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州美食,滿足你的口腹之慾!陝西遊玩推薦!

隴縣三大特色推薦

隴縣特色小吃—隴州涼盤

在陝西隴縣城鄉居民的餐桌上,有一道涼菜特別惹人喜愛,喜歡吃它的不僅是它的味道好,還流傳著一段別有風趣的美麗傳說。它就是隴縣涼菜——隴州涼盤。

隴州美食,滿足你的口腹之慾!陝西遊玩推薦!

相傳在清朝末年,在西北的隴州部落來了一位私訪的知府,雖說這裡很窮,但知府每到隴州關山腳下農家都很體貼民情,一天,他在一家吃飯時,這家主婦為他端來一道涼菜,涼菜從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當吃起來香意濃濃,特別爽口,一下子引起了知府的注意,就立即對隨同人說:“我要將這道涼菜帶回府中。”隨同人為知府說的話左思右想,最後才明白了知府的意思,就在關山腳下的農村僱請了一位巧婦,在府中為知府專門做起了這道菜。

隴州涼盤由此而得名,至今流傳。從此,隴州涼盤在西府一帶傳開了,直到家家戶戶都會做,便成了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美食,特別是在紅白喜事的餐桌上,隴州涼盤已成為一道不可缺少的主菜,它的製做普及到城鄉,男女老少都會做,並具有世代相傳的美稱,不論你到隴縣的農村,每家都會做隴州涼盤,它的做法在用料上,有一定的講究,上盤後具有色澤鮮亮、味道淳樸、酸味適中、醇香漂浮、香意濃厚、甘露爽口等特點。


隴縣羊肉泡饃

隴縣人認為吃羊肉主要是為了喝羊肉湯,所有隴縣羊肉泡饃的特點是湯多碗大肉嫩,油多而不膩。尤其是李家河的羊肉泡饃更是聞名隴縣。隴縣人一般喜歡大清早去吃羊肉泡饃,尤其是在冬天。大清早去飯店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泡饃,同時加點辣子,再來幾個糖蒜或者大蒜,味道別提有多誘人。隴縣羊肉泡饃的又一大特點是饃是剛出鍋滴死麵餅,根據個人愛好自己往碎裡掰。自己再掰饃的時候同時一碗味道優美,的羊肉泡饃已經開煮。饃掰好之後,已經就煮滴差不多,然後在把羊肉以及湯往饃上面一澆,這還不夠,聰明的隴縣人民還會在上面放點香菜(隴縣人叫顏歲)一碗味道鮮美的羊肉泡饃就做成了。在隴縣能吃一大碗羊肉泡饃算是對生活的一種享受。

隴州美食,滿足你的口腹之慾!陝西遊玩推薦!

上班族和學生由於平時工作和學習所有他們大都選擇在週六週日的早晨去吃羊肉泡饃,週六週日羊肉泡饃管裡面排隊已經不算上面稀奇事。農村廟會很多,尤其是在夏收結束(隴縣人叫忙畢),那時候唱大戲助興,小吃也跟會,吃羊肉泡饃也是廟會上的一種文化。有些老年人平時出門不方面,兒女在廟會上經常會帶一碗羊肉泡饃給自己的父母。

羊肉泡饃已經是隴縣人民不可缺少的飲食。羊肉泡饃文化已經在隴縣普遍傳開。目前陝西羊肉泡饃馳名國內外。


隴州核桃宴

隴縣人,不僅愛吃核桃,而且將核桃的花樣變得豐富多彩,不同的做法呈現不同的味道和口感:外脆裡酥,被核桃油一圈圈包裹的油萱、琥珀核桃仁、桃仁松子玉米、加州核桃鮮蝦、翡翠核桃卷、飄香核桃餅等等......讓人不禁垂涎三尺!

隴州美食,滿足你的口腹之慾!陝西遊玩推薦!

