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有道是“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看運城”,運城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著大量光輝燦爛的歷史遺存,經普查,運城現有不可移動的文物6700多處,數量乃全省之最。

那麼,在運城鹽湖區南城辦的小李村,則有一座區級重點文保單位,它就是位於村東北部的三郎廟。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該廟坐北朝南,東西長10.2米,南北寬7.7米,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簷懸山頂,佔地面積78.54平方米,現存主體結構為清代遺存,單體文物為房屋一棟,於2007年5月被鹽湖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在殿內西南一角,豎立一通距今已有149年的的石碑。該碑通高約兩米,厚約18公分,紋飾呈淺浮雕狀,其碑記為彰善村(小李村舊名)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三郎廟正殿香亭的記載。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而在三面牆壁上,塗滿文革時期的工宣圖畫字樣,據村裡一些老人介紹,以前這裡曾做過大隊部的文化室,故而時代特徵甚為明顯,但也幸虧改作他用過,否則很難說它今天的境遇又是如何了。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另據老人們追憶,歷史上本村的廟宇甚是不少,除了現存的這座三郎廟和東側的清代火神廟以外,三郎廟前本還有的香亭(本村人稱八卦亭)、古柏,古戲臺,包括以前各村口的娘娘廟、將軍廟、走神廟、藥王廟、文章廟、五穀廟、大仙廟、魁星樓、宋代磚塔等古建,均在文革期間遭到毀滅性破壞。多少歷史文化景觀的不復存在,這一切多讓後人感慨不已啊!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三郎廟舊貌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三郎廟舊貌

一座古建,往往濃縮了歷史文化的許多精華。比如三郎廟,儘管只是座村廟,但它不僅表現出古時建築結構上的精巧,而且折射出本土歷史傳統文化的淵源。

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做好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文護工作,鹽湖區文物局已於近日啟動了三郎廟的整體修繕工作。據瞭解,該工程預算投資68萬餘元,計劃工期90天。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運城池南“三郎廟”,不日將會綻新顏

欣賞更多原創運城生活圖文,敬請關注“運城之窗網”

運城網信備案A00236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