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碎碎談:週五,會不會是A股的諾曼底?

為防止失聯,歡迎大家掃碼關注我的備用號哈,謝謝!不常用,準備轉發一些經典的文章!

週五這行情走勢有意思!

頭晚外盤大跌,基本都知道了2449保不住,但低開高走的確出人意料,下午,市場傳出了總理視察三大行的新聞,並且針對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企業,支持小微企業的角度,收盤後,銀保監會出臺政策,全面降準1%,向市場釋放流動性1.5萬億元。

這是不是市場底到了呢?是不是A股的諾曼底反攻開始?

我想起了2005年的998點。

當時,大家都在等待破1000點,就猶如現在大家都在等破2449點。果不其然,大盤如期破1000點,但就只破了一瞬間,瞬間就拉上去了,留在1000點以下的時間極少,當天收了一根中陽線。而後幾天,連拉大陽,幾天反彈了10%多,後續持續震盪,且最低到了1004點,但終究沒有跌破,而後就慢慢的走出了A股歷史上最大的牛市。

這次,是不是會複製998點的奇蹟?說實話,裡海不知道!

但是裡海是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的。

2018年這一波下跌,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預期唄,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擔憂中國經濟在外部勢力的干擾下,擔憂中國的房地產、地方債務、居民消費、出口等等引起經濟的大幅滑坡。

國內很多媒體,不斷的拿一些中國經濟的短板來說話,意思就是中國經濟不行了,例如,拿汽車消費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例如規上以上工業企業同比負新增等等。

但是,這些媒體看到了中國經濟好的方面麼?

從裡海來看,實際上中國經濟從2011年就開始了結構性的升級。例如工業,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中國到了這個階段,本身就是一個去工業化的進程,也就是說,未來必然第三產業的經濟佔比會慢慢的成為佔比第一大的經濟成分。

實際上,美國這幾十年來,工業不斷外流,但也沒見美國衰退成什麼樣子,其原因還是第三產業的崛起。

中國的製造業升級始於2011年。在2011年之前,只要建廠,不管生產什麼,貌似都能賺錢,而且還有不少低端的製造業的規模還很大,早就超過了規上企業的標準。然而2011年之後就慢慢不行了,沒有啥技術含量的低端製造業,由於毛利潤空間小,慢慢的就幹不下去了,要不就只有關張,要不就只有轉移到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國家。

所以這幾年其實中國的製造業一直在走這樣一個過程,中高端的繼續發展,低端的持續被淘汰,這樣一增一減,減少的在某個階段大於增加的,就形成了數據不好看。並且,由於低端的製造業更多的是高能耗型的,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因此,消失的低端製造業又造成了什麼用電量等的下降,讓數據更不好看。

但這並不能代表中國經濟出問題了,製造業的升級,整體放緩,自然規律。大家沒有看到在這個進程中衍生出來的其他的高增長的行業麼?

例如,15年前,如果一個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要找工作的話,那他第一選擇就是進廠。對的,那個時候進廠是第一選擇,因為沒有其他行業可以容納這麼多的人。

但現在呢?我們大家可以看到,這些人不一定要進廠了,例如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所以跑快遞的小哥起碼有幾百萬,例如外賣的興起,所以送外賣的也至少有幾百萬,例如共享出行的興起,所以跑滴滴司機的,有幾百萬,另外搞代駕的,起碼也有幾十萬。

再如隨著對小孩教育的重視,各種培訓機構如春筍般出現,也容納了大量的文化層次稍微高一點的人就業。

這些都是衍生出來的新行業啊,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還會衍生出來更多的新行業和新工種。

例如隨著電商的崛起,2018年全國實現了500億件的量,未來這個數據必然還會繼續加大,那麼帶動了包裝行業的發展,又有多少增量?

例如隨著人們對水、空氣質量的要求的增加,是不是又衍生出對過濾設備需求的大增?那麼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綜上,我的意思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經濟會曲折向上,以往的增速已經不可能了,但會存在大量的結構性機會,也就是這次羅胖跨年演講所說的小趨勢的意思差不多,另外,隨著人均GDP即將邁過1萬美元的門檻,第三產業將會佔據中國經濟最重要的部分,並且會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新需求和新行業。

所以,我們做投資,一定是要盯著未來,而不是看著過去即將被淘汰的行業,看著那些又有什麼用呢?

不過,樂觀規樂觀,我們還是對中國經濟有警惕性,時刻關注是否會有昏招出現導致資本市場出現巨大動盪。我的理解中,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政治的穩定。只要政治穩定,中國社會就不會亂,行業產業的發展就不會受到影響。

2.貨幣政策的穩定。股票的價格和貨幣供應量緊密相關,如果中國走向貨幣緊縮週期,那麼肯定整個經濟和資本市場,不會好過。

3.社會不出現大的動亂。只要社會不亂,一切都好說,如果亂了,啥都沒有了。

4.是否尊重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門,極具活力。從現在來看,決策層層面對民營企業的定調非常高,所以沒啥大問題的。

5.是否閉關鎖國。從這兩三個月高層的會議和定調來看,未來必然會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而不是閉關鎖國。

所以沒有理由不對未來的結構性行情充滿樂觀,同時也要適應中國經濟走向中速發展的現狀,積極抓住那些結構性的機會。

希望週五就是A股的諾曼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