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少了一半,太平洋證券等多家券商“失血”股票質押業務

記者 | 馬曉甜

2018年股票質押爆倉此起彼伏,券商頻頻“躺槍”,而“踩雷”帶來的後遺症也在近期逐漸顯現。

截至1月12日,35家上市券商悉數披露2018年12月財務數據。35家上市券商12月單月實現營業收入296.72億元,環比增長63.66%;單月實現淨利潤合計71.88億元,環比下降1.63%。營收與淨利增速的分化,主要源於大額股票質押減值損失的計提。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後發現,截至目前,已有太平洋證券、興業證券、國海證券、南京證券、西部證券、中原證券、東方證券等多家券商發佈公告披露減值損失。其中,太平洋證券、方正證券、興業證券和中原證券四家計提減值準備分別高達9.72億元、2.48億元、6.51億元和2.16億元。。

本週四晚間(1月10日),太平洋證券發佈公告稱,擬對2018年度進行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為9.72億元,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9.47億元,佔比高達97.5%,主要涉及商贏環球、勝利精密、當代東方、盛運環保、眾應互聯、天神娛樂、美都能源、美麗生態、*ST廈華九筆股票質押式業務。

太平洋證券表示,這個數字已超過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0%。將減少公司2018年度利潤總額人民幣9.72億元,減少淨利潤7.29億元。而2017年公司全年淨利潤也僅有1.16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更是虧損達1.77億元。

2018年12月28日,興業證券發佈公告稱,2018年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6.51億元,將減少淨利潤4.88億元,其中6.08億元與長生生物、中弘股份、金洲慈航、金龍機電的股票質押有關,四筆業務分別計提4.51億元、1.2億元、6581萬元和3544萬元。

而在2018年前三季度,興業證券淨利潤僅為7.2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逾63%。若以各單月業績簡單相加,興業證券全年淨利潤為10.19億元。而此次逾6億元的資產減值計提,將超過公司2018年過半淨利潤。

中原證券1月9日的公告顯示,公司將在合併報表層面對發生信用減值的單項金融資產計提信用減值準備共計人民幣逾2.16億元,這部分資產佔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合併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的10%以上。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中的三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單項計提減值準備共計人民幣1.7億元,涉及的質押股票分別為ST新光、神霧節能和銀禧科技。

在剛剛發佈的12月財務數據中,中原證券營業收入為0.75億元,在35家上市券商中排名倒數第一。

方正證券則在12月財務數據簡報中披露,2018年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等信用業務計提減值準備約2.48億元,將影響公司2018年淨利潤約1.86億元。

數據顯示,方正證券在2016年、2017年業績連續大比例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4.5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5.84%,而公司在去年捲入樂視網股票質押違約糾紛。

此外,同樣踩雷樂視網的西部證券也在2018年2月份曾公告稱,將計提減值準備4.39億元,減少2017年合併淨利潤3.3億元;2018年8月份,再次發佈公告表示,將在上半年計提減值損失1.87億元,共減少當期合併報表利潤總額1.75億元。

除了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創”,股票質押踩雷也讓券商陷入艱難討債,甚至被動當上大股東的境地。

1月7日,東興證券發佈公告稱,於1月3日向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起訴新光圓成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虞雲新、周曉光,控股股東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據悉,2016年10月,東興證券與虞雲新簽署了股票質押式回購協議,虞雲新將其持有新光圓成質押給東興證券,融入7.49億元本金,周曉光、新光集團承擔連帶責任。但虞雲新未按約定足額償還本金及支付第三、四季度利息,構成違約。該案的涉案金額合計約為8.22億元,請包括本金約7億元,和相應利息、違約金及實現債權的費用約1.22億元。

東興證券表示,鑑於訴訟尚未審結,目前暫時無法估計此事的財務影響。公司經營正常,各項債務按期足額付息兌付。但從財務數據來看來看,東興證券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也僅為7.78億元,8億元對公司來說著實不是筆小數目。

信達證券的遭遇則更加讓人啼笑皆非。

上海中毅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毅達)在去年12月28日公告稱,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將控股股東大申集團所持2.6億股公司限售股票作價5.05億元,交付信達證券抵償債務5.05億元。該裁定將直接導致*ST毅達的控股股東由大申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信達證券。

