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纵横推进文明实践试点工作 全力打造百姓“集日”

清镇:纵横推进文明实践试点工作 全力打造百姓“集日”

清镇市聚焦需求、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

1月8日,贵州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培训会在清镇市举行,这是清镇市开展贵州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国选择12个省的50个县(市、区)承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任务,清镇市入选成为贵州省试点县(市)之一。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入选后,清镇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探索建立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整合调配各种资源和力量,增强文化服务的综合性、适用性,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如何高质量、高水平推进试点工作,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实现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的发展,构建面向基层群众的工作体系?

清镇市从组织保障、统筹资源入手,明确了“3+N”的统筹协调架构。即市中心、乡所、村站的三级组织架构,分别由市委主要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亲自抓;全市所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训中心、讲习所、主题公园、主题小区、学校、诚信企业、诚信窗口等面向群众、联系群众较多的活动场所,根据特点各有侧重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

目前,清镇市1个市级文明实践中心及17个分中心、16个乡级实践所、222个村级实践站的建设已基本全面完成,纵向涵盖市乡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实践网络初见成效。

完善的组织结构是试点工作的基础,实现各类阵地资源的整合,更是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利器。

清镇市对现有的阵地、队伍及活动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清镇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案》,明确要求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列入“先锋党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

同时,将市级文明实践中心场地建在贵阳市体育文化公园文化中心和清镇市体育馆,加挂“清镇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牌子,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相互融合,真正让文明实践工作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

做好动员工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文明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清镇市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诚信实干·创新争先”的清镇城市精神蔚然成风。

“诚信建设”的不断创新使得文明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得到了优化。

“有意提供志愿服务的群众,可在‘志愿者’app进行申请,通过审核便可以参与各乡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清镇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说,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可以得到相应的诚信积分,提高其诚信等级,获得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评星选优、商圈购物等方面。目前,清镇市已注册志愿者人数6.5万人,实名认证5.5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215个,志愿服务站点135个。

通过整合已有资源,分别成立了1支志愿服务总队、55支志愿服务服务大队、222支志愿服务小队。

搭建文明实践与群众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服务就送到哪里”是清镇市开展文明实践工作的目标。

在聚焦基层群众需求的基础上,清镇市精心设计主题活动项目和常态化活动项目,使工作的内容、开展的活动与本地实际、百姓需求紧紧对接,让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

以市、乡、村三级文化场馆为阵地,广泛开展乡土文化公益培训、巡演、放电影等系列“送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健康、送法律、送保障、送农资、送信息等服务,着力提升群众致富增收技能;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更好地指导群众农业农村生产生活,进村入户群众面对面讲解惠农政策,帮助群众提升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为进一步抓实抓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促进文明实践落地生根,清镇市将“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打造为清镇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清镇市通过统筹全市各单位资源,统一时间、统一步调,开展‘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全市性集中示范活动,打造老百姓的‘赶集日’,以此为载体,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清镇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说。(龙润秋)

清镇:纵横推进文明实践试点工作 全力打造百姓“集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