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建築行業產業升級背後的“黑科技”

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從無人機到無人駕駛,新的技術和產業升級正在席捲著各行各業,包括最為傳統的房地產行業。

建築行業的產業化升級,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工業化的方式,像造車一樣來蓋房子。從碧桂園到綠地以及保利等,已經都開始佈局智能和裝配式(框架式)建築領域。《中國製造2025》也提出:“中國製造要向創新、智能、綠色和高端轉型,找到自己的新優勢,才能把自身依賴於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步轉變為以我為主的全球價值鏈開放型經濟新模式。”

在新技術以及政策的推動下,一場圍繞建築行業的變革也在悄然興起。

建築產業進入轉型期


揭秘建築行業產業升級背後的“黑科技”


隨著房地產經濟進入下半場,城市土地成為稀缺資源,建築行業也面臨著從粗放式增長向綠色環保、更為高效的方式升級。目前建築業房屋建築新開工面積約每年50億平方米,這樣的數據已到“峰頂”,未來會逐步下調,另一方面,有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新建、拆除、裝修等產生的建築垃圾約為15.5億-24億噸,房地產行業在中國碳排放量中大概佔到40%以上。

因此,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成為建築行業必須要面臨的一大難題。

業內有個詞叫智能裝配式建築,即通過框架式的工廠化製造、裝配化施工,在縮短建造週期的同時實現提高效率和節能環保的目的。據業內人士介紹,相比傳統建築方式,智能裝配式建築所需要的勞動力能夠減少至少30%以上,總工程的施工期也可以縮短30%,建築垃圾可以減少80%以上。

但這一產業在我國屬於剛剛起步的階段,普及率並不高。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僅3%左右,但這一數據在日本和美國的佔比則高達90%。

目前國內僅碧桂園、萬科等少數幾家地產公司在佈局這一領域。為了推動裝配式建築在全國的發展,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其中2020年力爭要達到15%以上。

隨著各地落地細則的出臺,行業的發展步入到政策紅利期。北京市落地政策的目標明確規定,到2018年,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上海市的政策目標是在“十三五”期間,全市裝配式建築的單體預製率達到40%以上或裝配率達到60%以上;而廣東省的落地政策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築的比例達15%,到2025年,珠三角城市群裝配式建築佔新建築面積比例達35%以上。此外,江蘇、浙江、湖北、山東、湖南、四川等省市也都相應出臺了各地的落地政策。

這並非一件易事。因此與各地政策一齊落地的還有相應的補貼政策。比如北京就針對採用裝配式建築並符合事實標準的予以財政獎勵;上海則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單位面積的補貼,每平米的補貼為100元;廣東省的補貼則是以項目為單位,符合條件的最高單項資助金額不超過200萬元。

在政府層面的鼓勵下,過去十幾年發展不溫不火的裝配式建築迎來一輪新的風口。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20年我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2025年將達到4.7萬億元。

揭秘建築產業升級背後的黑科技

實際上,智能裝配式建築工程的系統特點決定了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必須要求全產業鏈協同,從設計、生產、施工到交付等環節都與原有的建築體系不太一樣。碧桂園是國內較早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其創新研發的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不僅僅只侷限於裝配領域,還將現澆優勢結合起來,從工法、管理、技術和材料等方面全面實現產業升級。

近日,熊出墨請注意受邀前往碧桂園東莞沙田項目的工地上見證了SSGF的落地。由於施工方式不同,這裡與普通的工地完全不一樣。在進出大門的地方設置的紅外感應洗車系統能夠及時清洗來往車輛的淤泥,路邊還設友自動噴淋裝置不定時對道路灑水,使得從大門到工地的整條路乾淨整潔。


揭秘建築行業產業升級背後的“黑科技”


根據其官方的介紹,SSGF是指的“Safe&share安全共享” “Sci-tech科技創新” “Green綠色可持續”“Fine&fast優質高效”,其以裝配、現澆、機電、內裝等工業化為基礎,整合了包括分級標準化設計、模具空中化裝配、人工智能化應用、全穿插施工管理和現場一體化裝修等技術,使得主體修建能夠與裝修工程分樓層同步推進。

