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釋放近3萬億元!股市、樓市、債市卻仍萎靡,資金去哪裡了?

珠三角地區某國有大行分行副行長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基建等政府類項目、小微企業普惠金融類項目、個人零售貸款業務會是2019年投放的重點。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作者丨顧月

降準釋放近3萬億元!股市、樓市、債市卻仍萎靡,資金去哪裡了?

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表示,為對沖稅期、央行逆回購到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今日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包含800億元人民幣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和跨春節的200億元人民幣的28天逆回購操作,利率均與此前持平,實現淨投放200億元。這也是繼1月4日央行宣佈全面降準政策後,時隔一週首次開啟公開市場操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多位銀行業從業人士發現,在1月4日央行宣佈全面降準後至今,銀行間資金市場利率經歷了跌破政策性利率、小幅回升、再次下跌的過程,總體來看,流動性已在較高水平。

“在1月15日降準前夜再次向市場投放200億元,主要還是為了對沖15日的繳稅影響和14日的國債發行上繳流動性。”深圳地區某股份行金融市場部人員表示,“整體來看,目前銀行間資金仍然充裕,午盤後出借資金的增多,利率下行,並未感覺到以往春節前的緊張氣氛。前幾年春節前都是各種殺交易員祭天跪求借資金的段子,但今年春節前則快要跪求別人來借了。”

Wind數據顯示,DR007上週加權利率基本低於7天逆回購政策利率2.55%,而DR001(隔夜)加權利率則跌到不能再低的1.4%,在上週五有所回升。但本週首日,DR007再次下滑,尾盤跌破政策利率2.55%線,最低僅2.1%左右,而跨春節的DR1M則全線下跌,已經跌破2.85%的28天逆回購政策利率,午盤後多數一個月出借利率都在2.8%左右。一個月以下期限的各Shibor利率相比前一交易日雖有微漲,但也遠低於去年春節前期。

流動性淤積銀行間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18年年初至今,央行一共宣佈了五次降準(含定向降準),五次降準後,除去置換掉的資金,央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向市場釋放了近3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但與此同時,股市、樓市、債市還是相對萎靡,市場依舊嗷嗷待哺。那麼這些資金主要流入了哪裡?

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銀行業從業者表示,降準釋放的資金首先是到了銀行,而銀行拿到錢後主要有三個渠道,一個是放貸,一個是買債,一個是留在銀行間市場。

首先,大部分釋放的流動性通過置換從表外迴歸表內,從社會融資中非標業務轉為新增貸款,這部分貸款還是主要用於支持實體經濟,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央行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前十一個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24.66萬億,比2017年前十一個月增加7萬億元。

其次,釋放的資金由銀行間市場向實體企業傳導仍然不夠通暢,資金大量留在銀行間市場,造成了銀行間市場利率跌破政策利率。

“從政策意圖來看,全面降準鼓勵銀行對中小微實體企業進行投放,相比公開市場操作、MLF等可以讓銀行獲得更低成本的長期資金,對中小銀行的公司信貸業務影響較大。但目前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全線下行,也說明目前資金仍然堆積在銀行間市場,尚未傳導到實體經濟。”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表示。

“銀行資金投向除了放貨款之外,一個較為重要的流向是購買國債或地方政府專項債,但目前專項債春節後才會進入大量發行階段,因此不排除目前一些銀行想要留著一些降準獲得資金在春節後買債可能性,這也可能是元旦節後市場流動性比較寬鬆的原因。”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

此外,部分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和基建類市場,轉化為固定資產。“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廣州地區的房貸額度就開始寬裕,目前應該是最寬裕的時候了,交齊資料後最快一個月就可以放款。”廣州地區某國有大行個貸部客戶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珠三角地區某國有大行分行副行長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基建等政府類項目、小微企業普惠金融類項目、個人零售貸款業務會是2019年投放的重點。

最後,在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和匯率波動加大背景下,有部分資金迴流境外市場,以往靠外匯佔款來進行貨幣投放的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因此監管部門近年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降準來進行貨幣投放,維持流動性水平。

“雖然央行一年多時間內五次降準,但所謂釋放流動性約3萬億元和2008年的4萬億政策不是一個概念。”浙江地區一位接近金融監管部門人士表示,“如2013年外匯佔款增加2.78萬億人民幣,是貨幣主要投放方式,但2018年是減少2191億人民幣,降準除去置換後釋放3萬億元,其實只是貨幣投放方式的轉變,目前的投放水平甚至難言已是寬鬆。”

紓解流動性傳導困局

雖然目前國家鼓勵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投放,也對部分降準資金的運用做了明確要求,但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資金淤積銀行間市場的情況並未根本改觀。

“目前地方監管部門也在積極引導銀行將信貸投放給中小微企業,並通過指標等進行考核,而銀行也認識到要服務實體經濟,迴歸本源業務。”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但作為銀行而言,首先是一個商業企業,有監管考核要求也有市場利潤要求,在目前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不願貸和銀行惜貸的現象都比較突出。目前關鍵還是產業政策,即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實體經濟的對金融的需求。”

“根源的還是經濟整體景氣度的問題,現在是銀行擔心經濟不景氣不願意貸款給風險大的中小微企業,而企業自身也意識經濟不景氣而採取保守策略不願意新增貸款。”李立峰表示,“根本的解決方式還是財政、行政、金融多方配合,提升企業家信心和經濟景氣。此外目前我國存款準備金率仍然偏高,預計2019年上半年可能還會有三次降準,將存款準備金率再下調1.5個百分點左右。”

另一方面,雖然寬利率向寬信用的傳導渠道仍待疏通,但降準對於實體經濟的效用依舊可觀,這已經明顯體現在對實體企業的信貸利率上。上述珠三角國有大行分行副行長表示,就珠三角地區來看,目前承兌票據的貼現利率已經從去年年中的5.4%下降到如今的3.3%左右,下跌兩個百分點,可以為需要流動性的企業節約不少錢,而目前對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產品,利率已是基準利率,部分優質企業還可以獲得折扣。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多家銀行已經下調經營性抵押貸款利率,如中信銀行的抵押貸款利率在6.3%左右,相比年初下行0.7個百分點;民生銀行抵押貸款利率在6.525%左右,相比年初下行0.5個百分點。而實際上,股東個人抵押不動產,也一直是小微企業獲得融資的主要方式。

唐建偉表示,除風險因素外,目前銀行惜貸一個重要原因是淨流動性資金比率、流動性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等指標的考核要求。“前兩項指標下,如果是公開市場操作獲得的短期資金,難以用於長期性貸款,而降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後一項指標下,目前監管部門表示可以用永續債的方式補充核心資本,滿足監管要求,未來不排除會調低監管指標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