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一聽說你是“大公司”的職員,我就很擔心你

我們找了一個行業內知名的大型公司來操盤一個項目,截止到目前為止,終於知道知名大公司是怎麼運行的了。

最近他們報給我一個某板塊的開業慶典方案,方案很簡單,就是找幾個老客戶來吃吃飯嘮嘮嗑,預算也不多,就幾萬,但就連這麼個簡單方案,他們也要找一個第三方公司來操辦。

我說你們營銷部門四個人,還辦不了這麼個事?

營銷負責人用無辜的大眼睛看著我說: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他們幹得更上檔次。

我只能苦笑。

想起這一段時間他們的工作方式,基本上就是以專業素質的標榜來幹著行政性的工作:凡事均需找第三方專業公司來執行。

我只能長嘆一聲:終於知道你們“大公司”是什麼水平了。

真的,一聽說你是“大公司”的職員,我就很擔心你

無疑,他們的團隊成員都有很高的學歷、素質和能力,整體水平確實要讓人翹個大拇指,但是這種工作作風和工作做派,實在是不敢恭維。

大公司的分工非常明確

一般,上了規模的傳統公司都還是職能制的組織方式,而且把組織職能細化到極致。公司越大,細化程度越高。

就拿這個團隊來說,本來就十多個人的團隊,非要把辦公室和人力資源分開。

我建議說:團隊這麼小,辦公室的活和人力資源的活一個人完全能夠勝任啊。

結果對方說:公司(他們總部)要求該有的部門不能缺少。

在這種職能分工明確的公司裡呆久了,無疑,專業技能會得到加強,但職業壁壘也就因此建立,你再也不會幹別的事了。

真的,一聽說你是“大公司”的職員,我就很擔心你

大公司注重專業對口

前兩天,我要求他們做出詳細的計劃,包括資金支出。

他們要求再招個“成本核算”的崗位。我說你們工程管理專業的好幾個,做不了這個工作嗎?

他們說:“只有工程成本核算專業的,才能算得準確。”

我再一次感覺被一萬隻羊駝踩踏而過。

想想其實不光他們公司,好像很多傳統公司都有這誤區:迷信專業。

前兩天接到一個獵頭的邀請,我問為什麼找我,她說你有軸承行業戰略規劃的經歷,而邀請方是個軸承企業。

我說既然是戰略規劃崗位,肯定主要工作還是戰略開拓,應該找熟悉多個行業的才有意義。你公司本身就有很多軸承專家了,為什麼還要什麼軸承戰略專家呢?

真的,一聽說你是“大公司”的職員,我就很擔心你

迷信專業就像迷信專家,是消除自身焦慮,尋求心理安慰的途徑。但專業和專家往往並不能給你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在這個加速進化,天天都要面對新事物的時代。

大公司的繁文縟節淹沒了必須的創新工作

我的這個託管團隊逢問題必開會,逢開會必寫下長長的會議紀要(我還沒說過這十幾人還專門配了個做會議紀要的崗位吧)。

每一個行動步驟都需要向公司(他們總部)彙報申請,公司通不過就一遍遍修改報告重新申請,導致工作節點嚴重滯後。

制度、流程、申請、報批,大量的精力花費在不產生直接價值的地方。

大公司還比較注重“歷史成就”和歷史做法,每個新的項目,都回頭到曾經的成功項目那裡尋求法寶。

這種因循守舊的作風,也進一步限制了人的創造力。

所以,我敢保證,一個大公司出來的管理者,你在他那裡可以找到職業素養、找到職業規範,但是很難找到創新精神。

真的,一聽說你是“大公司”的職員,我就很擔心你

以上這些規範管理、合規經營的意識和做法並非壞事,如果放在以前的話。但是現在大勢所趨,已經不允許這些大公司這樣亦步亦趨的規行矩步,更不允許這些從業人員抱殘守缺、堅持單一職業。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我們的下一代,每十年就需要更新一次職業技能。其實我們這個時代已經初露端倪。

小公司、輕創業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傳統行業幾乎全部將陷入停滯,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個:人口增長的轉折點。

應該在十年前吧,我們還在為世界人口的大爆發而憂慮,擔心全人類會走向大饑荒的宿命。

滑稽的是,現在到處都是對人口拐點、人口下滑的憂慮。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多少年就零增長或負增長了,現在輪到俄羅斯和中國,是的,就是那個被“不孝有三”文化浸潤的中國。

真的,一聽說你是“大公司”的職員,我就很擔心你

人口不增長了,意味著什麼?

衣食住行等實物性消費將會停滯

所有滿足日常生活的行業都將進入飽和時代

飯菜再好吃,我也只有一個肚子。

我再風騷,一天頂天換兩次衣服。

同樣,道路交通需求、房子的剛需等等,都會停滯。

實體商品的增量消失了,未來競爭的是品質,無非是好一點,更好一點。

精神消費增長成為必然的趨勢

比較幸運的是,人類的精神消費無有止境,將會成為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

這也是旅遊、遊戲、影視、閱讀等產業在現在此起彼伏的原因,這些行業,仍是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主流。

我們的肉身已經難以進化了,未來的主要需求是體驗不同的人生。

當物質文明走到盡頭,我們的精神文明的主要任務是讓人的一生,活成多個人生。這是人類亙古以來根本的需求。

其實,閱讀、影視、遊戲都是讓我們一定意義上去體會另一種不同於現實的人生,只不過限於技術的原因,這種體驗是不完整的。

虛擬現實不是趨勢,而是擺在眼前的未來。

真的,一聽說你是“大公司”的職員,我就很擔心你

在這個商業的“進化”趨勢下,未來的公司組織形勢必然是“小公司”。

小公司不是指長不大的公司,而是在長大的過程中,通過組織再造,保存小公司輕便、快捷、創造力澎湃,快速增長的公司。比如騰訊。

在小公司體系裡,一個管理者必須是多面手,懂市場、懂顧客、懂運營、懂管理、懂激勵、懂政策,公司發展既不會給你個清晰明確的目標,也不會給你個明確的單一職業。

這種趨勢讓我們明白,傳統的上規模的公司組織的轉變,員工意識和員工能力的轉變,都成為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