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秒出車10分鐘到達,12小時On Call不敢點外賣!“急救金三角”烈日下進行“生命接力”

35秒出车10分钟到达,12小时On Call不敢点外卖!“急救金三角”烈日下进行“生命接力”

點擊上方“周到健康” 可以訂閱哦!

接電話,跑下樓,發動車子,拉響警笛……

短短半分鐘的時間,

120的急救人員就已準備就緒。

35秒出车10分钟到达,12小时On Call不敢点外卖!“急救金三角”烈日下进行“生命接力”

對他們來說,

調度指揮中心打來的電話鈴聲

就像是發令槍,

接下來便是分秒必爭,

因為終點等待著的是生命。

35秒出車10分鐘到達,

“急救金三角”默契配合

早上7點半左右,“白班”的120急救工作人員已經到達醫院,準備和“夜班”同事交接工作,並檢查一遍工作所需的擔架和藥品,為新的一天做好準備。

8月7日早上8點44分,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西區分中心普陀分站的電話鈴響起。此時離電話最近的是120急救車駕駛員顧仁杰,他趕緊拿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消息,“銅川路有一名93歲的急腹痛患者需要立即送往德濟醫院”。

每輛救護車上一般配有三名工作人員,一名駕駛員、一名擔架員和一名急救醫師,和顧仁杰同時當班的是急救醫師許家寶和擔架員董彬,日積月累的默契已經讓三人形成了一個“急救金三角”,“三位一體”又各有分工。顧仁杰剛放下電話,許家寶和董彬就已經起身,問道“哪裡的病人,什麼情況?”

說話間,三人已經開始朝停靠在樓下的急救車奔去,從掛電話到上車出發,僅用了35秒的時間。“我們的規定是接到電話後一分鐘內出車,一般情況下我們三四十秒內就能出發。”許家寶說。

在趕往病人所在地的過程中,空蕩的車廂內沉默得有些緊張,只聽得見駕駛室內顧仁杰不時猛踩油門加速的聲音。“開急救車首先要保證安全,然後要在頭腦中快速計算出到達病人所在地的最快路線。”

顧仁杰已經開了6年急救車,從小區的哪個門進去更快、哪條路上車子少他都一清二楚。

10分鐘後,120急救車停在了病人家的樓下,病人家屬已經早早地等在這裡。許家寶一邊向家屬瞭解情況,一邊和擔架員、駕駛員一同上樓,用軟擔架將突然出現急腹痛的老太太搬下樓,並將其送往醫院。

35秒出车10分钟到达,12小时On Call不敢点外卖!“急救金三角”烈日下进行“生命接力”

9點10分,救護車到達醫院,許家寶和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了交接。“每次交接的這兩三分鐘,是我們最放鬆的時刻,終於把病人順利送到醫院了。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都很難……”許家寶嘆了口氣,沒有繼續說下去。

此時的室外氣溫不斷升高,在搬運的過程中需要不停地開關車門,救護車內的溫度也逐漸上升。雖然車內有著空調,但一趟下來三名120急救人員的額頭上已經開始冒汗。

交接完成後,三人拿起1.5L裝的礦泉水瓶,開始大口大口地喝水,然後開車返回分站,等待下一場“生命接力賽”。

一條信息預估病情,

到達現場前準備好醫藥設備

忙的時候,顧仁杰還沒有開回分站,可能就有急救電話打過來了。“急救電話何時響起沒有任何規律,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生病,會有意外。”

剛回到分站沒多久,電話鈴聲再次響起。調度指揮中心給出的患者病情信息是低血糖,僅這一條信息,在急救崗幹了23年的許家寶已經猜想出了大致情況,“可能是注射胰島素的病人,這類患者很不容易,不吃飯或者少吃點飯血糖就低了。”

35秒出车10分钟到达,12小时On Call不敢点外卖!“急救金三角”烈日下进行“生命接力”

在去的路上,他的心裡已經想好了急救方案,“我們上去後先測血糖,確定了病情是低血糖,就注射點葡萄糖。”許家寶在和董彬簡單溝通過病情後,兩人一同快速準備著可能會用到的藥品。

“幾支?”“兩支夠了。”在董彬的配合下,許家寶迅速地準備好藥品,並將手提醫療設備放置在旁邊,方便車子一到就可以馬上提起設備趕往救治。

“120急救車的駕駛員和擔架員並不僅僅是開車和搬運,他們都進行過嚴格的急救培訓,都有相關的證書,會協助醫師進行急救。”許家寶介紹說。

十來分鐘後,急救車到達小區,但顧仁杰發現道路兩旁停滿了車子,急救車無法開到樓下,只能將擔架床推到樓下,再拿著軟擔架上樓。

“很多小區停車位都很緊張,尤其是到了晚上車子都停回小區裡了,經常會碰到120救護車開不進去的情況,有的時候車子即使能開進去也沒法掉頭,相比於把車子慢慢倒出來還不如直接把擔架推進去更快些,這是開救護車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我這邊一天10趟車子裡面大概有一半都沒法直接開到樓下。” 顧仁杰介紹說。

這位患者住在7樓,樓棟沒有電梯,急救小組趕緊三步並作兩步,開始迅速爬樓。正如許家寶預估的那樣,這位病人已經昏迷,血糖低到測不出來。看到家裡老人突然昏迷不醒,家屬已經緊張得說不出話,房間裡只剩下急救人員使用醫療設備進行檢測的聲音。

許家寶接過董彬遞過來的藥品,趕緊給老人注射了一針葡萄糖。“沒事了,沒事了,不要緊張,現在好了。”急救人員一邊進行各種檢查,一邊安撫著家屬的情緒。幾分鐘後,老人睜開了眼睛,腿腳也能活動了。

為了確保病人已無大礙,急救人員再次幫她測了一次血糖,數據顯示正常。看著老太太轉了轉眼珠,一直盯著他看,許家寶笑著和家屬說道,“你看,現在眼睛也有神了。”

此時房間裡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家屬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並連聲道謝,“這麼熱的天,辛苦你們了,太謝謝了!”

