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那些没用的课程 真的没用吗

今年春节的时候,有一位亲戚来家里做客,聊起我的大学生活时,问我大学都学什么课程?我笑笑说:“美学”,亲戚满脸诧异,我接着解释:“美学就是研究美的课程”亲戚乐了,说“你这门课,听起来好没用啊”。

其实,大学这样听起来“没用”的课程,还有很多,比如艺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等,我听说过一个故事:说一架飞机正在飞越太平洋,广播响了“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们现在顺风飞行,风速300公里,飞行速度1200公里,非常快;坏消息是导航设备全部失灵,我们不知道飞到了哪里?也不知道应飞向哪里?”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只有技术,没有人文思想,它就像一架没有导航的飞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脱离人类的价值和温度,就会失去意义。如果没有人文关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就会崩溃成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娱乐到死,科技的飞速发展,就像一辆失控的野马,最终可能会带来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在大学开设各种各样的人文课程,这些课程听起来可能是无用的,但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营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进入社会的能力。还有一种责任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七十周年,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国难当头,许多学生都不想去上大学了,他们说:“我们的同龄人都去当兵了,我们也要上战场,上大学没用,学历史没用。”

钱穆现实拦住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们,战争总会过去的,我们的民族要建设、要复兴就必须知过去,才能有未来。读书不能中断。”为了激励学生上学,钱穆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国史大纲》,在这本书的扉页赫然印着一行大字:谨以此书献给抗战的百万将士。一位日本学者评价说:这本书相当于两个师团的威力。

有人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个人把他所学的课程全都忘掉了以后,他的身上还剩下的东西。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我们现在所学的具体课程,有一天我们可能忘了,还给老师了,但是有一种东西一定无法删除无法忘记,因为它已经渗透我们的血液,深入我们的骨髓。

大学里的课程并无有用无用之说,如果你用功利的眼光看待,那么那些无法带给你实际的、看得见的利益的课程可能就是无用的。但是这些课程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每逢春节家人团聚,我都会面临这样的窘迫状况,家人会问我以后出来是从事和自己专业所学相关的工作吗?我往往是默不作声的,因为我觉得大人们无法理解大学的教育其实是一个养成教育,更多地是培养我精神层面的能力,我还是理想化的,不想所学一定要和金钱挂钩,否则就如同大人所言:“既然你毕业后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何必浪费时间上大学?”所以说,之所以会有代沟,和我们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

大学那些没用的课程 真的没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