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有一封密信,至今無人破譯,被稱為“松山密信”

在介紹這封信前,先來說一下被寫入西點軍校教材的“松山戰役”

1944年5月,為打通滇緬公路,20萬中國遠征軍集結滇西,進攻龍陵、騰衝和松山。經過四個月的鏖戰,光復騰衝,而和騰衝戰役同樣以慘烈聞名的,還有松山血戰。

中國遠征軍有一封密信,至今無人破譯,被稱為“松山密信”

松山為龍陵縣內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它聳立於怒江西岸,尤如一座天然的橋頭堡,扼住滇緬公路要衝,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難攻,號稱東方的直布羅陀。

日軍從1942年佔領松山,駐守此地的是第56師團下屬拉孟守備隊。指揮官金光惠次郎少佐,該守備隊配備強大火力,有一一五重炮群,高射擊槍、坦克等,兵員一千多人。

中國遠征軍有一封密信,至今無人破譯,被稱為“松山密信”

而主攻松山的則是宋希濂第11集團軍中戰功累累,號稱“榮譽一師”的71軍28師,若以兵力論,中國遠征軍約為日軍的三十倍,取勝應當萬無一失。

6月1日,第一批中國士兵出現在松山陣地面前,緊接著潮水般的遠征大軍繼續向怒江西岸的滇緬公路沿線湧來。進攻松山的戰鬥一開始,遠征軍仗著炮火和空中優勢,迅速撲向拉孟寨外圍山頭,他們等待著敵人出現,500米,敵人沉默著,200米,仍然沒有動靜。越接近山頭,這種沉默越發顯得不祥。71軍軍長鍾彬有些疑惑,但他隨即想到,無論如何,日軍只有一支小小的守備隊,不可能抵禦一個師加上飛機大炮的進攻。

日本人當然知道大敵當前,此時隱蔽在暗堡中的金光惠次郎還在等待遠征軍靠得再近一些。敵人的驟然出現,打破了中國軍隊的樂觀信念,強大的火網阻擋了遠征軍士兵。僅僅一刻鐘,第一輪進攻即告失敗。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71軍傷亡三千官兵,而陣地卻牢牢掌握在日軍手中。

出乎意料的慘敗,使宋希濂和衛立煌都非常震驚。遠征軍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座看起來並不險要的松山。原來早在兩年前,日本人就為修築這裡的工事煞費了心機。

原來早在1943年初,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連遭失利之後,松山就已經被設想為支撐滇西和緬甸日軍防衛體系的重要據點。為了保密,日軍專門從緬甸調來一支工兵部隊,兵源大多來自九州,這些九州兵很多是礦工出身,擅長挖掘和地下作業。在八寶的指揮下,松山工事按照永久性作戰需要,極為複雜堅固,甚至連坦克也能在地堡裡開進開出,活動自如。

6月中旬到了,雨季,晝夜之間,到處山洪暴發。咱們的戰士就在光禿禿的戰壕裡,整天就受這個大雨的澆潑,苦不堪言。傷員送不下去,眼睜睜不得不,看著自己的弟兄就這樣死去。

1944年7月初,第8軍接替71軍攻打松山,雖然已經獲悉敵人的工事複雜堅固,火力強大,但是除了用大量的兵力硬攻,何紹周和李彌也想不出別的什麼辦法。5日,何紹周命令三個步兵師從四個方向向松山主陣地輪番進攻,而大埡口、陰登山、子高地等處,山勢更陡,進攻更加艱難。

整個7月,數以萬計的中國士兵冒著大雨向陣地進攻,官兵們手腳並用地在泥濘的山坡上攀爬,戰鬥進行得異常艱苦,而日軍利用惡劣天氣頻頻發起反擊。他們完全不懼怕數十倍的優勢敵人,在四通八達的戰壕裡,日軍儲備了半年以上的糧食彈藥,他們以逸待勞,準確射殺暴露的中國士兵。接連幾日,無論美軍的飛機如何轟炸,將松山大小山頭反覆犁過數遍,有的地方焦土深達幾米,然而第8軍的進攻依然收效甚微。面對堅如磐石的松山陣地,中國軍隊除了死傷累累,幾乎無計可施。

中國遠征軍有一封密信,至今無人破譯,被稱為“松山密信”

李彌將軍

副軍長李彌橫下心來,將指揮所搬上前沿陣地,和美軍顧問到主攻團督戰。經過反覆地琢磨,他在作戰日記中寫道:“攻打松山,乃餘一生之最艱鉅任務。敵之強,強其工事、堡壘、火力,若與敵爭奪一山一地得失,中敵計也。須摧毀其工事,肅清其堡壘,斬殺頑敵,餘始克有濟。”也就是說松山之戰不應以佔領山頭為目的,而必須將敵人堡壘逐個予以摧毀,消滅其有生力量。

