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補貼退坡 失去“救命稻草”的宇通客車前途未卜

新能源補貼退坡 失去“救命稻草”的宇通客車前途未卜

中訪網(李子琪)本網獲悉,宇通客車(600066.SH)1月3日晚間披露2018年12月產銷快報。12月份生產汽車8550輛,同比下降23.53%;銷售汽車10866輛,同比下降15.37%。2018年累計生產汽車62796輛,同比下降6.6%,累計銷售汽車60868輛,同比下降9.51%。

此前,據宇通客車三季報數據,其業績大幅下滑、利潤承壓。如此看來,宇通客車的四季度盈利表現也不會樂觀。

今年前9個月,宇通客車實現營業收入193.74億元,同比微增約2%;淨利潤11.9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02億元下滑37.04%;扣非淨利潤10.21億元,同比下降41.67%。

其實,在上市的1997年到2016年,宇通客車的業績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增長了81倍,一路成長為國內客車龍頭。

然而,從2017年開始,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宇通客車的雄風不再,其經營業績開始大滑坡。據2017年財報數據,宇通客車營業收入332.22億元,同比下降7.33%,淨利潤同比下降22.62%。

在2018年宇通客車業績延續跌勢的背後,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引起的產銷量持續下滑。2017年,宇通客車產量為6.72萬輛,同比下降5.29%;銷售量為6.76萬輛,同比下降4.82%。這是自2012年以來公司客車首次出現產銷量下滑。而這一事態也延續到了2018年,此後或將繼續延續。

失去了補貼的宇通客車欲佈局其他市場,如物流領域。2018年10月16日,宇通客車發佈公告稱,公司因經營需要,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設立分公司,分公司名稱擬定為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運輸分公司。

不過,物流領域對於宇通客車來說或許難以插足,畢竟這一市場已被巨頭們瓜分無幾。2018年上半年,排名前6的快遞公司中通、韻達、圓通、百世、申通和順豐已經佔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

物流這口“肉”並不容易吃到,此時,宇通客車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然而,就在其前途未卜之際,大股東宇通集團卻在頻頻進行資本運作,結合此前宇通客車購買宇通集團旗下精益達100%股權,被指涉嫌利益輸送來看,宇通系資本運作背後的目的值得深思。

今年1月11日,匯通能源(600605.SH)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上海弘昌晟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29.9999%股份轉讓給西藏德錦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本次股份轉讓中,轉讓每股價格為 20.36 元,較1月11日收盤價9.75元/股溢價109%,轉讓總價約為9億元。

本次轉讓後,匯通能源的控股股東變更為西藏德錦。後者2017年5月31日由宇通集團出資設立湯玉祥為西藏德錦的實際控制人。

時間回到2018年,匯通能源並非宇通系近期入主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12月18日,ST宏盛公告,7日,拉薩知合與西藏德恆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拉薩知合擬將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4164萬股轉讓給西藏德恆,佔公司總股本的25.88%。本次轉讓對價合計10億元,轉讓價格24.02元/股。西藏德恆為宇通集團的子公司。

中訪網注意到,ST宏盛7日收盤價為8.71元/股,較本次股權轉讓價格溢價約176%。宇通集團同樣採取了高溢價收購的手法。對此,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及相關各方充分提示公司面臨的經營風險,以及本次股權轉讓過程中面臨的相關風險。

從宇通集團收購的兩家公司來看,匯通能源“盤子”較小,為較好的“殼”資源公司。而ST宏盛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持續虧損,目前經營現狀並不樂觀。

那麼,宇通集團連續高溢價收購兩家上市公司的意圖何在?是否會再出現此前與宇通客車輸送利益的嫌疑?投資者對此應保持警惕。

中訪網還將繼續關注宇通客車,歡迎瞭解相關線索的讀者網友與我們中訪網取得聯繫。你的每一條信息我們都會很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