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請駐軍包圍現場,連挖2年帶走7000件國寶

導讀:在國內的考古界,流傳著一句話:“漢墓出國寶,十室倒有九室空。”說明漢朝厚葬之風盛行,導致盜墓情況非常嚴重,大部分漢墓在考古發掘之前就已經被盜一空。河北省雖然不是文物大省,但境內已經發現的高等級漢墓卻有很多保存完好,因此在國內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河北省省會石家莊的西北邊,有一座名叫鳳凰山的小山丘,海拔只有200多米,是太行山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在這座小山腳下坐落在一個名叫高莊的小山村,村子的磚瓦廠為了燒磚,常年在鳳凰山東坡取土。

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請駐軍包圍現場,連挖2年帶走7000件國寶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磚廠工人在山腳取土的過程中,由於山體不穩發生了塌方,等到塵土落下去之後,工人們在泥土中發現了銅鼎、銅盆等青銅器,這些出土文物遭到了哄搶。磚廠領導知道後,立刻向有關部門上報了情況,石家莊的文物部門接到報告趕到了現場,同時請求當地駐軍包圍現場,保護文物的安全。

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請駐軍包圍現場,連挖2年帶走7000件國寶

經過現場的挖掘清理,考古隊在發生塌方的土中共發現了40多件青銅器,包括銅鼎、銅壺等,還有數量不多的陶器。考古隊將情況上報省裡之後,省文物部門非常重視,立刻派遣專家前往現場,通過對出土文物的鑑定,很快確定下面有一座大型漢墓。

通過走訪當地群眾,考古隊得知此地原來有一座高達20多米的封土堆,後來磚廠不斷在此取土,到挖掘前只剩下不到2米高了。在殘存封土下,考古隊發現了兩座大型墓葬,他們將南側的編號M1,北側編號M2。

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請駐軍包圍現場,連挖2年帶走7000件國寶

從1991年到1994年,高莊漢墓的考古發掘持續了4年,不過真正的現場發掘工作只有不到兩年。通過發掘得知,M1號墓是主墓,M2是它的合葬墓,M1大墓主要由墓室、墓道、迴廊三部分組成,由於歷史上曾經被盜,墓室被破壞的非常嚴重。

不過這座大墓形制特別,建造了十分少見的迴廊,也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外藏槨”。“外藏槨”一名始見於《漢書·霍光傳》:“賜樅木外藏槨十五具。”盜墓賊只是破壞了墓室,所以迴廊內豐富的隨葬品得以保存。

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請駐軍包圍現場,連挖2年帶走7000件國寶

根據出土青銅器上“常山”、“常食”、“常山食官”等銘文,考古專家推斷這座大墓應該是西漢時期,常山國某位國王的陵墓。據《史記》、《漢書》記載,西漢時期常山國一共有6位國王,分別是:張耳、劉不疑、劉義、劉朝、劉舜、劉勃。

其中張耳墓已經在別處發現,其他五人只有劉舜、劉勃符合高莊漢墓的時間節點。史書記載,劉舜是劉勃的父親,在位30多年,劉舜死後劉勃繼承王位,但只在位幾個月就病死。而高莊漢墓規模龐大,修建要耗費很長時間,所以專家推斷墓主人就是西漢常山王劉舜。

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請駐軍包圍現場,連挖2年帶走7000件國寶

高莊漢墓雖曾被盜,但出土的文物之多,珍貴程度之高,還是讓考古隊感到震驚。在長達兩年的發掘中,墓中先後出土金、銀、銅、漆器等共7000多件文物,這些文物都是距今兩千年的國寶,其中被評為國家一級甲等的就多達數十件。在現場考古結束之後,這些文物都被考古隊裝車運到了博物館,足足裝了十餘輛大卡車,對此考古隊表示非常滿意。

參考文獻:《高莊漢墓發掘簡報》、《史記》、《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