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琺琅彩是康熙時期創燒的名貴彩瓷品種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始制,其製作先在景德鎮燒製坯胎,運送至京,由宮內如意館掛彩燒 造,將銅胎畫琺琅彩料畫置於瓷胎上,清宮稱為“瓷胎畫琺琅”,又因“顏料亦用西來之品”,稱為“洋彩”。彩料有透明的玻璃質感,又被稱為“料彩”。其繪製技巧、彩料配製、燒造溫度等方面不易掌握,燒成十分不易,製作的數量有限,故琺琅彩瓷十分珍貴,專為宮廷皇帝、嬪妃玩賞和宗教、祭祀的供品之用。

由於是專供宮內賞玩,燒造極少,幾乎沒有傳世品在宮外流傳。康熙時的琺琅彩瓷器主要在紅、胭脂紅、黃、藍、綠、紫等色地上繪各種花卉,地子非常勻淨。口部白釉略微凸起,有銅胎畫琺琅的效果。由於材料較厚,又借鑑了西洋油畫的技法,繪出的紋飾立體感極強。康熙時琺琅彩料主要依靠進口,顏色不多,只有紅、胭脂紅、黃、藍、綠、淺綠、紫、黑、白等色。紋飾主要是大朵的花卉,有的中心加“壽”字,非常簡單又比較呆板,因為是色地,顯得華貴。器型多杯、碗、壺、小瓶等。題材以纏枝花卉為主,但絕沒有鳥,有花無鳥,更不見山水人物。

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清代官窯自康熙始,不但恢復了明永樂、宣德以來的所有的品種特色,而且還創燒了許多新的品種。琺琅彩瓷就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創燒的,其藝術風格適應皇室富貴華麗的裝飾需求,較之於當時流行的鬥彩、五彩瓷更具魅力。

康熙的琺琅彩原為仿製銅胎琺琅器而來,它首次運用了進口彩料,其中最突出的是一種玫瑰紅或胭脂紅的色料,因其髮色劑是微量的黃金,所以稱為金紅,與傳統色料的鐵紅或銅紅不同,能產生出不同的效果;另外一個不同之處是琺琅彩瓷的上彩方法,它區別中國傳統彩瓷用膠水或清水的上色方法,開始用油料上彩,這顯然是吸取了外來影響的。

所以,琺琅彩一經問世就秘藏於皇宮內苑,專供皇室賞用。琺琅彩瓷器全部採用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的精選細胎白瓷,運京後再由造辦處琺琅作畫師遵照御旨畫彩,經爐火低溫烘烤而成,而且進口彩料造價較昂貴,故生產數量十分有限。所以,留存至今的琺琅彩瓷器更是彌足珍貴了。

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由於彩料較厚,有堆料凸起之感,放大鏡下可看到彩面上有細小的冰裂紋。

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底款多“康熙御製”四字楷書,主要用藍、黑、紫等顏色的彩料書寫,個別的有陰刻款,均遒勁有力,圍雙方框,外邊較寬。康熙朝的底釉基本是滿地鋪彩,色彩濃烈,這也是跟後時期的區別之一。琺琅彩在康熙後期處於初創階段,工藝較為粗糙,從色彩搭配、紋飾佈局到款識內容和樣式,均摹仿當時銅胎畫琺琅的效果。它的出現一方面與康熙皇帝對畫琺琅的喜愛有密切關係;一方面也與當時的清朝政府收復臺灣,廢除了海禁,使得歐洲的金屬胎畫琺琅器杯流傳入朝廷。

琺琅彩精細的彩繪技法和華麗的裝飾風格,讓人著迷,雖說初創,卻也流傳了為數不多的一些精美產品,而在雍正時期,琺琅彩的工藝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且燒製量也是大大提高。

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其實說起來,康熙時期能夠借鑑歐洲的技藝並逐漸創燒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也算是非常難得。

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琺琅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康熙的琺琅彩瓷大多作規矩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當時尤為突出的是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雍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並於題詩的引首、句後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琺琅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製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琅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成交記錄:


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2018年為何“琺琅彩”頻頻被眾人追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