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太子妃升職記》、《無心法師》、《白夜追兇》,

說起網劇,我們總能想起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

這些劇目,不僅收穫了很高的關注度,還獲得了不俗的口碑。

在網劇蓬勃發展的今天,大量的資本投入,都想借此分一杯羹,數量是增多了,但質量姣姣者寥寥。

而幾年之前,一部非專業團隊拍攝,極度缺少資金、服道化各種不走心的網劇,卻成為了網劇的經典之作,

迄今難以超越。

相比於那些大熱的網劇,聽說過《毛騙》的人不算多,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網劇的標杆。

《毛騙》總共拍攝了三季,

第一季的豆瓣評分8.3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第二季躍升到了9.3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第三季終結篇更是到了逆天的9.6分,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分數僅次於《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

那麼《毛騙》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呢?其實就是幾個“社會不良青年”街頭行騙的故事。

這樣的劇,拍不好就成了普法欄目劇,索然無味。

但是《毛騙》吸引人的點在於,他用了各種推理和反轉,讓這部劇變成了懸疑燒腦劇。

導演李洪綢給這部劇起《毛騙》這麼個名字,最開始就是想抓人眼球。

毛騙?毛片?聽上去就讓人有點想入非非。但是,這個名字也有弊端,一者容易引起誤解,二者難登大雅之堂,只能小範圍內傳播。

我在看《毛騙》的時候,每當身邊的人問我看什麼,我總是要在說完片名後,特地強調一句:“是騙子的騙,不是那個毛片”。

《毛騙》第一季拍攝於2010年,那個時候網劇還沒有正式興起。在拍攝《毛騙》之前,李洪綢就已經拍出過小有名氣的《大學生同居的事兒》,講述一群大學生在外合租的故事,被稱為網絡版的《武林外傳》。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除此之外,《大學生同居的事兒》還有另一層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中國網劇的鼻祖

照此說來,李洪綢也算得上是中國網劇之父了。儘管《毛騙》一經推出就好評如潮,但現在的觀眾去看這部劇,最開始會有很強的不適應感。

我在看第一季的時候,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進錯了頻道:該不會是有人掛羊頭賣狗肉,打著《毛騙》的幌子其實在放別的什麼亂七八糟的視頻吧?

經過再三確認後,我才敢真正相信,原來我看的就是傳說中的網劇經典之作--《毛騙》。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我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實在是因為《毛騙》太非主流了!幾個主演的造型土得不能再土,身上的衣服一看就廉價感十足,大概就是街邊小攤隨便買的。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這哪裡像是組織嚴密的行騙團伙?完全是殺馬特風的城鄉結合部街頭小混混。服裝土,造型土,製作水平更是一言難盡。拍攝手法單一,畫質模糊,佈景粗糙,演員的演技,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之處…

我一邊看一邊心想,我們大學的班劇製作水平,可能都不止如此吧?要不是因為之前接受過安利,真的看不了三分鐘就要棄劇。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但是如果能忍受以上種種弊端,堅持看下去,就會發現《毛騙》這部劇的迷人之處。

《毛騙》的主演有五個,這五個人各司其職,分工協作。

趙寧是團隊的leader,負責統籌規劃行騙活動;

小寶是趙寧的助手,一直很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到了第二季趙寧退出之後,也的確繼承了趙寧的“衣缽”;

安寧是團隊的顏值擔當,負責色誘目標

黎偉是技術擔當,各種技術活“信手拈來”不在話下,一心一意想考清華,結果總是失之交臂,後來收到了斯坦福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是考慮再三後放棄了(這個孩子怕不是傻?);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鼕鼕是第一神偷,開鎖掉包這種事不在話下。

作為被人所不齒的騙子,這夥人身上卻還有一種“俠義精神”,他們不偷只騙,覺得偷這種事太低級了。

鼕鼕作為江湖神偷,加入團隊後所做的事,也不是直接去偷錢,而是輔助團隊其他成員,偷換所需要的重要物品。他們每一次行動的目標,也都是經過了特別的篩選。只偷那些靠特殊手段獲得非法之財的人,而不偷那些正兒八經賺錢養家的人。

即便過了8年,《毛騙》中的騙人場景在我們生活中也屢見不鮮。或許我們可以把《毛騙》當成是我們的防騙指南,好好學習如何防止被騙上當。

不過話說回來,大多數的騙術利用的就是人們的貪婪心理,總是覬覦著不勞而獲飛來橫財,所以防騙指南第一條大概就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賺錢,不要老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事兒!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他們所騙取的金額,狩獵的目標都在不斷升級,因此所採用的騙術也在不斷升級,如果說第一季的騙術還略顯稚嫩,有很多邏輯漏洞的話,那到了第二季和第三季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觀眾的評價已經說明了一切。

《毛騙終結篇》只有10集,從拍攝到上線卻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為什麼這麼“難產”?

就是因為劇組太窮了。這種窮不是《太子妃升職記》宣傳造勢的那種窮,而是真的窮

沒有錢請群演,就拉真正的路人來當群演;

沒有錢租場地設佈景,就把街道當成拍攝的場地;

能在白天拍攝就不佔用黑夜;

請不起專業團隊來製作後期,就自己一點一點磨。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毛騙終結篇》能封神,就是因為整個團隊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

所以,沒有資金,但只要有好的導演,好的劇本,好的演員,依然能夠生產出好的作品。

《毛騙》拍攝期間還發生過幾件有趣的事情,因為街頭行騙過程太過逼真,被圍觀群眾打電話舉報。警察來了,執意要帶走“涉案人員”,他們在外面拍攝沒帶相關證件,只得乖乖跟著去警局走了一趟,這件事還被當地電視臺播放了,也算是趣事一樁。

誇《毛騙》的人不少,質疑的聲音也不少。質疑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劇情本身,而是它配不配得上這樣的高分。

《毛騙終結篇》的豆瓣分數比《三國演義》《西遊記》這些經典老劇分分數還要高,這真的合理嗎?粉絲濾鏡是不是太強烈了?這還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在喜歡《毛騙》的人眼裡,這部劇所展示的騙術高級,邏輯縝密,還時不時有反轉,非常引人入勝;在不喜歡它的人眼裡,則能挑出各種各樣的毛病。

這部封神的網劇,被過譽了嗎?

但既然分數都是大家評出來的,說明它還是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不過分數也不能說明一切,論藝術性、完整性和嚴密性,《毛騙》顯然是很難跟那些大劇所比擬的。

觀眾們之所以給出那麼高的分數,也是跟我們自身的期待有關。在他們團隊現有的條件基礎上,能拍出這樣的劇目實屬不易。

這個分數,大概也包含著對他們努力的認可吧。

所以說到底,能拯救影視劇市場的,或許不是資金,而是一顆願意踏踏實實搞創作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