隴縣核桃品質優良,富含多種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類,葉酸等20多種營養成份,是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早在清朝時期就是朝廷貢品;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隴縣核桃大量出口創匯,成為國家出口免檢產品;如今隴縣是全國核桃外貿基地縣,是國家核桃標準化示範區,省級核桃良種基地縣,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核桃交易集散地。2012年12月,隴縣被中國經濟協會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香玲”核桃品種在首屆中國核桃節上榮獲金獎。“隴州核桃油宣”,名傳省內外,是西府中國最美食品。

隴縣凱悅大酒店廚師們潛心挖掘、精心研製的“隴州核桃宴”與各位美食家見面,成為隴州美食屆的饕餮盛宴。集歷史,地理,優質,品牌,文化於一體,精心選配食材,精心研究開發,打造了具有隴州飲食文化特色的核桃宴,共包括涼菜,熱菜,小吃三個類型,20多個品種。色香味俱全,食之,營養豐富,回味無窮,蕩氣迴腸。

隴州美食特推——新八挎五帶六香


隴縣位於三秦西垂,歷史悠久、文脈昌盛、美麗富饒、民風淳樸。隴州著名的美食“八挎五帶六香”就誕生在這裡。

“八挎五帶六香”中主打的八大熱菜是宴席上的中柱。隴州賓館新開發的“八挎五帶六香”宴席中,八大熱菜,道道都是獨具隴州特色的名菜,選材、做工和色、香、形、味、氣均昇華到了新的檔次和境界,異彩紛呈、香甜馥郁、造型大方、口感鮮美、氣息誘人。

1、薏米雞 隴縣農家自古就有散養土雞的生活習慣。古隴州薏米穗大粒繁、籽仁飽滿,富含澱粉及多種藥用物質,具有“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溼、醫治癌變的作用。隴縣有“薏米勝過靈芝草,食用防病價值高;常吃能夠延年壽,養生保健功效嘹”的民謠 傳說清代隴州城裡某戶富商,兒子婚娶時,請來了方圓縣、州、府官吏和各路財東。富商覺得薏米雞在宴席中為常見之菜,略其未上。熟料,招來了官人和商賈們的抱怨。富商連連向客人道歉。此後隴州人操辦喜事,薏米雞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隴州賓館薏米雞在工藝、佐料上均有創新。雞是散養兩年左右的肥嫩母雞,薏米要顆圓色亮、溝深脊飽。蒸出的薏米雞湯清色亮、雞肉酥爛、薏米軟粘、清香飄溢。

2、三仙肉 三仙肉又名糟肉。“三仙”即五花大肉、紅棗、水梨。三仙肉入“八挎五”,在民國以前已是定製,因棗味鮮、梨味鮮、肉味鮮故稱三鮮肉。後來,人們覺得能吃上它無異於神仙過的日子,隨改稱三仙肉。在“八挎五帶六香”新宴中,隴州賓館精選豬肉、水梨、紅棗、紅糖、冰糖、蜂蜜,秘釀醪糟,並新增輔料。製成的三仙肉色澤紅潤油亮,入口即化,肥而不膩,湯汁酸甜,誘人食慾。

3、苜蓿肉 苜蓿肉又名木樨肉,是孔府宴中的一道名菜。春秋時期,隴與汧同屬汧邑管轄,水溝小夥燕伋遠赴魯國拜孔子求學,帶回這道菜的製作工藝。苜蓿肉因菜形菜色皆如木樨樹上盛綻的桂花,而得木犀肉之名。傳承過程中,易菜名為苜蓿肉,是古隴州人兼收幷蓄、開放包容的產物。 “八挎五帶六香”中的苜蓿肉,剔除了孔府宴木樨肉中的玉蘭片、粉面芡;去除北京木犀肉中的黃瓜,並用本地生產的黃花菜替代金針菇;加大了土雞蛋的比例,提升了苜蓿肉的黃色亮度。製作時先將豬裡脊肉切絲炒熟,木耳、黃花菜泡軟截節,雞蛋炒熟;後將白菜、韭菜、木耳、黃花菜和熟肉絲、雞蛋加調料爆炒,金燦燦、黃生生的苜蓿肉就可上桌。

