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從古至今,藝術家們都在和顏色打交道,然而顏料不可能躺在那裡等你裝進錫管中,它到底是從何而來又如何得到藝術家的鐘愛呢, 空藝術特別企劃“藝術色 ”系列,帶你瞭解顏色在藝術史上留下了怎樣的痕跡。

黑色,富有神秘氣質的色彩,它意味著陰森、恐怖,甚至惡,總是與死亡、死神緊密聯繫在一起。它將光線全部吸收沒有任何反射。黑色是一種具有多種不同文化意義的顏色。黑色作為一種非彩色的顏色,在藝術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起初許多印象主義畫家拒絕使用黑色顏料。常用紅、黃, 藍色的混合物來代替。“自然界沒有黑色”是這些19世紀藝術家們拒絕的理由,他們的目標是在繪畫中把握住光線飛馳的效果。比如在克勞德.莫奈的《聖拉扎爾車站》中,忙碌的車站上漆黑的火車頭.事實上是由極端鮮豔的色彩構成的一一包括明亮的猩紅色.法國群青色和祖母綠色。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館員們研究稱.在這幅畫裡,莫奈根本沒有使用黑色…

第一期,當我們聽到五彩斑斕黑的甲方要求一臉懵逼時,讓我們瞭解大觸對黑色有什麼不同見解。

ONE

01

馬列維奇的黑色方塊

“我們所鍾愛的一切都失去了”觀眾們在這幅畫前紛紛嘆息…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白底上的黑色方塊》,鉛筆素描 ,1913年 ,馬列維奇

這幅畫就是馬列維奇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塊》,這是至上主義的第一件作品,標誌著至上主義的誕生。馬列維奇在一張白紙上用直尺畫上一個正方形,再用鉛筆將之均勻塗黑。在馬列維奇看來,畫中所呈現的並非是一個空洞的方形。它的空無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實之處;它孕育著豐富的意義。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黑與白,至上主義創作》,卡西米爾•馬列維奇,1915年

馬列維奇認為,長久以來藝術一直支離破碎地與諸多非藝術因素交織混雜在一起,而無法獲得真正的純粹造型。他要進行變革,把繪畫從一切多餘的及完全不相干的雜質中解放出來。這一變革的第一步,就是在畫中尋找一種最樸素的元素,這一元素就是那個黑色的方塊。

- 為什麼要用鉛筆將之塗為黑色呢?

-“因為這是人類感情所能做的最粗簡的表演。”

馬列維奇覺得,黑色,最簡單最樸素的顏色,它空無一物也孕育無數。

TWO

02

黑色畫家蘇拉熱

比馬列維奇小几歲的藝術家蘇拉熱,從小對黑色由獨特的見解,一生只愛黑色,只畫黑色,他的這幅代表作,其價值以僅次於莫奈的《睡蓮》,再現他的“黑色經典”。你一定想問,憑什麼一張“黑畫”就能拍到433.85萬英鎊(合約人民幣3800萬元)?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1979年6月19日畫作》,皮埃爾·蘇拉熱(法國)1919-1979年6月19日畫作,布面油畫 ,222 x 175 釐米

因為蘇拉熱花了一輩子時間,在畫黑這件事上玩出精了。在他一步步的嘗試中,竟將黑色畫出了光,畫出了“黑暗精神”。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蘇拉熱

“黑色是一種顏色,同時也不是一種顏色,當光線照在黑色上,黑色就發生了變化,黑色的精神世界由此打開。”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皮埃爾·蘇拉熱《蝕刻2號》,1952年

