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收藏於運城市博物館內的石刻《河東鹽池之圖》,被譽為中國又一張清明上河圖。

該石刻由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出任河東巡鹽御史的吳楷主持鐫刻,它以圖文形式,生動展示了明代萬曆年間河東古鹽池的全貌,是迄今發現、收存的唯一完整全面反映明代河東鹽業面貌的地形圖,也是研究明代河東鹽業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那麼,位於跨湖大道鹽池觀景臺處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仿品,即是供後人們通過這神工鬼斧般的藝術傑作,來了解運城悠久的鹽池史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但從目前來看,這面石刻的圖跡因汙蝕已很是影響觀賞。請見圖。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緣何竟成此般模樣,難道僅僅是因為風剝雨蝕的露天存放問題嗎?

非也。石刻由於是平面放置,亦無什麼高度,於是變成了某些遊人的歇腳處。坐在其上倒也罷了,個別人卻或蹲或立,有礙觀瞻不說,弄的上面是鞋印足跡斑斑,更有甚者,隨意潑倒不明物質,長久以往,石刻表面沒有磨蝕才怪了。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是仿品又非藝術珍品,坐一坐踩一踩有何多說,是否小題大做了?

沒錯,儘管其只是一面復刻的現代藝術品,但河東鹽文化的宏大歷史詩篇,怎可以在後人腳下呻吟呢?我們現代文明人的文化保護意識又在哪呢?

故此,小編之見,一是懇請個別遊人心內保有一份對先民文化的敬畏,自覺抵制不文明踩踏行為;二是可否增加基座,抬高高度,傾斜豎立,既便於觀賞,也因有了坡度,可防止遊人當做歇腳物,避免人為損壞。

以上僅為小編一家之言,煩請有識之士多加點撥。

《河東鹽池之圖》概括介紹:

《河東鹽池之圖》南部繪的是中條山脈,由圖可見崇山峻嶺,層巒疊嶂,逶迤起伏,十分壯觀。中條山下,由東向西,刻有蚩尤村、小李村、大李村、西姚村、鹽池鎮巡檢司、張村、關公故里常平村、蠶坊。圖北,由東往西繪有聖惠鎮巡檢司、安邑縣及唐代的太平興國寺塔和運城。中列運學、察院、河東都轉運鹽使司等鹽務衙署。整體佈局星羅棋佈,錯落有致,給人以巧奪天工之感。姚暹渠從城北蜿蜒穿過,渠邊草木茂盛。池東是鴨子池,吳楷的《南岸採鹽圖說》即刻於此。池西有女鹽池,即《水經注》中女鹽澤,今之硝池灘。灘南是古老的解州城,環池有禁牆圍繞。禁垣內的百里鹽灘上,圖現出產鹽之母——黑河,位居鹽池之中。

圖的東南角,刻有吳楷親自前往黑河察看採鹽的情景,隨從人中“肩者、持者、拽者、導者”前呼後擁,場面十分氣派。在黑河中有鹽丁撈採解鹽的生產場面。

圖北面禁牆內還刻有關王廟、池神廟、海光樓、歌燻樓、巡池公署、野狐泉等建築群體,另在池神廟東西兩側,刻有鹽丁的居留之處庵廈和巡鹽羅卒的駐守休息之地鋪舍。

圖中最為精彩的部分,是刻繪在鹽池北岸的撈採產鹽場景,數以萬計的鹽丁齊集水上,手持各色工具,進行勞作,姿態不一,神色各異,呈現出一派繁忙緊張的勞動場景。還有一些監工的鹽務官吏和護鹽緝私的官兵。所有畫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看上去十分形象逼真。

(上文介紹摘自於2013年7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運城鹽池觀景臺的《河東鹽池之圖》石刻,且讓我們善待它

欣賞更多原創運城生活圖文,敬請關注“運城之窗網”

運城網信備案A00236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