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Whirl, 2011-2012, silk, stones, cocoons.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旋》(2011-2012),蠶絲,圓石,蠶繭,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 2018

和梁紹基老師對話,很容易被他的精神氣質所感染,隨著他出口成章的韻律詩句,信手拈來的曲折故事,不知不覺竟讓聽者覺得感動。他精神矍鑠、妙語連珠,說到興奮之處,語氣激昂頓挫;憶起往昔,又不知不覺放緩了語速。

“歡喜”和“冥想”,是梁紹基口語中頻繁提及的詞語。歡喜是滋養生命的情緒,注入了辛勞的、持續的實踐,似乎也是他偶有失落之時,支持他不斷前行的力量。梁紹基說自己沒事就喜歡“瞎想”,他將這種全然放鬆、任思緒馳騁的狀態稱之為“冥想”,因為全然的放鬆,能夠看到“事物表面之下的關聯”,而無數關於藝術創造的妙趣,都是從冥想中來。

以下是空藝術對梁紹基在木木美術館進行的專訪: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The Temple, 2013-2018, silk, cocoons, acrylic sheet, barbed wire, metal, wood, light.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天庭》(2013-2018),蠶絲,蠶繭,耐力板,鐵刺,木材,燈,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 2018

空藝術訪問梁紹基

空藝術 你最早和蠶有關的記憶是什麼?

梁紹基 我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對原始藝術非常感興趣,近現代藝術史上的許多流派都受到了非洲藝術的啟迪,這也激發了我對於原始材料的喜好。工作後我擔任過工藝美術研究所的所長,對於編織和雕刻等技藝都有接觸,培養了我用手觸摸材料的習慣,但那個時候對我來說更多的就是好玩。之後我又做繪畫、雕塑和展覽設計等等,展覽設計開拓了我對於空間的認知。

我很喜歡冥想,關於空間如何與雕塑等不同媒介結合起來,於是開始用編織的自然材料去構建空間。

那時候我讀一些美學相關的理論書籍,喜歡海德格爾和老莊的思想。曾經有一件作品,我把幹繭釘在蠶絲的布上,忽然看到它在昏光下的重影,讓我想起了《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我開始想,為什麼我不去創作一件活體作品呢?這個偶然的發現和觀想,對於我來說,至今仍然是一個觸動,也是這次個展“恍”的由來。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Planar Tunnel, 2011-2012, silk, cocoons.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平面隧道》(2011-2012),蠶絲,蠶繭,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 2018

1989年,儘管我的作品在國際上反響不錯,但我卻並不滿意,我認為藝術的創作不應該停留在裝飾性上。在那個年頭的科學界,生物技術的發展已經讓克隆羊“多莉”誕生了——科學家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答生命的問題,藝術家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去回答。當時我感到蠢蠢欲動,思考著自己的創作應該從生命本源的角度提出、回答怎樣的問題。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Fluorescence, 2017-2018, biofluorescent cocoons, high-energy light, resin.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熒光》(2017-2018),轉基因熒光繭,激發光源,樹脂,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 2018

參加了一次在蘇聯召開的研討會後,歸國路上的經歷再次使我受到震動。當時我構想了一件作品,寫上“天、地、人”三個字,後將它們拆成兩半,在中國做一半,在蘇聯做一半,然後我要把在蘇聯做的一半運回來,和中國的一半合攏——完璧歸趙,實現“天地人合一”。誰知道我剛在蘇聯創作了作品的一半,在回去的路上,我先是經過莫斯科,觀看了蘇聯閱兵,等我上了火車,便得到蘇聯已經解體的消息,另一部分作品因此無法回到國內。

當時我特別懊傷,遺憾這件作品沒有完成,但後來一想,這種大同理想原本便是烏托邦,我意識到,這件作品沒有死,它還在期盼、它還沒有真正的結束。

如此一來,我下定決心,要動手去做一個鮮活的、永恆運動的作品,於是開始做與活體蠶有關的創作,並在浙江農林大學開始嘗試金屬上養蠶。但是蠶對金屬是具有排他性的,當時的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我很難成功,但我想,即使不成功,也可以作為天人合一問題的一種回答,於是我離開學校,離開杭州,回到我剛剛開始工作的台州開始養蠶,一養就是二十幾年。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Time and Permanence, 1993-2018, silk, cocoons, barbed wire.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時間與永恆》(1993-2018),蠶絲,蠶繭,鐵刺,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 2018

空藝術 後來如何在金屬上養蠶成功?

