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有趣又燒腦的邏輯思維


原來這就是有趣又燒腦的邏輯思維

會打拖拉機(八十分)撲克牌的人都知道,打得厲害的人很會算牌。打八十分一共要用兩副牌,四個人打,面對面的兩個人是一組,兩組競爭升級。每組從2到A升級,哪組先打過A,哪組就贏。升級過程中,一組負責逃分,另一組就要積分,逃分的一組要防止另一組積分滿80,積分的一組要努力把分積到80,只要滿了80分,積分的一組就開始上臺,按照他們的進程來升級;反之,逃分的那組,如果一直控制好牌局,不讓對方積到分,就可以一路升級下去,最後贏牌。

因為牌的數量是有限的,越是打到後面,越有可能算出場面上還剩下什麼牌,另外,通過對手和同伴的表現,也可以大致判斷對方牌的好壞。

所以,打八十分,要打得好需要動腦筋,既要記憶力好,記住大家都打過什麼牌,又要有推理能力,根據打出的牌和自己的牌面推理出別人手裡剩下些什麼牌;當然,如果很能探究別人的心理,對贏牌也有幫助。

看了《你對我講道理,我對你講邏輯》這本書之後,我便想起了打八十分這個例子,我意識到,打牌的推理過程就是邏輯思維的一個例子。


原來這就是有趣又燒腦的邏輯思維


《你對我講道理,我對你講邏輯》這本書作者是孟雲劍,他是北京大學邏輯學的研究生,是暢銷書作家,新華社、央視的特約撰稿人,他還是“有書”平臺的金牌領讀人。這本書從概念講起,從一個事物的概念出發,分析它的內涵和外延,從而做出簡單的判斷;然後又講了一些思維誤區,從而推進思維的轉變,再進行簡單到複雜的推理

這些邏輯學的內容聽著枯燥,但實際上很有趣,就像打牌一樣,雖然要動腦筋,但人們樂在其中。尤其是邏輯學有好多經典的故事,十分有趣。其中有三個簡單又有趣的小故事,分別出現在《你對我講道理,我對你講邏輯》中介紹概念、思維誤區和邏輯推理的三個版塊中。

1.概念

在說明概念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孟雲劍介紹了一個“白馬非馬”的案例。“白馬非馬”是古代戰國時期公孫龍提出的一個著名論題:他說“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翻譯過來是,他認為,馬是一種形體的概念。白,是一種顏色的概念。顏色顯然和形體不同,所以,白馬肯定不是馬。

這個白馬非馬的著名論題後面還有很多的說法,上面這句只是第一句,總之公孫龍因為這個詭辯,把很多人都辯到啞口無言。

其實這裡邊,白馬是一個概念,馬也是一個概念,如果光從概念的內涵來講,這兩個概念的內涵自然有區別,所以公孫龍講白馬非馬算是成立的。但是,概念還有一個特徵是外延,外延就是指範圍,白馬的外延是指所有白色的馬,馬這個概念的外延是指所有馬。所有馬,當然包括白馬,那麼,說白馬不是馬,顯然是錯的。

理解了概念,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工作中的運用就極為重要。為什麼領導交代的任務,有些人會辦不成?因為很有可能雙方的概念不統一,如果領導講的概念和自己理解的概念不是一回事兒,那再努力幹活也是白搭。比如,領導要你做一個方案,那方案是什麼呢?顯然這個方案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具體要做些什麼怎麼做,這就需要和領導好好溝通,至少鎖定一個範圍才好下手。

2.思維誤區

思維誤區包含了好幾種類型,有思維錯誤、思維惰性、遺漏隱性思維等,無論什麼思維誤區,都會對我們帶來不良影響。在這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隱性思維,因為人們往往會遺漏和忽視隱性思維。

關於隱性思維有一個很有趣的“髒臉案例”。這個故事,是說兩個猶太人從煙囪掉下去,一個人很髒,一個人很乾淨,那請問,誰會去洗澡?答案是,那個很乾淨的人去洗澡,因為他看到了對方很髒,就會覺得自己也很髒,所以他就去洗澡了。

很多人恐怕都會答錯題目,說那個髒的人去洗澡,或者也會反其道而行之,覺得第一反應是髒的人去洗澡肯定不對,所以回答了乾淨的人去洗澡。

其實,回答那個髒的人去洗澡,並沒有錯,或者說,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夠嚴謹。因為這個問題沒有把隱含的條件給說出來,根據答案,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隱含條件的,這個隱含的條件就是這兩個人看不到自己到底髒不髒,只能通過對方的樣子來判斷。

但如果不把這個判斷條件說清楚,人們按照常識肯定會覺得只有髒了才需要去洗,這不怪回答的人,只能說問問題的人就是在下套。這種有意無意忽略信息的情況,就是一種隱性思維。

所以,這用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就要注意,在做判斷的時候想想有沒有遺漏什麼信息,要做出判斷的依據是否足夠,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或者在自己表達觀點的時候,也要確認是否遺漏信息,有些信息我們會以為大家應該都知道,而恰恰這一點很可能別人都不知道,如果漏掉後就很可能沒人理解了。

3.邏輯推理

同樣是“髒臉案例”,還有一個升級版本的故事。這時,有3個人的臉是髒的,但他們看不到自己臉,當然也不能溝通,這就無法判斷自己的臉髒不髒。此時,如果有個旁觀者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至少有1人的臉是髒的。再給這3人編個號,分別為1、2、3號。情形會如何?

1號看到2、3號都是髒的,這就符合“至少有1人的臉是髒的”,因而他還是無法判斷自己的情況。2號呢?他看到1號無法判斷,那就分析起來了,1號無法判斷一定是因為看見2、3號已經至少有1人的臉是髒的了。那麼2號看到3號確實是髒的,已經符合至少1人是髒的這個條件了,所以,他也沒法確定自己髒不髒。

那3號呢?根據1號的表現,他知道了自己和2號,至少有1人是髒的。再根據2號的表現,他就能確定自己是髒的了。因為如果3號不髒,那2號就可以確定髒的那個人是2號自己了。

這就是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人們可以通過一個看起來沒什麼用的信息來逐項推理得出結論。同時也說明,每個人都知道一件事,和大家都知道別人知道這件事,是完全不同的。這聽起來很拗口,卻是很有名的“髒臉博弈”理論。

原來這就是有趣又燒腦的邏輯思維


這三個邏輯小故事,是整本書案例的冰山一角。對這些邏輯案例的分析和解讀,構成了《你對我講道理,我對你講邏輯》由淺入深的邏輯知識體系。

有趣又燒腦,是邏輯故事的特點,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但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可能邏輯就是複雜又枯燥的公式推導過程,跟我們的生活沒什麼關係。

但是,邏輯其實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許我們並不知道那些理論,可也在不知不覺使用著。邏輯思維強的人,也往往能清晰地表達自己,準確地做出各種判斷,從而享受著邏輯帶來的好處。

所以,何不從這類簡單的邏輯故事開始,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呢?就像打牌一樣,從中體會樂趣,也能順便習得正確的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