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茹草之美

博物志——茹草之美

在溫暖的春天或乾爽的秋季,根莖成熟的茹草,會出現在乾旱荒落的山坡南部,或者你會在鄉村道路邊的草叢裡,發現它線裝披針形的葉子。有時候,山林邊緣的灌木叢也會看見它復傘形花序鮮黃色的小花。

茹草是多年生草本,成熟時會長到高40釐米甚至80釐米。由於生長在乾燥結實的泥土中,所以主根較粗大堅硬。它的莖單一或數莖叢生。

在漫長的歲月裡,不論陽光明媚的白天,還是星光閃爍的清涼夜晚,或者是令人討厭的陰雨天氣。茹草都靜靜地緩慢地生長著,不急也不燥。它綠色的枝葉,常顯有白霜狀。復傘形花序多分枝,花瓣鮮黃色,上部內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圓形,花柱基深黃色,顯得韌挺俏麗。雙懸果廣橢圓形,呈棕色,兩側略扁,稜狹翼,淡棕色,稜槽中有油管。

野生的茹草,二月間出苗時,天氣尚覺寒冷,此時的葉片和莖還很柔嫩。在荒坡上很難發現它的蹤跡。到夏末7月到9月間開花,這時候就比較容易看見它。

春秋兩季採挖成熟茹草的根鬚,除去雜質和殘莖,在乾燥的氣流中漸漸乾燥後,就可以入藥了。

博物志——茹草之美

據《本草綱目》記載:茹草“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疼目眩,目錯赤痛障翳,耳聾鳴,諸痢及肥氣寒熱,婦人熱入血室,經水不調,小兒痘疹餘熱”。

茹草的生長,不需要過多的水分和養料。

經過歲月的消磨和自然的浩養,苦寒出生的它,竟會給人們帶來如此多的驚喜和益處,真是不同凡響啊!

對了,傘形科的茹草有個響噹噹的人人皆知學名,就叫做:柴胡

博物志——茹草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