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2014年,萬向集團以接近1.5億美元的競標價格擊敗了包括李嘉誠小兒子李澤楷在內的多個競爭對手,收購了位於南加州的豪華電動汽車生產企業 Fisker Automotive,邁出了萬向造車的第一步。後來萬向將Fisker更名Karma之後,這家公司就進入了“靜默狀態”,過去的三年時間裡就算對新能源汽車最為關注的中國媒體也甚少了解Karma的發展狀態,更是對萬向造車的前景愈發悲觀。

不過,2019年將成為這家重生的豪華電動車品牌全面發力的開始。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CES上,Karma的首款豪華電動車Karma Revero出現在BlackBerry黑莓公司的展臺上,以展示雙方的深度合作。與此同時,Karma也宣佈將參加之後的紐約車展,而重頭戲則是4月份在中國舉行的上海車展。“我們將在上海車展上展示Karma的全新產品,以及兩款概念車,將這個品牌介紹給中國市場。”Karma汽車CEO周亮向駕仕派表示,之後他們還會參加蒙特雷汽車周和2019 洛杉磯汽車展,全面展示Karma汽車的加州風格和科技創新技術。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Karma為什麼能夠贏?為什麼能活到最後?我們會給到外界一個非常清晰的答案。”周亮在加州爾灣Karma總部的會議室向為數不多的中國媒體揭曉了Karma的LHCT元素和CHASE(追逐)戰略。

中國資本、中國CEO管理的加州豪華品牌

對於Karma,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美國公司是由中國資本掌控,而除了它的CEO是中國人以外,所有其他高管團隊成員都是外國人,而它的產品迄今為止都是以美國和加拿大市場為絕對核心。這種組合帶來了一種很奇妙的認知:

這家美國新能源造車企業本質是以全球品牌為理念,但又比任何公司都更理解中國市場。

周亮博士,作為具有全球視野的汽車高管,他從2017年入職Karma之後就肩負著再造這家公司的重任。周亮的優勢在於,他是國內少有的既做過合資公司高管,又做過自主品牌高管以及外企派駐高管,因此在企業戰略制定上擁有豐富的經驗。他曾幫助北汽福田建立了歐曼品牌,後來又得到馬爾喬內的賞識出任南京依維柯的總經理和董事會成員,而在加盟Karma之前他已經是戴姆勒集團全球副總裁中的唯一華人高管,位列戴姆勒90多人Level 1高管團隊之一。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雖然看上去周亮的履歷主要集中在商用車領域,但是周亮很擅長於企業的戰略制定,他也曾是南汽收購英國MG資產的中方負責人之一。可以說,周亮並非是乘用車市場的局外人,多元文化的工作經歷也確實非常適合Karma這樣企業文化高度融合的企業。“中國汽車市場正在轉型新能源,我也在做轉型,甚至我的轉型更是兩級跳——從商用車,跳到豪華車,還是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周亮笑稱他在Karma的挑戰。

周亮的到來對Karma至關重要,他在短短一年時間重新明確了Karma公司的戰略目標,對品牌重新進行定位,制定了詳細的商業計劃,以及完成新的團隊構建。並且他提出的發展計劃得到萬向方面的全力支持——在未來萬向將投入15億美元來支持Karma發展。

事實上,在過去三年萬向也一直在向Karma提供大量資金用於產品的打造和工廠建設。在2016年,Karma就推出了其基於Fisker Karma改進的1.0車型,並且命名為Revero。為了生產這款車型也在總部附近建立了一個55萬平方英尺全新的工廠。周亮坦言,Karma的優勢在於它是一家集設計、工程、裝配和營銷於一體的豪華電動車品牌,在整個加州也只有兩家這樣的汽車企業——另一家是特斯拉,這也是Karma相比一些新造車勢力僅僅只有無形資產的明顯差別。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很快,這家公司過去三年努力的更大成果——升級了動力總成和採用新外觀設計風格的K1 2.0車型——將會在上海車展發佈。駕仕派在Karma位於加州莫雷諾谷的工廠中已經提前體驗了2.0版本的產品,這款全新車型無論在設計上、豪華感上還是駕駛體驗上都將是全球增程式電動車中的佼佼者。

聚焦“新豪華”定位

在擁有新的產品之後,Karma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如何發展公司上。Karma需要一套符合商業邏輯的長期戰略,而周亮首先要解決的是前任們一直沒有想清楚的問題:Karma是誰?

