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丟失了百餘年的失地,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如今已意義非凡!

一塊丟失了百餘年的失地,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如今已意義非凡!

中國從鄰國割了“一塊肉”,真的就是割了肉嗎?不,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侵略者,也從來都不適合侵略者這個稱呼。所謂的“割肉”,不過是中國拿回了本就屬於中國自己的東西,況且,也不是拿回了全部。晚清朝廷,是讓我們無數的中華兒女無時無刻不痛恨著的朝廷,即使是過去了近兩個世紀的時光,它永遠都是我們不能忘懷的痛。

一塊丟失了百餘年的失地,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如今已意義非凡!

自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起,晚清政府在以《南京條約》為開端之後,一個又一個的屈辱條約如雪花般的洋洋而下,一寸又一寸的中國土地離國而去。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就要追溯到晚清這一讓人不願想起的時代。

所謂的“鄰國”別無其他,就是當時在中國的北邊與我們國家接壤的沙皇俄國。如果說將中國看成一個儒士,那沙俄就是不折不扣的土匪,渾身上下、由內到外地散發著一股讓人作嘔的匪氣。百年間,沙俄從中國手中強取豪奪的土地以百萬相記。

一塊丟失了百餘年的失地,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如今已意義非凡!

​1858年,一紙所謂的《璦琿條約》,中國的東北不再是原來的東北,它自此將六十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土拱手讓人,獨自看著別離的山脈掩面低泣。1860年,《北京條約》裡,土匪般的沙俄又饞了一腳,清政府又伏地做小的又從他處將四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捧到了人家的面前,更甚至是還要低眉順耳地道著謝,感謝人家從中“調和”。

再然後,1864年,又一紙條約從沙俄手中轉交到了大清的慈禧太后手中,就這樣,中國遼闊的大西北再次步了東北的後塵,又一個四十多萬平方公里就如同塞外的枯骨般,掩埋在了黃沙中,無跡無蹤。等等等等,真的是太多了,沙俄欠中國的早就是道不明、數不清了。

一塊丟失了百餘年的失地,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如今已意義非凡!

而這“一塊肉”本身就是中國的,本質上來說,並不存在“新增”這一說法,但這塊肉已經離開了母親百餘年了,或許,它,對中國這個真正的生母已經有了生疏感了。

詳細的說,這是在在14年前的時候,吉林的琿春城這裡迎來的意義重大的一次活動。這次的界碑活動主要就是針對於中俄在吉林交接的這塊地方的領土主權的劃分問題展開的。而活動的最終結果應該也算得上是讓人滿意:瑚布圖河的歸屬毫無曖昧了——它屬於中國。瑚布圖河最大意義是在於它和圖們河之間的意義關聯。

一塊丟失了百餘年的失地,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如今已意義非凡!

​圖們河,源於中國太行山東麓、唯一一條連接日本海的河流。最初的最初它是中國的一部分,隨著一紙紙條約的紛至沓來,它也漸漸了離我們遠去。一直奉行著“閉關鎖國”之策的晚清政府意識不到它的意義,放任著它離開。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圖們江海口對於中國而言,它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海口,它關乎著吉林的未來的發展,在往大了說,它甚至是關係著中國未來經濟的態勢。

一塊丟失了百餘年的失地,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如今已意義非凡!

​現如今,我國雖說是明面上有著這個海口的“出海權”,但實際上,真正可以從這裡出的了海的只有考察船了吧。總歸就是這樣一個道理:誰有本事,誰就是老大。所以中國想要真正的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最有力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強,變成讓世界都只能仰望著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