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Netflix何时诞生?

在流媒体的江湖里,到处都是它的传说——Netflix。

从一家DVD租赁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原创内容流媒体、大型的电视剧和电影制片公司,Netflix用了20年的时间。这二十年,多少视频网站如同过往云烟,瞬间崛起又匆匆离去,而Netflix却越走越远,不仅打造了《权力的游戏》、《绝命毒师》、《行尸走肉》、《纸牌屋》、《毒枭》、《广告狂人》等多款著名IP,在电影板块也持续发力,其制作的电影,频频亮相电影节,多部电影成为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有力争夺者。

中国的Netflix何时诞生?


在2017年其全球用户突破1亿大关。截止2018年5月,Netflix 股价上涨至每股 346.75 美元,市值达到 1526 亿美元,以 9 亿美元的优势超越迪士尼。

Netflix的影响力让传统院线肝颤

Netflix的强劲势头,让传统院线颇为忌惮。

据统计,“迪士尼、华纳、福斯、索尼和派拉蒙这五大传统好莱坞片商,2017年总利润为41.7亿美元,跟十年前相比缩水了77%;而Netflix则凭靠其高质量的影视内容与宣发策略,坐拥1.2亿付费用户,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内容,观众是传统院线和流媒体争夺的最终目标。而在观影的时间选择和自由度上,显然流媒体更具优势。在流媒体的影响下,美国影院的上座率去年创下19年以来的新低。

中国的Netflix何时诞生?

随之而来的便是流媒体和传统院线之间的“生死相搏”。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Netflix主竞赛单元中有两部重量级的作品——《玉子》和《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入围,法国发行商、电影院在第一时间质疑这两部不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的参赛资格,并施压组委会,要求将《玉子》和《迈耶罗维茨的故事》从主竞赛单元中除名。德国最大的电影院协会HDF Kino表示,不欢迎Netflix的电影出现在明年的柏林电影节。

以Netflix为参照对象

中国视频网站发展到哪一步了


Netflix是所有视频网站的“偶像”,而其与传统院线之间的博弈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电影市场对本土流媒体的崛起保持一定的“戒心”。就如中国,随着中国的视频三巨头——爱优腾的崛起,行业人士也在关心谁会成为中国的Netflix。

若以Netflix为参照对象,中国视频网站都发展到哪一步了?

以爱奇艺为例。因为从现有的竞争格局里,规模最大的为爱奇艺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2月爱奇艺有6010万订阅用户,其中98%为付费用户。爱奇艺登陆资本市场的价格为每股18美元,通过上市计划融资22.5亿美元,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公司在美国第二大的IPO(仅次于阿里巴巴)。

但即便如此,爱奇艺离Netflix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相比Netflix盈利的现实,爱奇艺的盈利之路“路漫漫兮其修远”。2017年爱奇艺营收173.78亿元,净利润亏损37.37亿元。

这跟当下视频网站行业的特殊性质有关。相比影院,在线视频用户的忠诚度极低。从土豆、优酷到芒果TV、腾讯、B站和爱奇艺,用户毫无芥蒂的抛弃这个平台,拥抱另一个平台,因为他们追随的是内容,而不是平台。

爱奇艺之所以能后来者居上,其主要原因便是上线了一大批优质内容。然而,包括爱奇艺在内的视频网站对上游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收入增长一分,就得投入一分到内容采购上,这是其“烧钱”的主因。这也是Netflix从版权购买为主转向原创内容的原因。但,相比Netflix的优质内容,中国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还差得很远。

视频网站“自制”的能力并不如专业制作团队,有数据表明,自制内容赔钱率高达80%。绝大部分原创内容都属于小成本制作,难免粗制滥造。自制剧更是监管重灾区,目前为止,走红的网剧多是刑侦、悬疑甚至灵异题材,过于血腥的画面和一些超自然的情节设置,都可能导致被下线的命运。可以肯定的是,网络自制崛起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内容审查的风险。任何一个干扰因素,都有可能会让爆款夭折,最终沦为“赔钱货”。

有人说:爱优腾终将变成中国的Netflix,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个时间是多久?至少不是三五年的短期时间。可以明确的是,若想达到Netflix的影响力,中国的视频网站还需在内容上不断进行打磨,行业亏损的现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任何改变。


离Netflix虽远

但Battle仍在


虽然中国的视频网站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力远不及Netflix,但他们带给行业最大的影响便是窗口期的缩短。

来看一组数据:2013年,我国平均窗口期为119.8天;2014年则为窗口期60.4天,2015年缩短至50.1天;而2017年,平均窗口期仅有45天。窗口期进一步缩短的趋势仍在。

比如,2017年11月,《引爆者》在上映半个月后就登陆优酷;2018年8月《天下第一镖局》,8月24号登陆院线,隔天就能在爱奇艺上观看。前两年,在院线表现不佳的小成本影片,会在上映一周甚至一天后就转投网络平台。如今,一些票大片也开始缩短窗口期,像《四大天王》、《女儿国》等,在影院上映仅仅一个月后就上线了视频网站。

窗口期缩短无疑是一种趋势。从表面上看,窗口期缩短势必会对视频网站的会员增量极大助推作用。但放到整个行业,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代表了发行渠道上话语权的转移,这是“视频网站抢食院线市场”、“影院消亡”论者担忧之处。

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传统院线和视频网站之间的矛盾之所以没那么紧张,是因为现阶段视频平台投入的重心都还在剧综上,电影业务占得比重还较低,片方不会有太多的倾斜,平台对影院的威胁不大。当爱优腾不断出现自制优质电影后,双方真正的Battle才会凸显。

影院消亡论是危言耸听,但分流却已经开始。与片商而言,多一个渠道增收是乐见其成的事。而窗口期缩短,大批观众会产生“等等再看”的想法,并且,视频网站有很多锁定会员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影院是望尘莫及的。

直接或者间接的分流,才是影院不容忽视的危机。


视频网站和院线只能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窗口期缩短是必然的。未来,电影市场“准同步上映”或同步上映的情况会越来越多。随着视频网站的创收能力增强,如果仍然僵化地苛求视频网站为院线让路,固守传统发行窗口的时间体系,何尝不是在牺牲视频网站的利益同时也浪费资源呢?

观察大量影片的上映状况可以发现,票房好的影片窗口期越长,但反过来并不成立。

对电影行业来讲,网络视频平台可以释放更大增量。当下,票房产出几乎成“一九”定律,10%的影片产生了90%的票房。而影院也将大量的排量给了少数几部头部内容,绝大部分影片都难以获得生存空间。况且,中国每年能拿到龙标的电影接近千部,但真正能上院线的不到一半。在此背景下,视频网站便成了很多影片的救命稻草。

中国的Netflix何时诞生?


虽然窗口期在缩短,但观影体验、观影效果、社交属性仍是是影院面对这些流媒体的必胜法宝。

这其中并不存在你死我活式的矛盾,对消费者而言只不过是不同的选择罢了。诚如美国明星威尔·史密斯所言:“我的孩子一周去电影院看两场电影,不过也在家里看Netflix。后者并不会影响大家去电影院,相反,可以提供给大家观看那些在电影院无法看到的电影,和世界相连,更好地了解世界电影。”

不同的平台,不同的需求。不论是在视频网站还是影院,观众会做出理智的选择。两者之间是竞争,更是互补,是一种“正和博弈”的关系。只是,无论对哪个平台来讲,内容是吸引观众的根本,“靠内容征服观众”的公平竞争局面正在形成,这于行业来讲,不是什么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