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抗戰老兵晚年遭人“說三道四”,以外出拾荒為生,一天掙一塊

七八十年代,正值日軍發動侵華戰爭,無數志士仁人投入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去,貢獻自己的一腔熱血。幾十年後,他們倖存下來,年齡逐漸老邁,大多生活困苦,這些人我們常常稱之為“抗戰老兵”。抗戰老兵遭受不公的主要是指原隸屬於國民黨的部隊。由於一些原因,這些老兵曾經在運動中受到衝擊,並遭受周圍人的指指點點,有的人的功績甚至並沒有受到官方的嘉獎。

河南省滑縣老店鎮齊寨村93歲的齊修體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抗戰老兵。

九旬抗戰老兵晚年遭人“說三道四”,以外出拾荒為生,一天掙一塊

1922年3月2日,齊修體出生於滑縣老店鎮齊寨村,家裡十分貧困。為了討生活,16歲那年,齊修體報名參軍,便編入國民革命軍195師並在河南鞏縣接受培訓。當兵沒幾天,連漢陽造步槍都沒捂熱乎,齊修體和戰友們就趕挖戰壕,阻擊日軍。

日軍14師團瘋狂進攻,而當時的國軍士兵許多都是新兵,戰鬥力不強。結局是慘痛的,戰友們一個個倒下,齊修體也身負重傷,暈倒在陣地。多虧連長把他救出來,衝出敵人的包圍圈。在此之後,齊修體被送回滑縣老家,在老家養傷。把傷病養好後,齊修體再次入伍抗日,在開封、江蘇等地與日軍作戰。

新中國成立後,齊修體曾經一度在某地交通局工作,正是因為這份工作,他才得以娶妻生子。然而,天不遂人願,兩年後,他就因為某種原因再次回到農村老家,靠種地勞動掙工分過日子。可在當年,靠掙工分分到的糧食實在有限,齊修體夫婦帶著兩個孩子到山西逃荒,以撿破爛維持生計。

九旬抗戰老兵晚年遭人“說三道四”,以外出拾荒為生,一天掙一塊

30多年前,在外漂泊多年的齊修體夫婦再次回到滑縣老家,這兩位老人早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承包的責任田只好租給同村人耕種,每年收取三百斤小麥、一百斤玉米,這根本不夠。由於自己特殊的身份,現今96歲的齊修體依舊在村子裡抬不起頭,遭人背後“說三道四”。

四年前的夏季,記者曾經造訪抗戰老兵齊修體,當時他正手拄木棍柺杖,肩扛一編織袋“戰利品”回到家中,據他說,夏天他可以一天可以撿20多個飲料瓶,掙一塊錢!齊修體老人的老伴換了癌症,時日無多,齊修體回家之後還要給老伴兒做飯。

九旬抗戰老兵晚年遭人“說三道四”,以外出拾荒為生,一天掙一塊

四年前,正是因為抗戰老兵齊修體撿破爛積攢的1.8萬元“不翼而飛”,這才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後來,在志願者與當地政府的努力下,齊修體獲得了每月99元的低保,新房子也蓋起來了,祝願老人身體健康,晚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