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坤:天地萬物只是一氣聚散,更無別個

呂坤(1536~1618)中國明代哲學家、學者。字叔簡,號心吾。寧陵(今河南寧陵)人。隆慶辛未(1571)進士,授襄垣知縣,轉調大同。升吏部主事,轉至郎中,出為山東參政,歷山西按察使,陝西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入協理院事,又升刑部右侍郎,旋轉左侍郎。後被給事中戴士衡彈劾,遂致仕不起,居家著書40年。

呂坤:天地萬物只是一氣聚散,更無別個

少時資質魯鈍,讀書不能成誦,後澄心體認,孜孜以學,多有收穫。在宇宙觀上,認為主宰乾坤的是“元氣”,“元氣亙萬億歲年,終不磨滅,是形化氣化之祖”(《呻吟語·天地》),“天地萬物只是一氣聚散,更無別個”(同上),但又認為“天地萬物,原來只是一個身體,一個心腸,同了便是一家,異了便是萬類,而今看著風雲雷雨,都是我胸中發出,虎豹蛇蠍,都是我身上分來”(《修身》)。在道器、理氣關係上,主張“道器一息不相無”(《道體》),“道器非兩物,理氣非兩件”(《談道》),“道者,天下古今公共之理”(《道體》),“道無形,以萬有為形”(《與總河劉晉川論道脈圖》),“理者,氣之自然者也”(《談道》)。認為氣是變化不停的,“氣化無一息之停”(《性命》),但認為“天地萬物只有一個漸”(《天地》),只有漸變而無激變。在理欲觀上,肯定“飢食渴飲,倦眼醒起,冬爐夏扇,喜歌悲哭”是正常的(《道體》),認為欲有兩種,“有天欲,有人慾,吟風弄月,傍花隨柳,此天欲也”,“天欲即好的人慾,人慾即不好的天欲”(《理欲》),反對私慾,認為“人慾不可有”(同上)。

呂坤:天地萬物只是一氣聚散,更無別個

在認識論上,提倡“形神一息不相離”(《道體》),反對生而知之和良知良能說,主張“知行並進格物”,認為“知行二字,自始自終渾不相離”(《與孫立亭論格物第四書》)。提倡學識,即使是聖人,“若欲周知,豈得不學?”斥責世儒“行不預言”,“學不適用”(《楊晉庵文集序》),反對“把神化性命,看得太玄,把日用事物,看得太粗”《道體》),強調“學問之事,則皆古今名物,人人而學,事事而問,攢零合整,融化貫穿,然後此心與道,方浹洽暢快”(《問學》)。

呂坤:天地萬物只是一氣聚散,更無別個

在修養上,注重“沉潛涵養”、“德性堅定”、此心不亂”等等,著作有《去偽齋集》、《呻吟語》、《陰符經注》、《四禮疑》、《四禮異》、《實政錄》、《別錄》等。

文獻參考——《人類文化遺產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