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防患未“燃”

2018年“全國兩會”國家組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我國是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是為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整合優化應急管理利用和資源,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2018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生態文明建設、森林資源防護等話題。與此同時,森林生態系統面臨的各種火災和風險,成為制約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障礙。

森林防火防患未“燃”

一、森林防火現狀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其間需要花費約10年的時間,而一場大火,便能夠在瞬息之間將森林化為灰燼。森林火災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危險性高,且多發於人煙稀少、位置偏僻的山林地帶,火災一旦發生,僅憑有限的人力幾乎無法阻擋火勢蔓延,而現有的森林防火體系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老舊、覆蓋盲區較大、科技含量低、協同能力較弱的問題,實際操作並不理想。面對來勢洶洶的森林火災,我們又該如何運用這張無形的森防專網,為森林築起一道完善、科學、高效的“防火牆”?

森林防火防患未“燃”

我們需要一套專網整體解決方案及配套產品,來解決全區全網廣域信號覆蓋、業務層層分流、互聯互通、信息實時流暢回傳與共享、地面巡護人員與林區監控管理指揮中心統一部署和管理的無縫對接等實際問題。

二、森林防火通信專網的構成

一場森林火災從預防、監測再到撲救每個環節,時刻需要森林防火通信體系的指揮與調度。而這張龐大的森林防火通信“網”,又是如何構成的呢?

森林防火防患未“燃”

森林防火通信網主要由超短波通信網、短波通信網、衛星通信網、機動通信系統及有線綜合通信網等組成,其中超短波通信網和短波通信網作為主要通信手段,被廣泛應用於我國應急指揮和搶險救災領域。隨著通信技術不斷髮展,超短波通信技術實現從模擬到數字的平滑轉化,進一步提升人員調度的靈活性,為森林防火通信提供多樣化的應急業務功能。

森林防火防患未“燃”

三、網格化超短波應急指揮系統

網格化數字超波專網系統基於森林防火應急方面的切實需求,結合數字通信及同頻同播組網模式,發揮獨有的"3+3+3"組網設計優勢:

1、林區骨幹網(橫向慣通 IP互聯 可聯可拆)

以網絡化為形式:行政區/縣為最小單位、以固定架設中繼基站為主車載移動中繼基站為輔,充分考慮森林撲火部/分隊的建制特點、滿足平戰結合要求的同時,突出保障撲火作戰行動中指揮通信需求。有效的解決應對發生大型火災事故時跨區域、跨兵種、跨建制的支援力量進入防區後的協同指揮通信問題。

2、前指指揮網(機動部署 迅速建聯 高度抗毀)

以獨立成網為形式:各級前指為最小單位,依託前指指揮車車載式移動基站為主,便攜式基站為輔。充分考慮前指在應急行動中的全過程、全要素通信需求,重點滿足前指的運動通信和靠前指揮需求。可以實現千里之外的基指直接指揮到前端的單兵,同時還可以為遂行跨區域支援任務提供伴隨通信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即便骨幹網被毀,在保持與部/分隊建聯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接入北斗衛星網與基指建聯。

3、撲火戰鬥網(縱向打通 伴隨保障 分流業務)

以組成獨立的局域網為形式撲火分隊為最小單位,依託揹負式中繼基站提供中繼通信,以解決分隊對上通信問題為主,以解決分隊內部單兵戰術通信問題為輔,重點解決整個通信網覆蓋到最後一公里問題。以TDMA雙頻段單頻點揹負式中繼臺為主,以單兵專用手持機為輔,利用跨頻段中繼,本級單頻點中繼,實現最穩定、最便捷、最可靠的整體解決方案。

森林防火防患未“燃”

網格化超短波應急系統在日常預防工作中能獨立通信,在撲火任務中能迅速組建從火場到火場分前指、火場總前指的多級通信網絡,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與通信保障。

森林防火防患未“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