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社交達人的祕訣

仔細想想你身邊的朋友,聚會的時候,其中一定有一位,在聚會中游刃有餘,好像和誰都認識。也許,你就是那位聚會主角。有的人天生就是社交達人,有的人卻受困於“社交恐懼症”,那麼,想要快速融入一場聚會,有沒有秘訣呢?

珍妮•馬丁內特在《融入的藝術》裡總結了各種方法,幫助你成為一位社交達人。其中有一種是適合普通人的,《融入的藝術》提出在聊天的過程中讓人舒服,自己也能獲得快樂,這樣才算是達到社交目的。

成為社交達人的秘訣

珍妮•馬丁內特是一位暢銷書的作家,已出版的書籍有《失禮自救指南》《巧妙的託詞》等,在多個節目中分享過她的社交“融入”心得。


建立自信

和說話畏畏縮縮的人相比,與自信的人相處,會讓人更舒服。《融入的藝術》裡提到,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可以通過想象的方法來消除緊張,建立自信。

具體有四種想象法:

成為社交達人的秘訣

“裸聊室想象法”:想象屋子裡的人,除了自己,其他所有人都只穿著內衣和鞋子。這樣全屋只有自己是“正常的”,緊張感也就減少了。想象得越誇張越好,如果能因此讓自己面帶笑容,就更好了。

隱形人幻想法:想象自己根本沒在屋子裡。人會害怕社交,一方面就是因為害怕別人關注到自己。既然是隱形人,那看屋子裡的人和事,也就像看電影似的,只要不是驚悚片,心情也就放鬆了。

小夥伴計劃:暗示自己,你的朋友就站在身邊。有夥伴同行,膽自然就大了。

名人效應:想象自己是名人。這個想象法的前提是要有自己認可的名人。名人是見慣了人多的場面,對小範圍的人群,也就不足為懼了。

只要能消除緊張,變得自信,無論你把別人想象成什麼都可以,南瓜、西瓜、火龍果等各種水果蔬菜隨便想。只有先自信了,才算做好了開始社交的準備。


開場白:真誠的讚美

珍妮•馬丁內特在《融入的藝術》中列了很多種開場白,適用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最基本最好用的就是讚美。

《融入的藝術》中提到“幾乎所有人都會正確地回應他人的稱讚,沒有什麼比來自陌生人的稱讚更讓人信服了。

林肯有次在信的開頭寫道:每個人都喜歡受人恭維。曾看過有個關於好萊塢影星瑪麗蓮·夢露的小故事。瑪麗蓮·夢露小時候在孤兒院生活期間,原本很不自信,有一天,一位阿姨在她梳頭髮時,稱讚她真漂亮。因為這句讚美,瑪麗蓮·夢露找回自信,開始對生活充滿信心。

讚美關鍵要真誠和具體,要讚美到點上。

對於第一次見面,《融入的藝術》中提出讚美配飾比讚美服飾和體形更合適。“直接表達對某人穿著的喜愛其實就是在說喜歡她的模樣,比如身材、氣質,對開場白而言,實在過於唐突。

”一個融洽的交流,對話一定是讓人舒服的。通過合適的讚美,能最快的進入聊天的狀態。


深入談話:傳播正能量,慎用手機

傳播正能量

負面情緒是會傳染的,《融入的藝術》裡,珍妮•馬丁內特提出“你一時的壞情緒就像流感一樣,是會傳染的。就像我們咳嗽的時候會捂著嘴一樣,在社交活動中,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把情緒低落這種’病毒”傳染給別人。

社交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快樂,一個負能量太重的人,朋友肯定會很少。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

在劉希同的《天下沒有陌生人》裡提到“我覺得不管是對待熟人還是不熟的人,儘量用正面字眼去表達永遠都是最好的溝通術。”

現在社會壓力大,誰都沒有義務,給別人當情緒垃圾桶。而抱怨就像口臭,會讓人遠離你。想要有好的社交,儘量不傳遞壞情緒,做個積極向上的人,可以更快地交到朋友。

杜絕“看手機傳染病”

《融入的藝術》裡提出“看手機傳染病”:一群人在談話時,只要有一個人掏出手機回覆信息,其他人無一例外都會照做。

現在幾乎人人都是手機不離手,手機給我們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產生了一定的障礙。人多的場合,一不注意,就會變成各看各的手機。

在智能手機還未普及的時候,親朋好友的聚會,會面對面,用話語來交流。而現在,大部分聚會,都是先拍照,再發朋友圈。最後,一場聚會,變成各自低頭看手機,對著手機發笑。這種場合,即使誰有興趣深入交流,一看對方老是看手機,想聊的念頭,也就憋回去了。

珍妮•馬丁內特在《融入的藝術》提到了在社交時,用手機的規則;不要時不時查看新信息,不要查閱信息,不要炫耀。

珍妮•馬丁內特提到“大家齊聚一堂是為了分享快樂、傳遞活力、交流思想,絕不是為了互換某些具體數據。

一屋子的人坐下來聚會,結果每個人都在看手機。這和坐車坐地鐵有什麼分別?地鐵裡,放眼望去,無論是站著的,還是坐著的,幾乎都是拿著手機看。各自低頭看手機的聚會,也可以說是,換了場合的坐地鐵,只不過旁邊的乘客是認識的人而已。

朋友圈裡,最多的就是曬娃曬旅行,聚會的時候難免也會拿出照片來給朋友們看。關於這點,珍妮•馬丁內特提出要適可而止,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興趣,一直看你的照片的。


聚會後

在聚會後,要保持互動,能手寫感謝便籤會更好。對於這點,首先要記得感謝組織聚會的主人。朋友因為先有了互動,才會有下一次的深入交流。

談再多的技巧,也抵不上一次真正的應用。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不妨先建立自信,用真誠的讚美打開話題,交流的過程中,放下手機,關注眼前人,多給別人一些正能量,做一個讓人舒服的人,關鍵是能讓自己獲得快樂

,這樣就能讓每一次社交都變得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