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故事老套,節奏四平八穩,除了幾個明天就會忘了的梗以外,真沒什麼亮點了。

>>>>>>>>>>>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美國版[提著心,吊著膽]

喬治·克魯尼再一次讓人失望了。

作為好萊塢話事權最大的明星之一,克魯尼總能打造一個超豪華的創作班底,助其實現成為一個偉大導演(?)的夢想。

在前作[盟軍奪寶隊]中,克魯尼找來了凱特·布蘭切特、比爾·莫瑞、約翰·古德曼等人出演。

找來亞歷山大·德斯普拉為其配樂,斯蒂芬·米廖內操刀剪輯,然後玩兒砸了。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克魯尼心裡一定憋著一股勁兒,想著從哪兒跌倒從哪兒爬起來。

於是,馬特·達蒙+亞歷山大·德斯普拉+斯蒂芬·米廖內+奧斯卡影后的配置再現江湖。

哦對了,不要忘記本片大名鼎鼎的編劇們:喬爾·科恩與伊桑·科恩。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這是一個科恩·兄弟籌備多年的項目,背景設置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白人小鎮”。

白人居民和諧相處,其樂融融。

直到一個黑人家庭的遷入,打破的小鎮的平和,至少白人居民們是這麼想的。

好,我們開始講故事。我儘量不劇透,多跑跑火車。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影片圍繞一宗謀殺案展開。不過你也知道的,科恩兄弟嘛,連環謀殺才過癮。

黑色幽默與宿命是科恩兄弟永恆的心頭好,這在[迷鎮]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我最喜歡影片,也是影片為數不多值得稱道之處,是它建立起來的,每個人都是兇手的敘事邏輯。

A殺了B,B殺了C,C殺了D,D殺了E,E殺了A。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犯罪閉環是科恩兄弟所有劇本的骨架,被血肉模糊的情節包裹。

而本片劇情的延展軌跡,則跟今年的一部華語片[提著心,吊著膽]很像。

有夫妻,有賊,有鬼迷心竅的人,就是沒什麼好人。

由單一犯罪事件觸發連鎖反應,混亂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最大區別在於,[提著心,吊著膽]變著法兒的替男主洗白。

[迷鎮]則告訴所有人:狗男女不得好死。

朱麗安·摩爾一人飾雙胞胎姐妹的安排非常有趣。

它是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定下荒誕基調的絕對要素。

至於這位奧斯卡影后,也沒有辜負眾人的期待,奉獻了影片中最精彩的表演。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除了朱麗安·摩爾的表演外,影片的服裝造型、配樂及幾處攝影也是可圈可點。

曾在[老無所依]、[嚴肅的男人]中擔當服裝設計助理的珍妮·伊根,全權負責本片服裝造型。

而她的作業,也有效還原了上世紀50年代的小鎮風情。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本片攝影則由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獲得者、PTA御用攝影師羅伯特·艾斯威特擔綱。

這個為[夜行者]和[不羈夜]掌鏡過的男人,充分利用了黑夜的可能性,並把捕捉到的元素準確地放進鏡頭裡。

車燈、牆壁上的影子、夜幕下的火光……劇情沒有撐起來的懸疑和不確定性,只能靠攝影維持個大概。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優點說完了,說缺點。

尼克伯克曾舉了一個例子,通俗地解釋黑色幽默的定義和性質:

某個被判絞刑的人,在臨上絞架前,指著絞刑架詢問劊子手:“你肯定這玩意兒結實嗎?”

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稱為“絞刑架下的幽默”。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作為一種美學形式,黑色幽默屬於喜劇範疇。

但它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是為了打破禁忌而存在。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一部黑色幽默的電影,對角色塑造的要求極高。

他要變態,要邪,要在被勒死之前問“你肯定這玩意兒結實嘛”。以及,要幽默。

[老無所依]中,賈維爾·巴登飾演的Anton,算一個。

[冰血暴]中,大個兒的殺手也算一個。

我最喜歡的[讓子彈飛]裡的湯師爺,也算一個。

Emmm……這樣的角色,在[迷鎮]中不存在。

在放棄多線敘事的背景下,沒個像樣兒的大奇葩,是[迷鎮]滑向平庸的最主要原因。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對了,還有黑人家庭的安排。

我能明白,導演想整個惡人群像出來:整個迷鎮的人都很迷,沒一個好東西。

為了塑造反差,黑人家庭還效仿甘地,搞一套“非暴力不合作”出來,就差絕食了。

這是一次大型的情景再現現場,無論它是不是有意為之,都直接影射了當下的美國。

白人暴動,納粹苗頭燃燒,對於移民的強烈排斥。

「迷鎮」可能是假的科恩兄弟

這個家庭的出現的確關照了現實,但迴歸影片,他們的每一次出現,都功能的太明顯。

說句難聽的,把這一家三口換成三隻猴兒,或者三個我,對最後誰死了,怎麼死的,沒多大意義。

我又回頭想了一想,這影片沒有年代,烏七八糟每一幕上都寫著“無惡不作”幾個字。

我橫豎想不透,仔細看了半天,才從細節裡看出來,全片都寫著兩個字是“碰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