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這些學校,除了自己優秀,必須是富二代要“拼爹”

都說現在是“拼爹”的時代,有個好爹,意味著不一樣的“人生起跑線”,意味著你會擁有很好的物質條件和更多的學習機會。“拼爹”不只體現在物質條件上,這種現象在教育上也是體現得越明顯,不只是國內,國外也是如此。

前不久,美國哈佛大學對2021屆新生進行了一個背景調查,調查包括學術、生活及家庭情況,超過一半新生參與了調查。結果是越來越多的哈佛學生,都來自精英家庭和富豪家庭。據統計,新錄取的哈佛新生裡,46%來自超級富豪家庭,比例遠超去年的26.6%。

眾所周知,哈佛大學作為一所享譽全球的頂級學府,簡直是人才培養皿。畢業於哈佛的人,不說人中龍鳳,也不說天之驕子,但一定是不折不扣的精英。

但是哈佛大學的錄取何其艱難,今年的錄取率僅為5.3%,創下了歷史新低。可在這已錄取的人數當中,仍有近一半學生,都是超級富二代。

其實不只是哈佛,還有一些的學校是擁有富二代最多的。

1、哥倫比亞大學:聰明又富有學生的聚集地

想進這些學校,除了自己優秀,必須是富二代要“拼爹”

位於紐約的哥大吸引了眾多收入在社會top1%的家庭,哥大也是美國大學中學費最貴的學校top10之一,很多明星和政要的孩子都選擇哥大。

2、耶魯大學:69%的學生來自富裕家庭

想進這些學校,除了自己優秀,必須是富二代要“拼爹”

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耶魯大學曾是布什總統的母校,每年學校裡69%的新生都來自於全美最富裕的家庭,申請學生貸款的學生低於10%。

3、布朗大學: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信託基金

想進這些學校,除了自己優秀,必須是富二代要“拼爹”

國外的知名家庭通常都會為孩子建立信託基金,就像美劇《gossip girl》裡面的女主Selina一樣,而布朗大學也是美國上層名流家庭的首選,奧斯卡金像獎得主Jack Nicholson、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國務卿John Kerry的女兒都曾在這裡入讀。

4、賓夕法尼亞大學:30%的學生來自於超級富豪家庭

想進這些學校,除了自己優秀,必須是富二代要“拼爹”

據賓大內部一個新生研究組織CIRP透露,賓大每年的新生大約有30%來自於超級富豪家庭,最熟悉的就是馬上就要上任為總統的川普了,她們家除了川普自己還有其他三個孩子都是上的賓大。

5、斯坦福大學:這裡到處都是有錢又野心勃勃的富二代

想進這些學校,除了自己優秀,必須是富二代要“拼爹”

斯坦福大學幾乎是全加州富人家孩子的聚集地了,《紐約客》稱斯坦福為“Get Rich U”,一是因為這裡都是來自富人家的孩子,二也是因為這裡為硅谷輸送了大量野心勃勃的優秀人才。

其實不只是國外有這種現象,在我們國家,也同樣存在。

2011年,《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報道稱,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

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3成落至1成。

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佔17%。

因為深諳“教育就是拼爹”的真相,一些學校在招生時,會開始考驗父母的社會資本、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

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都要參加入學考試,考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績,還有家長的認知和智商。

今年《極限挑戰》的第四季中,節目組也用遊戲的方式,將這種教育資源的比拼,形象地再現於我們面前。

節目組問了六個問題:

1、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

2、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3、父母是否支持你學特長,並且你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4、你有沒有出國旅行的經歷?

5、父母有沒有承諾過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誇耀並炫耀你?

這些問題都在考量父母的物質能力,認知水平,以及給予孩子的精神支持。這些因素的權重越高,孩子的起點就越高,但是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雖然資源的不公,上升渠道的受限,不是我們能改變的。但是窮,不能窮精神,物質上的窮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精神上的貧窮是任何人也解救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