義呢?

地球圍繞太陽固定的公轉軌道週期,固定的傾斜角度,造成地球距離太陽有遠近之分,分別是每年北半球6月22日為夏至日,12月22日為冬至日,南半球反之亦然!

一年四季怎麼形成?又有什麼意義呢?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億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

一年四季怎麼形成?又有什麼意義呢?

公轉示意圖:自轉角不變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自然心情也會隨四季交替而跌宕起伏,所以四季分明讓我們感受到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但是如果沒有統一的科普教科書,除了北迴歸線附近和南迴歸線附近有比較明顯的四季感受,其他地球緯度區域幾乎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四季分明!

一年四季怎麼形成?又有什麼意義呢?

春夏秋冬

例如赤道附近居住的人們一年之中只能感受天氣的炎熱,不曾想過還有寒風凜冽的冬天,更不曾見過大雪紛紛的場景!像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早年曾經有南方的同學從小到大不曾見過大雪,如果不是選擇北方大學,可能以後都不會見到雪了,和他們的聊天中得知有些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雪,不過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進步,我們可以旅行遠方,短短一週內從南到北感受一年四季的四季交替!

一年四季怎麼形成?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地球上從空間軌道視圖

以上的經驗和感受僅僅僅停留在地球地表,假如你乘坐航天飛機到達太空之後再回過頭來看地球四季,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了,更不會有地球文人墨客的感情豐富多彩,只有浩瀚無垠的太空和無數需要探索的星球!

結束語:一切恰到好處的巧合可能麻痺人類的大腦,只會讓你感受風花雪夜,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讓你忘記地球之外有更多人類未曾涉足的廣闊天地,走出地球,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之後再回到母星地球時刻,你又是怎麼看地球的四季呢?

一年四季怎麼形成?又有什麼意義呢?

銀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