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4.0基础架构(一)

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打造供应链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企业的供应链,实质在解决企业内部价值链协作系统如何与外部多变的环境相适应的问题。外部供需关系是企业供应链升级的主要动因,决定了企业供应链变革或升级的方向与时机,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则要不断的扩大其协同的范围来适应外部供需关系。

从外部供需关系与内部供应链协同范围可以将供应链的成熟度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供应链1.0-分段分工制、供应链2.0-集成大部制、供应链3.0-价值链协同、供应链4.0-智慧生态圈。

1.供应链1.0-分段分工制。

企业外部需求旺盛,行业供应不足,企业的核心任务就是扩大产能。各部门野蛮生长,追求专业化,捍卫本部门的职权,容易缺乏大局观、系统观。初期表现为跨部门沟通障碍;进一步演化就成了山头主义,不关注客户需求。企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所有的库存、交付问题都因高增长而被掩盖。这一阶段关键任务是推行跨部门协作文化,关注库存指标,适时升级到供应链2.0。

2.供应链2.0-集成大部制。外部供需关系相对平衡,出现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此时企业增长开始放缓,库存高涨、订单交付不及时、成本高、质量差等问题开始显现。这时企业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响应市场的效率。企业须整合供应链上各职能部门,解决运营系统内部协作问题。企业开始引入集成供应链概念,对组织架构进行规划修剪,大部制的供应链架构开始形成并统一管理,共享KPI。第一任供应链总监必须是个实力派才能整合各个山头。这一阶段关键任务是推行集成架构,设定供应链绩效,推进信息化建设,适时升级到供应链3.0。

3.供应链3.0-价值链协同。这时企业的核心任务是打造柔性竞争力,只集成内部供应链运营系统进行协同已不够,须建立供应链与研发、销售的跨职能协作系统,即价值链协同,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重塑竞争优势。企业对内研发、销售、供应链这三大价值链职能部门要精诚团结,高效协同;企业对外要有效整合供应商资源,创造客户价值。这一阶段关键任务是推行S&OP、目标成本法、领导力、行动学习,适时升级到供应链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