同樣舒展眉頭的還有急救人員,確認病人不需要去醫院後,他們立即拿好醫藥包,準備返回分站。

午飯首選是“面”,

不敢點外賣怕吃到一半被叫走

許家寶三人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十二個小時,“白班”是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夜班”是從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一天12個小時,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在車上,要麼在去病人家的路上,要麼在把病人送往醫院的路上。”許家寶說。

對120急救人員來說,午飯時間是不固定的,有時候11點吃,有時候1點吃,有時候沒時間吃。正因如此,不少人都患上了胃病。

11點半左右,許家寶三人通過對講機向總機彙報“準備去吃午飯”,得到允許後便快步奔向了職工食堂,速度和出車一樣快。

35秒出车10分钟到达,12小时On Call不敢点外卖!“急救金三角”烈日下进行“生命接力”

沒有閒聊和逗留,他們迅速選好菜後開始用餐,一口接著一口送入嘴中。

十分鐘後,碗裡的飯菜已經見底。

和旁邊用餐的人相比,“急救金三角”吃得十分“著急”,似乎無需咀嚼直接送入腹中。記者都被這速度驚到了,“吃得這麼快?”

“不快不行啊,萬一現在一個電話打過來,我們就要走了。所以我們上班的時候都不敢叫外賣,很有可能外賣沒到我們人已經出車了,在醫院的話就在食堂吃,在外面的話就到路邊吃點。”許家寶笑著說道。

35秒出车10分钟到达,12小时On Call不敢点外卖!“急救金三角”烈日下进行“生命接力”

在各種午飯中,麵食是他們的首選,原因是“下面”速度最快。但即使是吃麵,有時候也來不及。

幾天前的一天中午一點左右,許家寶三人在路邊點了冷麵當午飯,剛吃了沒兩口,就接到了總機轉過來急救信息,曹楊五村有位老人出現急性心衰,需立即急救。二話不說,急救人員趕緊出發。

“當天特別忙,我們一共出了13次車,那天晚上六七點的時候一直有人需要急救,所以晚飯也沒來得及吃,最後我們是下班整理完救護車回到家後,在路邊隨便買了點墊了下肚子。”董彬的家離分站比較遠,到家的時候已經快十點了。

近日來天氣炎熱,不少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出現不適,再加上中暑等患者,每年夏季都是120急救工作工作人員最忙的時候。

市120急救中心數據顯示,最近幾天中心城區120急救車每天的出車車次達到1200車次,比平時增加了11%。

新人第一天出車熱“中暑”,

“生命接力”中的考驗遠不只是高溫

午飯後是最熱的時間段,停在太陽底下的急救車駕駛室內,溫度在不斷攀升,車身已經被烤的發燙。

分站裡的電話再次響起,普陀區中心醫院裡的一名外傷病人病情嚴重,需要立即轉到九院進行臉部縫合。這次和“急救金三角”一同出車的,還有第一天來報道的“新人”小胡。

在出車前,小胡已經經過長時間的培訓,各種急救對他來說並不是難題。但對120急救人員來說,更大的考驗還在和時間“博弈”的路上。

小胡協助董彬幾人一同把病人搬上了急救車,開始了他第一趟“出車”。雖然搬運時間只有短短几分鐘,但在太陽的暴曬下急救人員都已經出汗了。經過二三十分鐘的行駛後,急救車到達九院,再把病人從急救車上搬運下來,和醫院交接好後就順利完成了。

但在回來的路上,小胡開始覺得有些頭暈、想吐,整個人精神也不太好,許家寶根據他的症狀,初步判斷是中暑了,有可能還有些暈車。回到分站後,小胡去休息室休息了一段時間才緩了過來。

35秒出车10分钟到达,12小时On Call不敢点外卖!“急救金三角”烈日下进行“生命接力”

“我剛來的時候也有些不太適應,現在好了很多。大夏天的時候,經常是衣服溼了幹、幹了溼,尤其是中午剛剛上車的時候,駕駛室內會非常的熱。”顧仁杰說。

對擔架員董彬來說,最大的考驗有時候是體力上的。在6年的急救工作中,他搬運過的最重的病人是240多斤。

“不少老小區的樓道比較狹窄,還堆放著不少東西,所以不太好走。在搬運中受過兩次傷,最近的一次是3個多月前,當時也是抬一個病人下樓,結果腰一下子沒繃住,傷到了。然後硬著頭皮把這個病人搬了下去,送到醫院後再去看病,還好沒什麼大問題。”董彬笑了笑說道。

同樣的,急救工作的過程中也有不少誤解。許家寶介紹說,“病人家屬一般都很著急,我們也能理解。有的希望剛剛打完急救電話,我們就立馬能到,但出車有一定距離,不可能馬上能到。”據瞭解,目前120的出車反應時間已經大幅提速,平均到達現場的時間已降至12分鐘左右。

雖然工作各有側重,面對的考驗不盡相同,但“急救金三角”也有一個共同的感觸,“每次把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救回來的時候,那種心情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

文字 | 潘文 饒舒瑋

圖片 | 朱影影

35秒出车10分钟到达,12小时On Call不敢点外卖!“急救金三角”烈日下进行“生命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