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在這首《琵琶行》裡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琵琶演奏以及其音色效果。而我們今天的主角——琵琶,被稱為"民樂之王"、"彈撥樂器首座",撥絃類弦鳴樂器。

“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彈琵琶的女子•國畫

琵琶聲音清脆,極具穿透力,是當之無愧的"民樂中之王者"。每個音區各具特色,高音區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音質淳厚。有句話說的好,千日琵琶百日箏,琵琶演奏技巧多樣,彈撥力度控制難度大,想要練好琵琶可不是一朝一夕的。

可能有人會問道啦"琵琶明明是從波斯傳來的,怎麼會被稱讚為"民樂之王?"

其實呢,在四、五世紀,隨著與西域商業貿易的發展,從中亞傳入曲項琵琶,橫抱琵琶以撥子演奏,這就是現代中國琵琶的原型。(順便科普一下,這種樂器傳入歐洲演變成了吉他、琉特琴等歐洲樂器)但是隨著十幾個世紀的不斷髮展,中國琵琶的演奏方式、製作技巧不斷改進,已經有了獨特的民族風韻,成為了經典的民族樂器。

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琵琶是如何從波斯樂器演變融合為中國傳統樂器。

“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曲項琵琶

琵琶最早記載在漢代,被稱為"批把",是遊牧民族騎在馬上彈撥的樂器。

根據《隋書·音樂志》記載,有龜茲人曰蘇祗婆,從突厥皇后入國,皇后帶來了大批樂工,其中蘇祗婆善彈琵琶,聽其所奏,一均之中間有七聲。以其七調,勘校七聲,冥若合符……

由此,琵琶開始了在中原的千年的漫長流行歷程。

“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唐•螺店紫檀五絃琵琶

到了唐代,琵琶發展出現了一個高峰,演奏方式也由橫抱改為現今的豎抱琵琶形態開始變化,出現了五絃琵琶。遺憾的是,五絃琵琶並沒有在中國本土得以保存,這把琴是由日本遣唐使帶回日本,至今收藏於日本正倉院。

“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明•壁虎龍紋琵琶

宋元時期,琵琶藝術衰落,到了明朝才得以復興。與前朝不同的是,此時琵琶演奏方式由"撥絃"改為以"手彈"為主。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帶賽璐珞假指甲彈撥絃以發音。

“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清•黑漆雲龍紋琵琶

清以後,琵琶演奏藝術仍在盛行,有幸的是許多大師的譜曲流傳至今,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十面埋伏》、《昭君怨》、《霸王卸甲》等著名琵琶曲目。

“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現代琵琶

民國時期,琵琶發展到六相二十五品,擴大了音域,形狀已與現代無大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民間藝人阿炳(華彥鈞,1893—1953),不僅在二胡演奏方面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在琵琶演奏上也是獨樹一幟。其留存的三首琵琶樂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極有特色,仍流行於今日的音樂舞臺。

“文曲”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國傳統樂器!

地大民樂團

好了,琵琶的發展歷史就講解到此,科普一些民樂的知識,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的傳統和傳承。中國千年來的的傳統樂器,永遠在發光發亮,在傳承。

如果對琵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聽一下琵琶的幾首經典曲目《十面埋伏》、《春雨》、《霸王卸甲》...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昭玉,如果喜歡的話,請別忘了給我們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你有想進一步瞭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也歡迎評論留下你的觀點!每一期的留言我們都會仔細閱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