來看看這背後究竟運用了哪些“黑科技”的建造技術。

首先是高精度工藝體系的運用。這也是SSGF建造科技的基礎。其採用鋁合金模版工藝加混凝土澆築成型,能夠實現工廠標準化的生產,每建完一層樓就通過智能爬牆向上移動,大大提升建築質量、效率的同時,也解決了內外牆抹灰的問題,消除空鼓開裂等質量隱患。


揭秘建築行業產業升級背後的“黑科技”


其次是裝配式施工體系。在工地上,不僅看不到腳手架、攪拌機等,更看不到成堆的沙石、磚塊、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其樓板、樓梯等建房所需的大部分構件都在工廠造好,運送到施工現場進行拼接和澆築,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更多的解決了環保問題,建築垃圾也變少了。此外,現場的大門、圍牆、防護欄杆、樓梯、材料堆放區等臨時設施都可以拆卸,多次循環使用,頗有一些汽車流水線的感覺。


揭秘建築行業產業升級背後的“黑科技”


第三是穿插施工體系。一般來說,傳統的建築方式是等主樓完成封頂以後再進行精裝修,以27-29層高層洋房為例,交付週期為25個月。但SSGF體系中,主體施工時,預製內牆板、門窗、欄杆、給排水、電路照明、室內裝修等同步流水作業。熊出墨請注意在現場看到,房子修建到20層的時候,17樓已經開始裝修了,同樣以27-29層的高層為例,工期可以縮短8-10個月。


揭秘建築行業產業升級背後的“黑科技”


在這些黑科技的加持下,碧桂園率先在行業內組織“全天候工地開放”,在工程進度、技術條件等達到開放條件後,接受客戶、準業主、業主預約全天候到工地看實體質量,打破了傳統樓盤只能參觀樣板間的買房方式,可以去工地先看再買。

下一個戰場

隨著政策的推動和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一場圍繞建築產業的升級軍備賽也開始上演。畢竟,在這樣一個更集中和週期更長的行業來說,誰能搶佔先機誰就更有可能佔領這一市場。


揭秘建築行業產業升級背後的“黑科技”


顯然,碧桂園憑藉SSGF在這一領域已經走在行業前列。相比一般裝配式工法,SSGF還能夠在施工現場實現大型建築構件的生產和裝配過程合二為一,以“空中裝配工廠”的形式實現了建築工業化。目前,碧桂園在北京、廣東、四川、重慶、江蘇、湖北、河北、河南等28個省份推廣SSGF,截至2018年8月初,碧桂園已經在59個區域、400多個項目採用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並將逐漸在全國推廣使用。

而綠地也已經在上海、成都、合肥、崑山等地開展了裝配式建築的研發和試點工作,一些新項目中裝配式建築的面積佔比達到了100%。

保利則選擇與遠大住工合作,通過建設依託BIM、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裝配式建築智能工廠,進軍這一領域。同時,保利地產還與遠大住工進行資本上的合作,支持遠大住工的總部研發平臺。目前,遠大住工已經與俄羅斯、波蘭等12個國家簽約了多個裝配式建築項目。

中民築友是中民投旗下專注於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研究和運營的企業,目前已在長沙、上海、杭州、南京、深圳、佛山等全國42個城市佈局綠色建築科技園、落地裝配式建築項目。

群雄逐鹿裝配式建築市場,正在刺激這個產業的快速成長和成熟,但短期來看仍然面臨著不少挑戰。

首先是短期內施工成本要高於傳統施工工藝。碧桂園相關負責人表示,SSGF體系中,施工成本比傳統方式每平米至少高出100元,但從施工週期的減少來看,能夠實現建造速度比傳統工期加快8-10個月,使得建築的整體效益要優於傳統施工項目。

另一方面是產業鏈尚未形成。這其中,除了裝配式建築所需要的體系並未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以外,還涉及到整個建築工人團隊的升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碧桂園成立了SSGF產業工人培訓學校,定期對工地上的工人、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既有理論培訓,又有技能實踐指導,與此同時還在帶動預製模板供應商、衛浴供應商等共同發展,逐步推動裝配式建築產業鏈的形成。而這一產業鏈的形成也有望拉動包括智能爬架、隔牆板、裝配式內裝以及智能家居等上下游相關企業的發展。

不論怎樣,這場圍繞建築行業的變革一旦開始就不會停下,裝配式建築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黃金髮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