後來,李彌想出一招來。松山上敵人的碉堡群,它不是一個母堡連接若干子堡嗎,那咱就從山下挖地道上去,挖地道挖到母堡高地的底下,用最新式的美國炸藥給它端了。這個計劃8月初開始實施,工兵營負責挖掘,美國顧問計算測量,為了不讓鬼子察覺,那些天炮兵每天照樣往上面發炮,步兵每天照樣出擊迷惑敵人,實際上咱這工兵營分成四班,沒日沒夜地從陣地最前沿挖地洞,越挖越深,越挖越往裡挖,當然這活兒太辛苦了,可是工兵弟兄們一想想,咱陣亡了那麼多的弟兄,咬咬牙咱們得挖到底,挖到敵人的心臟裡去。

終於有一天,顧問來說了,說現在已經挖到敵人腳底下了,這時候大家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出,輕手輕腳的趕快往裡裝填炸藥,生怕他要發現了這不前功盡棄了嗎。裝了多少炸藥?那是最新式的TNT炸藥,一箱25公斤,都美國貨,總共往裡面裝填了三噸炸藥。8月20日上午,衛立煌、宋希濂得親自過江,到江對岸的高地現場觀戰,副軍長李彌坐鎮指揮,上午9點整,您就瞧那工兵營的營長,緊張啊,手都有點抖。只見他猛抽了兩口煙,扔掉菸頭,準備引爆。

母堡的爆破完全出乎日軍的意料,除了四人被俘外,守備隊一個大尉和母堡裡的日軍被當場炸死。這突如其來的一炸,震蒙了其他地堡裡的日軍。直到步兵,不費一槍一彈衝上子高地,周圍這些地堡的敵人才開起火來。殘餘的日軍迅速組織反撲,想把高地重新奪回來,整整一天,高地上槍炮聲和喊殺聲不斷,雙方進入前沿陣地的肉搏戰。

到了9月1日,其它高地還是沒有拿下來,蔣介石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軍在“九一八國恥日”前,必須拿下松山,否則軍長、副軍長按軍法從事。李彌急紅了眼,抓起一頂鋼盔扣在頭上,親自帶特務營上了主峰陣地。9月6日那天,他從主峰上被人扶下來,眼眶充血,軍服變成碎片,身上兩處負傷,人已經走了樣。第二天松山主峰終於被攻克。

中國遠征軍有一封密信,至今無人破譯,被稱為“松山密信”

9月7號那天,下午四五點鐘,山上傳來消息,說咱們勝利了。當時李彌正坐在指揮部外的一塊石頭上,參謀上前向他報告,李彌一動沒動,僵直地就那麼戳在那塊石頭上,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整個松山戰役,1944年6月4日—9月7日共95天,發起十次總攻,國軍共傷亡7763人(其中陣亡4000人),含失蹤50人。斃殺日軍超過1340人,敵我傷亡比高達1:6。

“松山戰役”正式打響。由於戰事吃緊,家住龍陵縣八零八村的楊仲和被遠征軍徵調為支前民夫,負責來往前線運送彈藥、搶救傷員。在一場戰役後,楊仲和在死人堆裡收集散落的軍用水壺和日軍罐頭等。就在楊仲和提著收集到的物品返回時,在山腰處他又發現了一具遠征軍戰士遺體,戰士身上斜挎著一個牛皮縫製的黃褐色揹包,揹包裡除了少許個人物品外,其中就有這封神秘的信件。這位陣亡的遠征軍是當時的一位通訊兵。信件語言彆扭,格式怪異,毛筆字豎排地寫著意義不明的句子,每句後面都打著多個感嘆號,似乎是用某種暗語寫成,無法正常閱讀理解。此封密件引起兩岸記者極大的興趣,大家群聚群力,嘗試破譯這一謎團但至今未被破譯。

中國遠征軍有一封密信,至今無人破譯,被稱為“松山密信”

信件原圖

信文如下:

“楊柳冷枝月明!!!四海以出山!!!牡丹以下山!!!梅花為首!!!!!玉碑為記!!!!!!尤以聯材!!!!!!星鎖打開心血泊!!!!!!星鎖打開肝腸斷!!!!!!八月中秋老地名!!!!!!山華為一江!!!!!!一筆寫三篇!!!!!!一字認三年,惠土太平定乾坤!!!!!!!!!煩致XX假的真不得真的假不了無名無姓無代號代(三AAA疊寫)AK14646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