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太精明(4)」20年前控制成都7成氣瓶市場,他後來怎樣?

「湖北人太精明(4)」20年前控制成都7成氣瓶市場,他後來怎樣?

中山市湖北應城商會原會長、廣東好迪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春華

“家鄉人做煤氣灶的,除了陳漢華,就數徐春華,徐春華算是祖師爺,他的故事可以拍85集電視連續劇。”

聽桌上人說這句話,徐春華接過了話頭:“我是個不老實的人,雖然是個農民,但性格不老實。”

我知道,當晚可以聽故事了。

徐春華是中山市湖北應城商會原會長、廣東好迪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幾年鄉土調查裡,幾度跟他接觸,想聽聽他的故事,他都王顧左右而言他,顯得低調。

不料,這一次藉著酒勁,催生了他傾訴的願望。

徐春華一下子就把時光拉回到30多年前:“1986年在武昌做灶具零售,做的是像縫紉機架子的鑄鐵灶,一個架子賣30多塊,我們組裝起來成本20多塊,每臺賺10多塊,那時漢正街還沒有灶具批發。”

我對鑄鐵灶印象深刻,那是我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時用的灶,擺在宿舍走道里,沒有排煙管道,打火要用火機或火柴。鑄鐵灶陪伴了我幾年,曾一個人做出四菜一湯獨享,直到離開家鄉南下。不料,幾年後他來了我工作的城市辦廠,最後因鄉情相聚。

徐春華的敘述讓我們回到當年。他說,1980年代初就出現了鑄鐵灶,是湖北鄂州出產的,自己做灶具銷售不是最早的,而是跟著漢川朋友做的。1988年出現了不鏽鋼灶,但1990年代初不鏽鋼灶才在武漢上市。當年物資短缺,灶具供不應求,需要搶購,到1992年左右貨源才慢慢跟上。

徐春華後來的故事,就是一個家族式銷售網絡的擴張和產業鏈條延伸,他的兄弟、老表、老舅等親族分赴各地設點,一些朋友也參與進來。那個時代,生意最需要的是本錢,一般開店要幾十萬元投資,很多人沒有錢,進不起貨,徐春華就給他們提供貨源,等於給人發財的機會,就這樣一步步把生意網絡做大。

徐春華說起當年一些細節。開始時半年賺了10多萬塊,1980至1990年代,徐春華的店高峰時一天就賣10萬塊錢,那時還沒有百元大鈔,收的最大的是10塊,數錢很煩,一天兩袋錢抱上去放到牆角,用腳踩,床腳全是錢,錢多得沒辦法,被人偷了不少。

當年,我每個月的工資不到100元,每天10萬元是一個天文數字。同伴說,當年的1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000萬元。

說到這,同伴感嘆:“他當年會賺錢,但不會理財。”

也許是同伴的說法勾起了徐春華的回憶,他說,1991-1992年,自己有幾十萬元。一次,跟四弟應華說,麻城一家液化氣公司欠自己1萬多元,等對方來了開一下票。結果,人家來了不但票沒開,還被對方騙走了1萬多元貨,一去一來損失兩三萬元。後來叫姐夫哥到6208提鋼瓶,叫他提了鋼瓶把人帶來開票,但他大袖子一甩,跑回來坐著。問姐夫哥把人家帶來開票了嗎?姐夫哥才想起來了,跑去一看,人家車已經開走了,幾萬塊錢又沒了。從那開始,自己就開始背時(倒黴)。接著做公安縣的一個工程,一下被騙了20多萬元。

也許是公安縣工程讓他添了顧慮,後來山西一個客戶跟他簽了10萬隻鋼瓶合同,叫他把庫房租好,但他最終沒做這單生意。他說:“我那時就應該發大財。”

後來,徐春華離開武漢,轉戰成都,那是他賺錢最容易的時光。

徐春華對成都的生意有一段描述:“那時賣灶具、鋼瓶,從廣東發過去的灶具,貨不用落地,就被搶購。嫂子天天揹著包收錢,一天賣幾十萬塊。我一天最少賣2000臺灶具,有時一天賣三四千臺灶具,成都鋼瓶市場70%由我控制。”

在成都市場做了5年,用戶對產品的要求和不滿,讓徐春華看到了產業上游,覺得應該擁有自己的工廠,將自己的理念用到產品中。於是,他來到偉人故里中山,在“中國家電業黃金走廊”辦起工廠。1999年8月8日,中山好迪生活電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起步階段,好迪電器對外用旗下“佳雪”和“北極熊”兩個品牌運作,當時的好迪電器就是眾多OEM/ODM貼牌廠家之一。

後來,徐春華的好迪電器請來章子怡代言品牌,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消費者信得過產品、中國著名品牌、中國油煙機十大知名品牌等一系列榮譽。

最早留意到徐春華,是幾年前在家鄉網站看到新聞,知道徐春華捐資60萬元,將家鄉村莊村口池塘改造成景觀池。他還投資在家鄉應城開發區黃灘鎮徵地300畝興辦好迪工業園。

家鄉超市老闆說起一個細節,徐春華每年春節返鄉,經常在超市批量購買菸和酒,都是偏於高檔的菸酒,裝在車裡走親訪友。

他是一個鄉情濃郁的人,這塊土地上一定有他留戀的東西。

試著問起他在家鄉的過往。他說,七八歲的時候在家裡搓繩子,老四應華是自己背大的。小時候打豬草,砍柴禾,周邊田坡的柴禾都被自己砍光了,早上空著肚子出門砍柴禾,自己用擔子挑回家。他說那時在傢什麼活都做。

他的小學是在村裡上的,初中就讀於九宮廟中學,恢復高考那年考進郎君中學讀高中,不到半年就病了,出現尿血,尿的都是鮮紅的血,查不出病因,動過手術,治療了2年也不見好。那時醫學落後,家人就給他找偏方,吃過很多中藥。

他帶著慶幸說,後來病不知不覺好了,幾十年了沒有再犯。

忽然想起調查炒廠房中跟他的一次對話,他說,商會調查了會員企業情況,會員企業9成都是租廠房經營。部分會員企業租期屆滿已被迫向“二房東”租賃廠房,深受高租金之苦。更多會員企業租期即將屆滿,對炒廠房現象憂心忡忡。會員企業都在觀望,如果租金持續上漲,不少企業將直接面臨生存和去留問題。他希望地方干預廠房租賃市場。

回望徐春華走過的路,我知道,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他的成功,除了機緣巧合,還有他身上異於常人的膽識。

2019-01-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