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融媒体改革在全省实现“三个第一”

衡水日报讯(记者王铁卯)1月5日,我市举行县级融媒体中心集中揭牌仪式,标志着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融媒体改革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全省第一个出台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第一家正式挂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第一个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三个第一”的好成绩。

去年年初,我市对融媒体改革工作进行总体谋划部署,组织市、县广播电视台负责人到江苏昆山、江西分宜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深入到各县市区进行调研,摸清融媒体改革行政、体制、业务、经营中的障碍阻力。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全省第一个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改革路径。

各县市区按照“以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主体、整合县域党政媒体资源、依托省市云平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集新闻宣传、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媒体平台。去年9月,武强县融媒体中心成立,成为全省第一家正式挂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武强县融媒体中心通过融媒体APP,把电视、广播、政务新媒体全部融合,打造统一对外移动端出口,新闻的策、采、编、发全部在线完成,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

改革过程中,我市努力打造开放的运行机制,运用市场观念引进人才,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不断培养全媒型新闻队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在全省第一个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我市县级融媒体改革从启动、发力到加速、冲刺,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开启了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

相关新闻

融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

我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纪实

本报记者 段文雅

2019年1月5日,这是我市传媒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在全市县级融媒体中心集中揭牌仪式上,随着市领导按下启动键,10个县市区的融媒体中心一同揭牌,这标志着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经过一年来的同心推进同力建设,全市融媒体改革掀开了令人更加振奋和期待的崭新一页。

突破困境,向融合要出路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大势所趋。

当前,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裂变式发展,新兴媒体快速崛起,传统媒体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尤其是承担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重任的县级广电台,更是生存维艰、活力不足。

市委宣传部2018年上半年开展的调查显示:全市现有的10家县级广电台,均不同程度存在着“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创收能力弱”的现象。

要生存、想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2018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将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提升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关键之举,自上而下强力推进。年初,市“两办”以文件形式印发《关于实施“媒体融合力提升行动”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对全市融媒体改革工作进行总体谋划部署,吹响了融媒体改革的嘹亮号角。更令人振奋的是,2018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为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县级媒体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鼓角铮铮催奋进,方向明晰提信心,我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步步紧推。

2018年3月,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焦彦龙到武强县调研,亲自为融媒体改革工作“把脉问诊”,打开了武强媒体改革工作思想解放的“闸门”,也明确了全市加快推进融媒体改革的基本思路。

2018年4月,市委宣传部组织市、县广播电视台负责同志到江苏昆山、江西分宜等地对标学习,取真经、学实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考察报告。

2018年5月至6月,市委宣传部对各县市区广电台人员构成、资产状况、平台建设、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摸清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行政、体制、业务、经营中的障碍阻力。

2018年7月至8月,在深入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经市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决策定,快速动。县级融媒体改革工作迈出关键步伐。

2018年9月,全省首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武强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得到中宣部关注并专题调研,“武强做法”被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中宣部将武强列为全国50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之一。一朵花先放,百花皆后香。在成功榜样的引领下,各县市区积极推广武强经验,紧锣密鼓,只争朝夕,外搭平台,内强机制,全市融媒体改革工作驶上“快车道”。

环环紧扣、稳扎稳打的改革推进,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王景武带领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亲临武强县融媒体中心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福华数次现场指导,并积极协调有关事宜。各县市区都分别成立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进,充分保障,争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排头兵。

在全市上下的同心推动下,我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蹄疾步稳,日行日新,到2018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的融媒体中心已全部建成。

技术搭台,赋予新闻新色彩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我市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普遍以流程再造为切入点,先建好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中央厨房),在平台基础上通过添加模块的方式不断完善融媒体中心各项功能,以科技力量打开发展闸门。

“现在我们媒体运行效率提高近300%。”提起武强县融媒体中心的“中央厨房”,该中心主任张士音很是自豪。

走进“中央厨房”,除了浓郁的现代气息,由指挥调度系统、舆情监控系统、线索汇聚系统、选报题系统等环环相扣组成的现代化融合传播模式,更令人眼前一亮。张士音说,“中央厨房”实现了从覆盖优势向受众优势转变、从媒体优势向平台优势转变、从单一传播向多功能服务转变,“烹饪”出的色香味俱全的融媒体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受众的目光。

建好平台才能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撑。

着眼搭好平台,立足自身实际,我市积极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沟通对接,利用这些“传媒旗舰”的技术研发、平台传播优势,以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主体,整合县域内各类传播资源,着力打造集新闻宣传、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引领育人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媒体平台。特别是通过融媒体APP,把电视、广播、政务新媒体全部融合,打造统一对外移动端出口,新闻的策、采、编、发全部在线完成,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大大提升了新闻采编效率和信息服务效果。枣强县融媒体中心生产的新闻资讯产品可一键分发到新华社客户端、电视台、电台、智慧枣强APP、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宣传平台,形成了“枣强资讯矩阵”,目前该中心手机客户端浏览量在全国300个联盟台中排第二,全省排第一。

科技引领,还需内容为王。优质内容永远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我市积极引导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把生产优质内容作为核心业务,大力发掘基层最鲜活的素材、群众最关心的热点进行本土化创作;把原创内容、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优势向新兴媒体延伸,做有思想、有内容、有温度的产品;大胆借助抖音、快手、哔站等平台,利用短视频、VR等形式,“生产”出百姓想看、愿看的融媒体产品。市第二届旅发大会期间,武强县融媒体中心立足本地特色,剖析受众心理,在10天内举办了5场直播,观看总人数达41.63万人次,其中开创了两个“10万+”产品,几十万人通过直播平台见证了武强县各项事业发展,展示了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文盛武强”,也唤起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由表及里,将改革进行到底

技术平台创新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内部机制改革冲破的束缚藩篱,则让县级融媒体中心拥有了更加澎湃的前进动力。

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融观念、融机制、融管理,探索着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为绘就全市融媒体大发展大变革的宏伟蓝图增光添彩。

打造开放的运行机制。景县、安平、深州等地的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传播工作规律,将之前多个部室栏目重新进行岗位职能的调整。如景县融媒体中心将原有部室整合为行政服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新闻中心和传媒公司,形成开放式、扁平化的“共享”运行机制,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丰富了新闻资源,工作运行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

用市场观念引进人才。桃城、冀州、饶阳等地的融媒体中心,面对县级媒体普遍存在的人才瓶颈,探索实行原在编在岗、劳务派遣、公司招聘三种形式互补的用人机制,在用好原有人才的同时,通过成立融媒体发展运营管理公司,实现人才引进“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运营。

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武邑、故城、阜城等地的融媒体中心积极完善内部考核机制,探索进行“同工同酬、绩效考核”的分配制度改革,以质量效益论英雄,充分调动员工内部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归属感。

培养全媒型新闻队伍。枣强县融媒体中心和新华社签订合作协议,每月组织2名记者到新华社跟班学习培训,学习的升级带来全员眼界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采编人员具备了“一专多能”的全媒采编技能,初步实现了“打造全媒型采编队伍”的目标。

探索中前行,创新中发展。一系列“改”与“融”的组合拳,推动我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活力涌现,广大干部职工智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制作出了大量优质融媒体产品,媒体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用户数量直线上升。

新年新征程,我市将牢牢把握“党媒姓党”的根本,抓关键、强举措、破瓶颈,让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建起来、用起来、强起来,融通基层“最后一公里”,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2019,我们昂首再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