事實上,蘇拉熱對於黑色的痴迷,從兒時就可見端倪。有人問他,那張幾乎被黑色鋪滿的紙上,畫的是什麼?他答曰:雪。並解釋道:“因為黑色將白雪,襯得更加雪白。”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這種對對比意識的瞭然,讓蘇拉熱往後的研究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對於黑色的思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他經常在白或青灰色的紙上畫些不規則的黑線條,以創造不同的視覺效果;第二階段,他開始注重色彩,用和黑相近的顏色與黑色對比,追求光線的質感。1979年,他進入到了創作探索的第三階段。他開啟了自己全新的創作道路,並持續研究至今。他將這次創作系列名為“黑色之外”(Outrenoir)。蘇拉熱一直對黑色保持著鍾情,他認為黑色既是一種色,也是一種非色。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蘇拉熱對黑色的詮釋達到匪夷所思地高度,除了黑色本身的特質,黑色中那神秘的質感、空間、精神把生命的無限性和深度再次放大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它逾越了黑色的邊界,直抵黑色之外。

那是觀眾可以無限閱讀與聯想的境界...

THR

03

卡普爾獨享的黑

你以為蘇拉熱研究了一輩子的黑,就把黑色研究透徹了?在他半個世紀後的一位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對黑洞這一主題進行了創作,也許是因為對黑洞的不斷創作,卡普爾對黑色有著不同的見解,所以當全世界最黑的黑色「Vantablack」出現時,卡普爾立刻買斷了它。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世界上最黑的黑色「Vantablack」

安尼施.卡普爾在2016年初壟斷全世界最黑的黑色。這是一個極為有趣的國際藝術新聞。卡普爾的行為,引起其他藝術家的嚴重反彈,進而也延展出了各種對策來抵制他。這或許是藝術家因為太強化自己創作中的某個獨立性,而渴望獨佔這個獨特性,卻引起招妒的詭異事件第一樁吧!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安尼施.卡普爾

作為世界上最黑的物質的獨家藝術使用者,卡普爾挖了個2.5米的深坑,創造了《墜入地獄》這一立體裝置作品,在此裝置中使用了超級黑,讓你分不清平面和空間,這件立體裝置在波爾圖塞拉維斯當代美術館展出。作品從外部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平面圓形地毯般的無底黑洞。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安尼施·卡普爾,《墮入地獄,哈瓦那》,2016

他曾這樣評價“超級黑”:“Vantablack黑到你幾乎看不見它,以至於有一種不真實的錯覺。”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安尼施·卡普爾,《墮入地獄》,1992。此為作品設計圖

不料,一位不明所以的意大利老漢突然掉進了作品中,索性就診後已無大礙。看得出有超級黑Vantablack的加持讓卡普爾的作品更完美了。

13

5

MON

04

MON

04

MON

04

FOU

04

黑浪之下——胡柳

誰說對於黑色的熱愛只在西方,中國也有對黑色極其熱愛的藝術家。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胡柳展覽現場

學習中國畫出身的胡柳並非將自己限定在傳統的規則之中, 傳統書畫是留白,但她卻反其道而行,在一次與學院老師刻板要求的短兵相接之後,胡柳便鬼使神差的一直使用同一型號的鉛筆進行創作至今。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胡柳 浪 Wave 110x230cm 2015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胡柳 草 Grass 260×11cm 2016

胡柳畫植物、畫海、畫水。從最初的廓形清晰與留白,到最終黑色蔓延,直至充滿整個畫面,如果從圖上看來,你並未發現黑色的畫面表達了什麼,需要通過觀察反光,才能得知胡柳表達了什麼。這些隱於黑色之中的細節與洶湧,無法通過數碼圖片的方式而傳遞,非在場的方式絕體驗不到畫作的真正含義。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胡柳 星空 Starry Sky 80x110cm 2012

“無論我轉向何方,總有黑浪迎面打來”,卡夫卡在晚年日記中的這句話,被胡柳引用,曾被置於展覽入口,引以為題…

哦對了,翻看藝術史。你會發現至上主義的藝術家,似乎只有馬列維奇一人Σ(っ °Д °;)っ。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對藝術持之以恆的鑽研,一個人是可以撐起一個主義的ヾ(●゜ⅴ゜)ノ。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藝術圈的超級黑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