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基於明,電視劇基於宋,是否仁宗時期?關鍵證據出現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正在熱播,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再加上演員的優秀和製作團隊的精良,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的古裝電視劇。電視劇相比於原著進行了不小的改編,主角前期出場悽慘吊足人的眼淚,中期一波三折繃緊人的心絃。

《知否》原著基於明,電視劇基於宋,是否仁宗時期?關鍵證據出現

很多人說一部架空歷史穿越種田文改編的電視劇歷史背景並不重要,但是歷史背景對於理解故事的人物關係、社會階級和故事走向都十分重要。原著未說歷史背景,但明顯基於明朝,閨內爭鬥和飲食器品多參考《紅樓夢》。電視劇假託宋朝,服飾和宮廷大背景都有暗示。

《知否》原著基於明,電視劇基於宋,是否仁宗時期?關鍵證據出現

烏紗帽(唐、宋、明)

電視劇也未明言是宋朝,但是從人物服飾,尤其是官服,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比如清朝的官帽叫頂戴花翎,這種官帽很容易區分,由於清朝屬於滿族建立的,官帽明顯區別於漢唐宋明。劇中官場人物戴的帽子叫烏紗帽,這種帽子隋朝之後才開始正式使用,也就是唐宋明才把烏紗帽作為正式官服的一部分。然而唐宋明三朝,烏紗帽又有不同。

唐朝烏紗帽沒有兩邊的雙翅,一般是垂下的。

宋朝烏紗帽開始加上雙翅,為什麼加那麼長的雙翅呢?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防止大臣上朝期間交頭接耳。原來宋太祖趙匡胤時期,上朝時大臣們老是交頭接耳私下議論,朝堂上顯得亂糟糟,還不易發現是誰。趙匡胤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想出一個點子,就是把官帽加上長長的雙翅,這樣私下議論,兩隻帽翅相觸,烏紗帽很容易就掉下來,就能發現是誰在私下議論。

明朝時,烏紗帽又有了變化,把長長的雙翅改成寬而短圓。由此可見,從官帽可以明顯區分出電視劇是基於宋朝,而且還有一點可以看出,那就是對皇帝的稱謂“官家”,這種稱謂多見於宋,其它朝代較少。

《知否》原著基於明,電視劇基於宋,是否仁宗時期?關鍵證據出現

確定了歷史背景處於宋朝,那是宋朝的哪個時期?電視劇的名字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生於北宋時期,死於南宋時期,被稱為我國古代詩詞界的第一才女。李清照前半生錦衣玉食,後半生顛沛流離,由於人生巨大的反差,使她創作出了大量優美詩詞。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以一句詞為名,並無法確定故事發生的時期,好在故事前期就出現皇帝無子嗣,大臣逼迫皇帝立宗室子孫為儲君,這就給了我們確定時期的依據。宋朝沒有子嗣的皇帝有四位,一位是北宋的宋仁宗趙禎,另外三位是南宋的,分別是宋高宗趙構、宋寧宗趙擴、宋理宗趙昀。

《知否》原著基於明,電視劇基於宋,是否仁宗時期?關鍵證據出現

電視劇前期盛家嫡長女盛華蘭被下聘禮時,少年時的顧廷燁看到少年時的盛長柏拿著燕雲十六州的地圖,發生爭執。顧廷燁說:“若不奪回燕雲十六州,我朝後患無窮。”盛長柏回道:“東京,一個個要是像你這樣子,招貓逗狗,一個個不務正業之徒,奪回燕雲十六州,痴人說夢!”

燕雲十六州是哪裡?是如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一帶。南宋與金國是以淮河為界,北邊還有條黃河,距離燕雲十六州還遠著呢。北宋與遼國基本上就是以燕雲十六州為界了,只不過燕雲十六州在遼國手裡。由此可見,《知否》故事應為北宋時期,那麼只能是宋仁宗趙禎時期。且盛紘因兒子盛長楓亂言立儲之事被扣皇宮,盛家老太太說:“我朝無殺文臣先例。”也是符合北宋時期重文抑武的事實。

《知否》原著基於明,電視劇基於宋,是否仁宗時期?關鍵證據出現

顧廷燁參軍時由趙團練推薦,結果被諷刺“禹州團練使趙宗全,冷門宗室,遍地都是”,說“趙宗全”不過是太宗一脈。宋太宗是誰呢?趙光義。

南宋基本上是太祖一脈了,南宋第一任皇帝無子,太宗一脈要麼被俘虜要麼死盡,已經無後,只能尋太祖趙匡胤一脈立儲。所以劇中這個關鍵線索符合北宋宋仁宗時期,宋仁宗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孫子,歷史上宋仁宗立趙光義曾孫趙宗實為太子。趙宗實即為宋英宗,趙宗實與劇中未來皇帝“趙宗全”僅一字只差,應該是編劇刻意為之,防止被扣上虛改歷史的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