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題記:天文時間2019年1月4日21時08分,1976年從復州城入伍的老兵邵成家、馮恩堯、曲家旭、姜丕文、張世旭等,發起建立了“復縣76年廣鹿戰友友誼共存”微信群,吹響了“集結號”……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久違的集結號聲,

劃過古老的復州城。

一群年過花甲的老頭,

瞬間變成了復活的兵馬俑。

從四面八方聚攏,

在戰友的旗幟下重逢——

一樣整齊的白髮,

一樣昂揚的激情,

一樣筆挺的軍姿,

一樣熾熱的魂靈。

這是一群1976年從復州城參軍的老兵啊,

此時此刻,我們是多麼年輕!

哈哈!“老兵不老,只是有些凋零”,

只要聽到集結號聲,

就是我們的重生!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成色十足的兵語如同沸騰的軍營。

想起參軍離家的時候恍似昨日,

曬曬當年的軍姿個個玉樹臨風。

嘮不完的軍營往事讓心潮澎湃,

講不完的戰友嗅趣令歡笑爆棚。

分明就是一個老鄉戰友的大家庭!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最難忘,兵之初,

依依告別復州城。

穿一身嶄新的綠軍裝,

戴一朵鮮豔的胸前紅,

擺一桌豐盛的古城老菜,

喝一碗壯行的復州老酒,

送一份月上梢頭的纏綿,

應一聲親人的囑託叮嚀。

出征的行囊裡,

裝滿了父老鄉親的期許深情;

千年的復州古城,

洋溢著青春報國的無尚光榮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1976年的春節剛過,

轟然作響的復州大鼓為新兵送行。

當古城牆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代之而來的是軍旅生涯的憧憬。

一個新的生命場,

註定將我們的緣分鏈接一生——

同乘一列老火車,

同坐一條登陸艇,

同來一個廣鹿島,

同在一座新兵營。

老鄉變戰友,

同志加弟兄。

生活在海島軍人生活大家庭啊,

令我們歡欣雀躍、海誓山盟!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潮漲潮落,幾度夕陽紅。

寒來暑往,新兵變老兵。

黃海波濤洗滌了我們的青春,

藍色國門錘鍊了我們的忠誠。

以島為家,以苦為榮,

成為我們共同的心聲;

“復州兵,沒孬種”,

成為我們共同的遵行。

曾記否,

步兵比武,有我們復州兵的“兵王”;

高炮打靶,有我們復州兵的神勇;

通信業務,有我們復州兵的“尖子”;

作家群裡,有我們復州兵的精英;

英模榜上,有我們復州兵的光榮;

文體骨幹,有我們復州兵的“洪常 青”;

炊事員中,有我們復州兵的鼎鼎大名!

曾記否,

我們逢山開路,

“老鐵山第一公路”由我們打通;

我們遇水架橋,

幾十座軍港碼頭成為黃海前哨的堡壘鋼 釘;

我們國防施工,

湧現出一批批硬骨頭英雄;

我們同守共建,

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魚水深情。

回首往事,我們沒有遺憾,

我們為曾是一名守島軍人而無上光榮!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43年過去,老兵老矣!

然而,復州城——廣鹿島,

卻使我們的記憶永遠年輕。

因為啊,

這是我們這群復州老兵的集體記憶,

這是我們這群復州老兵的青春象徵。

它是兩座歷史的心碑,

永遠銘刻著我們的光榮與夢想!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歷史走進了新時代,

我們這群復州老兵成了時代的光影。

“老頭”成了我們的代名詞,

“休閒”成了我們的老年經。

我們天各一方,卻依然彼此牽掛;

我們目光淡遠,卻依然充滿深情。

因為我們的心目中,

永遠閃亮著兩盞燈——

一盞是廣鹿島,

一盞是復州城。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2019年的春節前夕,

全國退伍老兵登記的隊伍排成長龍。

隊伍中,

閃耀著我們這群復州城退伍老兵的身影。

自豪吧!親愛的戰友加兄弟,

我們永遠聚集在綠色的方隊中!


大連復州城下——聚集著一群1976年老兵


(攝於1999年9月)

桑文武,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原系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現任市記者協會副主席、市委黨校特聘兼職教授,市委老幹部局宣講團成員。

當過3年下鄉知青,1976年參軍到黃海前哨,度過24年軍旅生涯,先後榮立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六次,榮獲軍區“為國戍邊”金質獎章。

1999年轉業到大連市委宣傳部工作後,多次獲得省、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學習型先進個人、優秀公務員等榮譽。2015年,榮獲遼寧省第四屆“最佳讀書人獎”。

擔任市委宣傳部新聞處長近7年,親身參與處置各種重特大突發事件900餘次,積累了豐富的應急管理和輿論引導經驗。尤其在2010年“7.16”重特大突發事件中,臨危受命,不懼艱險,率領輿論掌控引導應急處置小組出色完成了媒體協調和應急宣傳任務,個人榮獲省二等功獎勵。

從事宣傳工作41年,勤奮好學,筆耕不輟,發表了5000餘篇稿件和7部個人專著。(本文創作於2019年1月7日,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