4、紅燒丸子 紅燒丸子是隴州地道名菜。南宋時期,宋軍在魚龍川(今火燒寨)口打敗金兵營寨,百姓殺豬宰羊設宴祝賀,用最鮮嫩的豬肉做成紅色丸子,寓意南宋必勝,天下圓滿,前程錦(金)繡。隴州賓館的紅燒丸子,選取散養黑豬肥瘦相間的大肉,剁成肉末,入盆加雞蛋、麵粉、調味品攪勻,捏成圓團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再入肉湯鍋中加進木耳、菠菜燒開即成。

5、全家福 全家福又稱大燴菜、大年菜、隴州熱盤,是隴州涼盤的姊妹菜。隴縣人過年家家必吃此菜。全家福在選料、工藝、口味等方面打有濃厚的“隴”字號印記。隴州農家過年殺豬後有謝忱屠夫、相鄰息息相聯則不容置疑。殺豬過年,是殷實人家生活滋潤的象徵,也是一種榮耀。殺豬後,主人一般都會將槽頭肉、豬下水、豬血條和大白菜、紅蘿蔔、蔥、蒜、粉條炒成大燴菜,請屠夫和幫忙者享受,也送給左鄰右舍解饞。隴州賓館的全家福選用精品五花肉、油炸豆腐、紅蘿蔔、白菜、粉條、蒜苗、多種調味品一同入鍋炒燉。此菜內容豐富,五香俱全,營養充裕,婦孺皆宜。全家福是隴縣人對家庭和諧、幸福美滿的期盼,也是隴縣人誠實、厚道、博愛的物化。

6、虎皮豆腐 隴縣固關街道所產豆腐馳名秦隴。據傳很久以前,固關街一窮家小夥娶一殷實閨秀為妻;吝嗇的窮家小夥常以豆漿充飢,小兩口口角不斷,媳婦憤然回到孃家;小夥臥床三天後又端起剩下的豆漿欲喝,一股酸味撲鼻而來;他重做豆漿,又將酸豆漿摻進鍋裡,一堆堆塊狀物浮起;小夥子撈出後擠去水分一嘗,口感滑嫩,豆香濃郁;他帶著豆腐請回媳婦,小倆口從此用酸漿點豆腐賺錢,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光景。固關豆腐精工研磨,酸漿點制,細嫩勁道,香味純真。常言道“馬尾穿豆腐哩——甭提”,隴縣固關街的豆腐韌勁好到可以用線穿提。 “八挎五帶六香”宴席中,隴州賓館選用固關酸漿老豆腐,借鑑虎皮青椒、虎皮豬耳、虎皮肘子、虎皮五花肉製作廚藝;將豆腐切塊炸至金黃,與大蔥、菠菜、木耳入鍋燒炒成菜。虎皮豆腐色澤桔紅、汁緊味香、外脆裡嫩,常吃可降逆止嘔、化痰止咳、散寒解表。

7、暖鍋 暖鍋熬菜既是隴縣的一道傳統名菜,也是尋常百姓寒冬裡普遍食用的大眾熱菜。熬製這道菜的器皿就叫暖鍋。暖鍋是古代的祭祀用具,其歷史可上溯之人類文明之始。關中地區,唯有隴縣至今保留著吃暖鍋的習慣。隴縣暖鍋熬菜先將煮熟的蘿蔔裝入暖鍋,注入肉湯,依次上覆豆腐、粉條、木耳、黃花菜、丸子和燒好的肉片;鍋芯中放置木炭點燃,燒燉至湯味入菜後食用。隴州賓館在熬製大肉暖鍋的同時,開發出了排骨暖鍋、肥腸暖鍋、雞肉暖鍋、羊肉暖鍋、狗肉暖鍋和野豬肉、野雞肉、鹿肉、獾肉等野味暖鍋,使之成為“八塊五帶六香”宴席中的新亮點。

8、甜米 隴州人吃甜米起始無考。相傳古隴州有一對新婚不久的小倆口發生口角後賭氣回孃家。娘拿不出“好吃的”撫慰女兒,就將“九米”做成粘粥,又澆上土蜂蜜以代菜餚。女兒後連說好吃。蜂蜜拌粘粥經大廚們精工細作,成了老“八挎五”中的大菜。隴州賓館在“八挎五帶六香”宴席裡,將甜米將的用料、做工和成菜的色、香、味、形、氣都提高到了新的檔次;把江米煮至七成熟,將果脯切成小丁與花生仁、核桃仁、大棗一起置入碗內,用文火熬蜂蜜至褐紅色;盛江米於碗中,再加入蜂蜜和水後上籠蒸熟。這道菜體形渾圓、色澤紅潤、甜香膠粘,象徵著圓滿、紅火、甜蜜。

