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要集體反思:擊垮你的並不是大環境,而是自己的無知!

什麼?民營企業家要集體反思?

我知道,講這樣的話,多少有點不合時宜。因為輿論鋪天蓋地都是李昌平先生當年講述農村的三句話的翻版:“

民營企業真苦,民營企業家真窮,民營經濟真危險。”說民營企業真苦,是因為民營企業債務違約情況不容樂觀;說民營企業家真窮,是因為稅務機關依法依規追繳社保都使得他們哭天喊娘一個勁地哭窮;說民營經濟真危險,是因為他們不遺餘力的描述了一個悲觀悽慘的經濟前景:那就是破產和失業潮的即將來臨!

可是,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

曹德旺先生也是一位民營企業家,不誇張地講,是一位優秀的有擔當的民營企業家,他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就“國進民退”問題如是看待:

短貸長投是這次民企困境爆炸的導火索,但根本癥結在企業家的“頭(腦)”,民企負責人自身經營素質有待提高。此前一段時期,銀行有很多錢,民企跟銀行簽訂一年的貸款合同,拿著這種短期融資去做長期投資,希望能夠賺快錢。但這無異於火中取栗,到炭火中取栗子,肯定要被燙到手。等銀行貸款到期,企業放出去投資的錢收不回來,資金鍊斷裂,企業陷入困境。據我的瞭解,出問題的企業中,大部分都是這樣的狀態。很少有企業的老闆意識到短貸不能拿去做長投。企業家你把企業的股票拿去抵押,抵押了做什麼?拿去投資,知道投資有風險嗎?

企業現在崩盤了,政府拿錢去救,這公平嗎?我的企業也是民營企業,為什麼此次福耀不受其害?因為之前福耀也犯過這方面的錯誤,1984年、1993年經歷過兩次資金鍊方面的危機,後來我們吸取了教訓,知道不能這樣做。”

推卸責任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們也就不奇怪為什麼有屁股的輿論會千方百計的為民營企業家自身的決策失誤和貪婪推卸責任,而將民營企業的經營困境歸因於大時代、大環境了!

我之所以講民營企業家要集體反思,其實也是要民營企業家多從自我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嘴巴一撅就是社會大環境的錯、就是時代的錯、就是政府的錯,卻唯獨沒有自己的錯:既然你什麼錯都沒有,你又是怎麼陷入困境的呢?

所有的民營企業家都要自我反思,是不是存在曹德旺先生所講的“短債長投”的問題?是不是存在著“拋棄主業,盲目擴張”的問題?是不是存在著自身素質不夠,比如那位賭博輸掉幾十億的劉立榮先生身上存在著的問題呢?

只有反思才有進步,也只有自我批評,才會使民營企業家走向真正的成熟!曹德旺先生提了一個問題:“

我的企業也是民營企業,為什麼此次福耀不受其害?”這當然不是倚老賣老自我吹噓,而是告誡我們的民營企業家朋友,自己當年也是從1984和1993年的兩次資金鍊危機中走出來後才學會了敬畏之心,知道不能短債長投。說到底,正是因為有了自我批評與反思,才有了曹德旺先生今日從容淡定的與民營企業家分享經驗:而今日牢騷滿腹的這群民營企業家們,真的能聽進去這番逆耳良言嗎?

我不知道答案!

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還無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民營企業家群體的智力應該是超出常人一頭的,可是如果這種智力建立在無知無畏的貪慾之上,就會繼續今天這種“短債長投”的悲劇,就會重複劉立榮先生賭博毀業的前車之鑑,就會繼續嘲笑曹德旺先生的謹慎經營而是肆無忌憚的盲目擴張,到最後,毀滅掉自己的絕不會是大環境的緊縮而是自己的無知與貪慾!

所以,我希望的反思,是所有的民營企業家發自肺腑的自我檢討、自我反省:自己的戰略定位是否精準恰當?自己的經營理念是否與時俱進?自己的個人素養是否無可挑剔?當想明白了這些問題的時候,才是民營企業家走向真正成熟的時候,而不是一有成就就歸於自己,吹噓自己的敢立潮頭;一有問題就拋給社會、抱怨大環境的寒風瑟瑟:倘如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才會有真正的未來!

脫虛就實,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而是理所當然應踐行之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