周亮並沒有迴避Karma的前身,那家叫做Fisker的企業,在2007年的時候Fisker是和特斯拉同步創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他認為過去的印記對現在這個品牌也是有意義的,雖然從產品層面來說1.0車型已經相較於Fisker有大量改進,2.0車型更是天翻地覆,但依然是對這家公司歷史的傳承和演進。“重視歷史,放眼未來,倒閉掉了,但是不否認它曾經的成功。”周亮同時給我們介紹了Karma的中國區總裁和首席創新官Barny,後者從2007年開始就是Fisker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

毫無疑問,Karma將堅持其豪華品牌的定位,不過和早先期望工業化量產的目標相比,新的戰略希望讓Karma成為一個類似於阿斯頓·馬丁、法拉利或者邁凱倫這樣面向小眾的個性化豪華品牌。周亮將Karma的長期戰略總結為四個字母“LHCT”——即LUXURAY(豪華)、HIGH-TEC(高科技)、CUSTOMIZATION(定製)、TREATMENT(價值),堅持豪華+高科技+定製+VVIP服務。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Karma強調,他們所定義的豪華和我們傳統印象中的巴洛克式豪華並不一樣,而是一種兼具傳統豪華氛圍和科技駕駛感的品牌——不同於特斯拉那種過分科技的簡潔,卻要比傳統豪華品牌更有創新。

周亮舉了一個並不常見的例子,全球最貴紅酒的品牌叫做Opus One,而這家公司並不在法國或者其他歐洲老牌國家,而是在40多年前誕生於加州納帕谷——通過科學管理的葡萄種植技術和釀造流程,不斷拿下葡萄酒領域的最高分。“加州是一個具有創新氣質的地方,它也是最有機會孕育出新時代豪華品牌的地方。”

Karma將品牌注入了加州元素,稱自己為 “南加州獨角獸”。

既然是一個豪華品牌,那麼Karma後面的C&T兩個戰略就可以很好理解了。“小眾客戶群體包含著無窮的服務。”Karma希望能夠通過大量的定製化服務來推動產品站穩豪華市場——這個高端市場的劃分是以“終極豪華-超豪華-豪華-高端-入門級高端-大眾”為標準,Karma也就處在第三個層級。

“我們在加州擁有自己的工廠,年產能在幾千輛,對於大規模量產車型可能不算多,但是對於一個高端定製品牌來說就非常大了。而我,更願意稱它為創新中心。”周亮進一步闡述了Karma的規劃,未來Karma的定製將分為五級,擁有專門的定製設計師幫買家進行建議搭配。同時,這個位於加州的定製工廠不僅可以為Karma品牌定製,也可以為包括特斯拉這類產品定製。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當然,也正是基於Karma的豪華品牌定位,Karma將以美國和歐洲市場為圓心進行發展,即便在後續的產品上也不會在中國進行生產,都將採用進口車的方式賣到中國市場。

進入中國市場的另一種方式

驅動Karma在豪華車市場發展的未來戰略,被周亮定為“CHASE”戰略,五個字母分別代表:Connectivity, Highest Performa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hared Mobility and Platforms, and Electrification。這一全新戰略將驅動Karma在K3.0平臺下的發展,目前的K1 2.0車型是Karma的增程式電動豪華車,而Karma將在2021年打造的純電動車平臺被稱之為K3.0平臺。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純電動車市場,Karma對於進軍中國市場也有另一種思考。周亮解釋說:“K3.0純電動車平臺基於K1 2.0的提升,而針對中國市場會打造一個V平臺,這個新的純電動車平臺也是基於K3.0平臺,只不過是高端技術向下延伸。新平臺的產品將對標奔馳EQ系列、寶馬iX3、奧迪e-tron這樣的級別。”

Karma浮出水面,中國資本加碼南加州獨角獸

周亮強調,和K3.0平臺以歐美為重心不同,V平臺以中國為原點向全球擴張。進一步來說,Karma也不併會完全由自己來運作V平臺,而是負責技術輸出進而品牌理念的輸出,在中國市場應該會由萬向來做。

“我們會用我們的經驗建設樣板工廠,平臺的研發和驗證在北美做。”周亮提出了一個新的發展策略:“與此同時,Karma也可以把這個平臺授權給其他車企來做,未來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那麼Karma可以為其他公司做平臺工程服務、系統服務等,形成良性循環。”周亮認為這種工程服務模式讓Karma有機會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純電動時代活下來,也可以活得很好,因為Karma並非是一個朝著大規模量產化路線發展的企業。

明確的公司發展方向和充裕的資金不僅讓Karma完成產品迭代,也讓Karma可以找到正確的“幫手”來完成後續平臺的開發。Karma的高管團隊得到了“刷新”,很特別的一點是裡面很多管理者不止是美國汽車行業的專家,也都有過在中國工作的經驗。比如首席運營官Dennis Dougherty,他曾在上海參與了上汽通用工廠的建立;首席技術官Bob Kruse則曾經在觀致擔任相同職位,負責觀致新能源平臺開發。

周亮隨後介紹了新的成員:“我們剛剛任命了首位公關總監Matthew Clarke,他之前在阿斯頓·馬丁Lagonda工作。同時新招來了一位精通數字媒體傳播的專家Ivan Wang,他曾服務於FF……Karma從傳統企業開始轉變,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公司,轉變為一個外向型的公司,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文|JackieLXX

圖|JackieLXX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