另附:隴州小吃錦集


隴縣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資源多樣,獨特、複雜的地形,多樣的氣候,豐沛的降雨,潤育了紛繁的隴州特色風味。其中尤以隴州馬蹄酥、隴州羊肉泡、核桃油旋、糖酥饃、攪團、蜂蜜粽子等最為出名。
隴州美食,滿足你的口腹之慾!陝西遊玩推薦!

隴州馬蹄酥馬蹄酥,又名蜜餡兒,圓形似馬蹄而得名,是隴縣民間走親訪友的名貴糕點。據民間相傳,馬蹄酥是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長孫皇后歸鄉省親時傳入其家鄉隴州的宮庭膳食。層簿如紙,色、香、味、型具佳,以配料精良,製作細緻,層多鬆軟,油而不膩,香甜味厚,入口即酥,營養豐富,且能存放而著稱四方。

核桃油萱是隴縣的傳統風味食品,入圍首批寶雞十大名優美食名單。油萱用發麵捲上核桃花生仁醬,在炭火鍋或者烤箱內烤制而成,出鍋後的油萱,色澤焦黃,四周厚而中間薄,層次分明,散發著濃濃的核桃香味,讓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一股濃濃的核桃香沁人心脾,香脆可口,實在過癮。

糖酥饃邊厚心薄,圓形。主要原料為麥麵粉、菜油、紅糖。吃起來酥鬆可口,熱食,殼香脆;冷食,內酥軟,清香回甜,餘味滿口。且經久不壞,適於旅途攜帶。

隴縣羊肉泡饃與西安羊肉泡饃不同,隴縣人認為吃羊肉主要是為了喝羊肉湯,所以其特點是湯多碗大肉嫩,油多而不膩,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餘味無窮。食客用手掰好饃,放在碗中,熱湯中一過,加點粉絲羊血絲,撒上蔥花或香菜,邊吃邊喝湯,再咬上幾口糖蒜,吃了渾身舒坦,在隴縣吃上一大碗羊肉泡饃絕對算是一種享受。

隴縣錢錢肉自古就有隴縣一絕之稱。早在唐代就作為貢品敬獻給楊貴妃,深受她的喜愛和稱讚。錢錢肉約有一尺長黑紅色,吃時須切成小圓片,中間一個小孔,似舊時的銅錢,故稱錢錢肉。色美味鮮柔韌經嚼,吃後嘴裡長時間留有香味,被譽為營養滋補品。隴縣蜂蜜粽子隴縣的蜂蜜粽子歷史悠久,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是隴縣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始於唐代,是由唐代“燒尾宴”上的“賜緋含香粽”演化而來的。它用糯米制成,無餡,煮熟後晾涼,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入口香甜,別有風味。

攪團是流傳已久的一種家常飯,以玉米麵攪團最為常見,兼有蕎麥麵攪團、雜麵攪團等多種形式。對於隴州人來說,這一碗“用雜麵攪成的漿糊”做成的美味,不僅是對舌尖上那一絲美味的享受,更是對夾在這麵糊糊中濃厚鄉土氣息的眷戀。吃的時候在上面澆些醋、酸菜、夾上蒜苗,調些辣椒,吃起來很熱和、暖胃。

隴州的蕎麵餄絡降脂抑糖、料真,形好、麵筋、味香、色豔六大特點。蕎麥餄絡由於營養豐富,食用方便快捷,吃起來條細筋韌、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吃完很讓人回味無窮。

除此之外,隴州的手工掛麵,工藝獨到,細柔可口;隴州青椒,色香俱佳;山野菜品種類繁多,野木耳、灰灰菜、雞娃菜等野味鮮美,營養豐富。其中,核桃花也可以做菜,而且味道也不錯,馬家燒雞、烤全羊等風味獨特,味色俱全,堪稱山珍佳餚,非常的有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