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金融辦已向央行報送三批老賴名單,以打促還!

今年以來,部分借款人藉機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加劇了P2P網貸行業風險。對此,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8月下發相關通知,要求各地上報借網貸平臺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第二批P2P老賴信息納入央行徵信,第三批正在路上。

各地金融辦加大對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力度,近期已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三批惡意逃廢債重點人員名單,並提出完善失信懲治範圍和具體措施的建議,推進“以打促還”。


各地金融辦已向央行報送三批老賴名單,以打促還!


央行相關人士介紹,在首批納入的基礎上,央行徵信系統新增添了來自北京、山東、浙江、廣東4個省市的網貸行業失信人信息。其中包括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和出險網貸失聯“跑路”高管人員名單信息。徵信中心將向接入的3000多家放貸機構依法提供合規的查詢服務和異議處理渠道。同時,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還同步納入了百行徵信系統,供已簽約P2P網貸機構和金融機構便捷查詢。

央行表示,目前第二批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還同步納入了百行徵信系統,各地上報的第三批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已在篩選審核中,上報的區域增添了中西部省份,涉及借款人和逾期金額較前兩次大幅提升。

深圳金融辦從重打擊違法P2P,已報送3批惡意逃廢債人!

針對地方金融風險早期預警難、穿透識別難、監管覆蓋難等問題,深圳搭建了“三大系統”,通過監管科技的創新應用,有效提高風險精準識別防控能力,構建全市涉眾金融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天羅地網”,讓涉眾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在深圳無處遁形。

市金融辦負責人透露,深圳建立的三大系統之一是立項研發了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整合了工商、稅務、法院等42個政府單位的500餘項政府數據和互聯網輿情數據,創新設計“海豚指數”模型,對全市24.4萬家類金融企業進行動態監測,實現了預警信息與公安等部門的實時共享,已監測發現200餘家風險企業。

二是搭建了地方金融風險監管信息系統,以風險識別為導向,量身設計了P2P網貸、小貸公司、交易場所等配套監管報表體系,涉及各類監管指標430餘項,逐步將上述業態納入非現場監管。

三是聯合騰訊公司共建了“靈鯤金融安全大數據平臺”,重點針對新型網絡化金融犯罪行為,依託騰訊超強的計算能力和打擊黑色產業方面的經驗,將大數據金融安全與涉眾金融風險防範工作有機結合,建立了涉眾傳播、地域影響等更多維度的監測預警模型,實現了對網絡借貸、眾籌、交易場所、外匯交易、虛擬貨幣、區塊鏈等20餘類涉眾金融風險企業的預警監測。

該平臺今年3月上線試運行以來,已識別風險企業1400餘家,已全部下發各區核查並移交公安機關研判打擊,向上海、四川、福建、浙江等外省市移交線索60家,協助國家處非辦分析風險企業20餘家。

從嚴從重打擊違法網貸平臺。

今年6月以來,全國P2P網貸行業出現集中性違約和“爆雷”。深圳市互聯網金融風險等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整治辦)根據國家及省市的統一部署,快速反應,多措並舉,堅決打擊P2P網貸行業違法犯罪行為,全力維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

首先是暢通出借人投訴維權渠道。除傳統信訪途徑外,市金融辦與公安部門建立起網上投訴、報案平臺。截至11月22日,市金融辦網上投訴平臺已累計受理投訴33782次,並已對其中26885條投訴進行回覆,其他正在陸續回覆中。

其次是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根據銀保監會有關規定,市金融辦已要求轄內網貸機構按規定開展自查,目前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正牽頭進行自律檢查,後續市金融辦還將組織行政核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持續加強整改,對不合規的機構,將引導其市場退出。

“壓實網貸機構及關聯方責任和規範網貸機構退出行為,也為投資者權益保障提供護航。”市金融辦負責人表示。惡意退出的網貸平臺則將受到依法從重從嚴打擊。深圳公安部門全力推進案件偵辦和涉案資產追查,並及時通報案件最新進展。

深圳還加大對惡意逃廢債行為的打擊力度。市金融辦近期已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三批惡意逃廢債重點人員名單,並提出完善失信懲治範圍和具體措施的建議,推進“以打促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