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縣全域旅遊發展駛上“快車道”

南寧日報記者 蔣文景 通訊員 陳慶玲

賓陽縣全域旅遊發展駛上“快車道”

精彩的彩架出遊活動吸引眾多當地居民和遊客現場感受賓陽民俗的魅力。 (賓陽縣旅遊局供圖)

隨著自治區“發展特色旅遊與全域旅遊”戰略的實施,抓住南寧市加快縣域特色旅遊集聚發展的機遇,賓陽縣快速建設覆蓋全縣的全域旅遊景區,從景區到鄉村煥發出新的活力,駛上發展“快車道”。2018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約437.8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42.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47%和35.24%,完成旅遊固定資產投資年度任務數8366萬元,有力促進賓陽縣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旅遊的需求和美好願望。

風景美民俗多

資源得天獨厚

在賓陽縣,東部鎮龍山,山脈連綿;西部小名山,“十里梅林”春光燦爛;南面東斑江,鹽運古埠遺韻猶存;北面清水河,蜿蜒如玉帶;中部新埠江,綿延十公里……夏可看“情人谷”飛瀑流水,冬可賞七星山冰凌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這裡不一樣的綠水青山和優美的田園風光。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格局為推進生態旅遊及全域旅遊發展提供了完善的條件:高鐵、高速公路、二級公路穿境而過,高鐵賓陽站每天經停動車多趟次,交通路線縱橫交錯,形成連片成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成為南寧市半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裡,手工業歷史悠久,“百年商埠”聞名桂中南。依託壯錦、竹編、瓷器等特色手工業,該縣規劃推廣系列文化旅遊線路,大力改造和提升傳統手工業,推出儒供毛筆、武陵牛角梳等一批競爭力強的品牌,商品豐富多樣。

賓陽縣是享譽海內外的“炮龍之鄉”,舞炮龍、遊彩架、踩高蹺、師公戲、絲絃戲、八音、鬥雞等民俗保存完好,燈酒節、三月三歌圩、四月八圩逢節、五月五賽龍舟等傳統節日得以傳承,每年五湖四海的遊客踏歌而來,感受和體驗這裡的傳統民俗。

打造旅遊名片

更多百姓受益

在賓陽縣古辣香米示範區旁的高鐵沿線,有一條總長度達3公里、佔地面積500多畝的大型稻田藝術景觀帶,賓陽炮龍文化、誠信賓陽、崑崙關、蔡氏書院、藍衣壯錦、古辣香米、農耕文化、稻田藝術等主題躍然于田地之上,完美地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生態美景。

賓陽縣發展全域旅遊,聚焦重點旅遊資源開發,狠抓古辣香米示範區建設,把示範區與稻田藝術融合打造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稻田藝術逐漸成為南寧市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的一張響亮名片。

“古辣香米示範區已投入使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賓陽的老百姓。當時建設時,我們鉚足勁,全身心撲在一線,每天在確保項目質量的前提下趕工期、抓進度,看著項目從藍圖‘走出來’,變成了現實,深感高興。”深圳市鳳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李中奎說。

拓展產業鏈條

提升旅遊內涵

賓陽縣注重發揮與旅遊業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的產業優勢,推進旅遊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商業等領域深入融合,開發培育休閒農業觀光遊、休閒度假鄉村遊等旅遊產品,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整合產業資源,開拓全域旅遊,提高旅遊產業的附加值。

發展的步伐不曾停歇,目前賓陽縣全域旅遊發展逐漸駛上“快車道”,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迅猛。截至目前,全縣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1家(崑崙關旅遊風景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2家(白鶴觀竹海養生旅遊度假區和蔡氏書香古院景區);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3家、三星級鄉村旅遊區4家;廣西四星級農家樂1家、三星級農家樂9家。

東風勁吹好啟程,全域旅遊正當時。賓州古城、程思遠故居、荷香人間農業觀光景區、佛子山景區、歐陽村鄉村旅遊區,以及古辣稻花鄉里、品綠留香休閒農業生態園、新埠鄉村農業生態園、天禾農業山莊和思隴龍力生態旅遊區等成為人們熟悉的出遊好去處。隨著旅遊基礎設施的逐步配套完善,以及一個個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項目的建設,旅遊競爭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推動全域旅遊發展邁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