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麼多年,終於明白墳、墓和冢的區別了,原來差別這麼大!

過了這麼多年,終於知道墳、墓和冢的區別了,原來差別這麼大!

不管是古代也好還是當今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也好,都會在清明節這一天抓門去緬懷和祭奠祖先。古代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動,如今有全家老少一齊出動的孝順。那麼到底我們是去“掃墓”,還是“上墳”呢?難道說是各個地區的叫法不一樣而已嗎?其實這裡面的差別還挺大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們先來講一下何為“墓”?古時候的墓有這樣一種含義,這種墓只有石碑而沒有土包,所以也就是象徵人是正常死亡沒有什麼冤屈,也沒有出現任何意外的情況。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失去了這個古老的意義,變得沒有什麼追本溯源的價值了。後來人們覺得這樣不足以顯示出這個地方是一個墓地,因此就在墳上面修建木碑,後來發覺木碑容易腐爛就改成石碑,但是由於當初“木碑”叫習慣了,所以後來一直沿用的“墓碑”這個詞語。

至於墳的話其實很好理解,在禮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士之高者謂之墳”。也就是說這個地下是有棺槨的,而且上面有著一個大大的土包,以此來顯示死者是由於冤屈而死的,不是正常死亡。就比如說當初比干死後,他的墓地就修建的非常高,以此彰顯死者生前所受到的冤屈之大。只不過現在早已沒了這個含義,我們現在所說的祖墳其實也就是土堆的墳頭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