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少校軍官的訣別“情書”,看完淚崩……

生死難以啟齒,但軍人必須得說出來;忠孝不能兩全,但軍人抉擇無可避免。

生死觀,一個軍人無法迴避的話題。從穿上迷彩,他們就註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遺書誰都不願意書寫,因為那離死亡更近了一步;離別,誰都不願意訴說,因為那離家人又遠了一些。而在王傑部隊,有這麼一位少校軍官,他在寂寥的冬季寫下了訣別“遺書”,他就是該部合成一營營長董瑞明。

在最美好的年紀放棄青春的浮誇,只為等你歸來時,給我一刻的芳華!這是一位年僅36歲的軍官,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軍營,而陪在妻兒身邊的日子屈指可數。

他是一名保家衛國的錚錚男兒,衛國戍邊、風霜無懼,數年如一日的堅守,實戰練兵、迎風而訓,他做模範親自帶頭。

他在信中寫道:“吾妻,見字如面。當你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已上了戰場,也可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我允許你有一刻鐘的難過,也允許你痛哭一場,畢竟你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也是我最愛的人……”

一個少校軍官的訣別“情書”,看完淚崩……


一個少校軍官的訣別“情書”,看完淚崩……


一段段感人淚下的話語,訴盡了作為丈夫與父親對妻兒的愧疚與虧欠;一句句直面生死的決絕堅定了作為軍人對戰友和國家的犧牲與奉獻。

有人說,和平時期軍人還需要打仗麼?世界還會發生戰爭麼?也有人說,現在國家實力空前強盛,根本就不可能發生戰爭。

他是一名基層指戰員,也是一位中國軍人,他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了什麼是時刻準備打仗。他用最嚴格、最苛刻的要求帶領官兵成長,用最逼真、最貼近實戰的標準去磨礪官兵。

人們只看到他為國奉獻的一面,卻不知他的背後,有著這樣一位賢內助在默默奉獻。她與艱苦、寂寞為伴,獨自撐起一個家。如果說軍人是築起人民幸福的長城,軍嫂就是穩固連接長城的垛口。愛上軍人就是愛上奉獻,嫁給軍人就是嫁給犧牲。他沒有給她花前月下的誓言,有的只是無盡的堅守與孤獨。

“可惜我非男子漢,不能隨你投大營,到了前方不怕死,保住江山萬家生;縱然是死在沙場上,有為妻替你守家庭;孩子們長大來相向,我說你爸爸去打賊兵。盼你平安回家轉!盼你多殺東洋兵!你若不幸身先死,英魂莫散喊殺聲!”她在信中引用老舍先生的詩歌《丈夫去當兵》表達了自己對丈夫的不捨與思念,同時展現了對丈夫參軍上戰場的豪邁的家國情懷。

一個少校軍官的訣別“情書”,看完淚崩……


一個少校軍官的訣別“情書”,看完淚崩……


抬頭望去,“準備打仗”四字便映入眼簾,大董知道,他作為一名軍人,必須時刻準備打仗,不敢有一絲鬆懈。因為兵不可一日不練,戰不可一日不備。

一封告別信寫出了大董對妻子的愧疚和對上戰場的必勝決心;一封囑託信道出了妻子對大董的不捨和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一個少校軍官的訣別“情書”,看完淚崩……


你在邊關肩槍而立,數年一日的衛國戍邊

我愛慕你錚錚鐵骨,幾度春秋的無盡守候

只願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https://81junsao.com/),微信號:junsaoclub

歡迎投稿,稿件請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