大申集團是*ST毅達的控股股東,根據*ST毅達2018年三季度報披露,大申集團持有*ST毅達2.6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4.84%。

2015年4月28日,大申集團將上述2.6億股份100%質押給信達證券,隨後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逾期支付2016年第四季度以及隨後的2017年第一季度利息及違約金。同時*ST毅達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於2016年11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存在被實施退市的風險。法院責令大申集團支付信達證券9.91億元及相應的債務利息等,但始終未能履行。

2017年7月14日,上海一中院裁定凍結這部分股票,在進行評估後,於2018年11月17日和12月22日兩次在淘寶網網絡司法拍賣平臺公開拍賣,卻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2018年12月27日,上海一中院裁決解除對大申集團所持限售股的凍結,同時將上述股票作價5.05億元,交付給信達證券抵償債務。股票的所有權自本裁定送達信達證券起轉移。

無獨有偶,東方證券、華融證券也同樣遭遇尷尬“舉牌”上市公司的局面。

2018年9月10日,皇氏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公司第二大股東李建國所持有的公司5841萬股,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進行公開拍賣,因無人報名而流拍。流拍後,根據裁定書,李建國持有的上述股票,將作價3億元,交付東方證券抵償債務。

據瞭解,2016年因個人身陷經濟糾紛,皇氏集團第二大股東、御嘉影視原股東李建國持有的股權被質押及司法凍結,在凍結前,李建國已將所持有的5841萬股皇氏集團股票質押給東方證券。2018年8月15日皇氏集團股東李建國所持有的公司5841萬股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淘寶網司法進行拍賣,股票起拍價3億元,保證金3000萬元,每股約為5.148元。

皇氏集團在公告中表示,股權過戶完成後,東方證券持有公司6.97%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而在更早之前,盈方微於2018年5月14日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盈方微電子所持有的6900萬股及3725.96萬股已分別劃轉交付東方證券及華融證券。股份登記過戶完成之後,東方證券持股佔比8.45%,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華融證券持股佔比4.56%,為公司第四大股東。

股票質押的頻繁”爆雷”,暴露了券商業務風險,也為券商風控敲響警鐘。

民生證券分析師周曉萍指出,證券公司作為融出方參與相應股票質押回購的,應當切實防範因融入方履行業績承諾股份補償協議可能產生的風險。從趨勢上看,未來券商開展融資類業務,尤其是股權質押回購業務時,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風險防控能力和較高淨資本支持下的風險承受能力,都直接反映融資類業務的核心競爭實力。

她表示,對於存量結構中風險係數較高的券商,仍需要加強交易風險的預警,和信用風險的實時監測,並確保質押人(上市公司股東)能夠及時補充質押,或採取其他增信措施。對於個別高風險交易標的,需及時採取補充質押、股東擔保等增信手段降低信用風險。這也要求投資者應當持續觀察個別交易、標的以及相關券商的信息披露情況。

根據中證登的數據,截至2019年1月初,全市場市場質押市值為4.28萬億元。而根據天風證券在最新研究報告中的測算,統計從2015年7月1日以來,仍處於未解質押狀態的項目,此部分對應的參考市值為5.42萬億元。其中,以證券公司為主導的場內股票質押式回購對應的參考市值規模為2.72萬億元,以銀行、信託等為主導的場外股票質押對應的參考市值規模為2.70萬億元。

天風證券指出,結合全市場股票質押規模的變動情況,預計證券公司的股票質押業務規模的高點或已過。2018年初開始,市場震盪下行,疊加減持新規、股票質押新規落地等政策方面因素的影響,股票質押業務風險不斷加大。證券公司開始整合股票質押業務線,明確該項業務是開展機構業務的重要補充,將其納入機構業務中的一環。整體上,證券公司的股票質押業務規模繼續壓縮,但結構不斷優化,新業務仍在正常開展。

此外,自2018年10月中旬起,公開宣告的紓困基金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其中券商主導的紓困基金規模最大,截至2018年12月14日,已有28家證券公司共成立了31只系列資管計劃和3只子計劃,出資規模總計417.11億元,天風證券認為,該數值已經能夠完成大部分覆蓋風險暴露融資額,紓困基金逐步落地有望紓解股票質押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