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10年後雙十一,將會怎樣

第十個天貓雙11精彩落幕,2135億成交額和10.42億件包裹再度刷新紀錄,相關話題也持續成為社會熱點。11月16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雙11“看中國”高端思想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與產業界、學術界嘉賓一起,總結和展望雙11。


“如果十年後雙11還和今天一樣,那一定錯了。”11月16日晚上,當被問到如何看“十年後的雙11什麼樣”時,阿里巴巴CEO“逍遙子”張勇這樣說。

展望未來10年後雙十一,將會怎樣


張勇回憶,第一年雙11,社會和阿里巴巴自身都沒有感知,當時阿里發現半夜機房壓力有點大,才知道原來有小團隊在“折騰”活動。直到2012年“雙11”全天銷售額過了190億,真正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才變成一個越來越社會化的節日。

他還提到,最讓他刻骨銘心的“雙 11”發生在2011年,當時面臨過一次大的系統問題,阿里稱作“午夜驚魂”。當時,支付寶和天貓一起做了很多準備,但那個年代整個系統在庫存準備上還不夠,庫存錯了賣再多都是災難。後來阿里半夜緊急修復,終於在天亮前把問題搞定了。

“超賣是我們最早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也是雲計算實時計算的基礎,聽上去很小,但是個關鍵問題。”張勇說。

今年雙11天貓交出了2135億的成績單,上漲近30%。在張勇看來,數字只是最後的結果,最重要的是經濟現象和過程所帶來的變化。這其實反映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社會化大協作、共振產生的結果。與此同時,也有多種經濟現象反映出來:有些品類比如生活必需品走向反映出消費升級的一面,但有些品類和行業如大家電、汽車、手機等則有一些挑戰,總體和經濟脈搏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戶“剁手”狂歡的雙11當天,對商家而言,短時間的集中爆發式促銷是否提前透支了消費?商家的滿意度如何?


展望未來10年後雙十一,將會怎樣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

張勇說,這要看商家的選擇,現在的雙11,不只阿里平臺,而是全社會的商家都在參與。如果只是為了雙11銷售當天的銷售額,這沒什麼好高興的,因為商家要給用戶最大的回饋、好處。真正做雙11的商家,並不是為了那一天銷售額,而是通過這一天獲得數字化幾何級增加的新用戶,在未來365天可以持續運營它,這才是給商家帶來的變化。

展望未來十年,張勇認為,互聯網未來一定發生變化。例如,現在互聯網湧現了不少網紅店鋪、直播的店鋪,是靠自己的表演賣貨。“今天已經進入後移動時代,如果暢想未來,下一代互聯網是什麼?將孕育怎樣的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是我們所思考的。”

他提到,20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36萬億,其中網上零售所佔比例約在20%,當36億有一天變成63萬億,帶來的不僅是消費的力量,還是供給的創造。

“雙11一定會到1萬億,但將是重新定義的1萬億,是整個商業體充分數字化的結果。”從不預測雙11銷售額的張勇說。

今天,阿里巴巴已成為重要的商業基礎設施,天貓雙11也成了一次對技術能力的檢閱,並以脈衝式方式不斷拉高中國的商業服務能力。11日當天,全天實時計算處理峰值達到每秒17.18億條,強大的運算能力保障了最便捷的購物體驗;當天生成10.42億個快遞訂單,中國物流行業首次進入一天10億包裹的時代。

展望未來10年後雙十一,將會怎樣


張勇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花名逍遙子,阿里人喜歡管他叫“逍遙子”。CFO出身的他,和同事們,和商家消費者們一起創造了天貓,創造了雙11。他說,“創造者”三個字,是他最珍惜的在阿里巴巴的稱號。

在這位“雙11創造者”看來,未來的雙11一定是重新定義的,未來的雙11會走到1萬億,這一定是整個商業體充分數字化的結果。“我們怎麼樣創造增量?互聯網不僅帶來消費的力量,並且帶來供給的創造。”

他舉例,消費者都想吃最新鮮的蔬菜和肉,但過去是大包裝,買一次菜可能吃一個禮拜,而盒馬推出小包裝,手機點一點馬上送到家。盒馬重新定義了“鮮”字,重新定義了客戶價值,這就能創造出很多新的需求,現在很多消費者都開始嚮往“盒區房”的生活。

“商業的本質,就是不斷地用超越用戶期望的供給,去創造用戶的需求,獲得社會的進步。”張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