梁紹基 這個比較複雜,所以我用了那麼長時間。

第一,需要熟悉蠶性,它有它自身的生長規律,蠶具有趨光性、趨密性,但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又有不同的變化和習性,還包括蠶對於溫度、高度都有不同的反應;其次是雜交技術,需要對蠶的品種進行改良,以增加蠶的免疫力;再者是如何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為了這件事情,花了很長時間和精力,因為沒有任何現行的經驗可以參考。

去年我去四川,那些專家和我說,你這個學科是蠶的行為學,我才知道原來有這樣一個學科分支存在。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As If.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個展“恍”展覽現場,木木美術館 2018

空藝術 你如何保持創作的熱情?

梁紹基 好奇呀,就像羅丹說的——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藝術家無非就是他的真誠與執著,我覺得藝術如果從一個既有的模式中發展,那並非不可行,但會是易碎的,所以我更歡喜自己探索和發現。藝術就是藝術家用自己的慧眼打開別人的天眼,去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所以我非常享受自己在做的事情。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Broken Landscape, 2013, silk, cocoons, eggs, silkworm pupa, moths, silkworm excretions.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殘山水》(2013),蠶絲,蠶繭,蠶,蠶蛹,蠶蛾,蠶砂,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 2018

空藝術 你是否會認為不斷創作新的作品、活躍在各地展覽中,對於腦力和體力都是巨大的考驗?

梁紹基 當然,我覺得更加考驗的是腦力。體力有的時候可以抗、可以磨,腦子就不是可以磨的問題,是要做減法,要智慧。

我很歡喜賈科梅蒂、莫蘭迪、八大山人等藝術家,包括愛因斯坦。我認為科學家和藝術家都是冥想家,創造藝術就是要有千百種妙想才會有意思,在中國,這種思考著狀態叫作“頓悟”、“妙悟”,往往好的靈感都是在很放鬆的狀態下找到的,它突然就爆出來了。創作如果用一種咬文嚼字的方法去實踐就完蛋了,一旦思想放鬆下來,視野就擴大了,將會發現很多表象之下深層的連接。表面的東西是沒用的,深層連接爆炸出的火花能點燃事物之間不同層面的關聯,串聯出全新的景象。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Heavy Clouds, 2014-2018, silk, cocoons, wood.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沉雲》(2014-2018),蠶絲,蠶繭,木材,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 2018

空藝術 你現在對於生命、時間的認識有什麼變化嗎?

梁紹基 (認知)需要不斷的修正和反思,我將之稱為“否定之否定”,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證疑、求真的過程,需要一個虔誠追問的態度。無論是否是藝術家,都需要在反覆曲折的比較和否定中,慢慢理清自己的人生課題。

我現在認為,“樸素”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人而言,“樸素”就是真誠,唯有樸素,才能達到空性,這和西方的極簡主義是相通的。詩人海子並非以技巧見長,但他分外真誠的面對自己和自己的創作,你因此才會受到感動。藝術不是物理學,也不是道德的說教,我相信藝術有自己開啟世界的方法。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Fallen Altar—Candles, 2003, silk, bamboo, burnt bamboo, wax.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陷落的祭壇-燭》(2003),蠶絲,竹節,竹炭,燭,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2018

我認為科學、神學、原始性、藝術、人類學······都在抽絲剝繭的創作中相遇,蠶絲——把萬事萬物都聯繫起來了。蠶絲如今對我而言是時間和生命在漫長生命旅途中存在的顯像,它最終化作無窮大又無窮小的“一”。

蠶絲就是我的生命線、命運線,它綿綿不斷、似斷非斷,顯示出了以柔克剛的非凡能耐,以及關於生命的觀點。所以,蠶寶寶(《寶寶/自然系列No.15》)撒在地上,同樣是一種生命的關懷。蠶是光的使徒,蠶吐出的蠶絲則是關懷萬象的,帶有拯救的意思。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Liang Shaoji, Babies/Nature Series No.15, 1995, red silk, cocoons. Installation view, M WOODS 2018

梁紹基,《寶寶/自然系列No.15》(1995),紅色絲綢,蠶繭,木木美術館展覽現場 2018

All images: Courtesy M WOODS. Photography by Niu Dongyue, Zhao Yihan and Yang Dongxu

全文圖片由木木美術館提供。攝影:牛冬嶽,趙軼晗,楊東旭

展覽信息

梁紹基 讓自然成為你的女神

梁紹基個展

2018年9月15日-11月11日

木木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