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祝賀!中國科學家!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月8日報道,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兩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

此外,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進行了調整。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獎金分配結構調整,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獎金額度也同步提高50%。

同時,按照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體系的獎章規制,首次設計製作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並優化了國際合作獎獎章和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證書。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據瞭解,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1999年國務院發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首次設立,至2017年度,共有29位科學家登上了我國科技界的最高領獎臺。這些最高獎的獲得者,或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有卓越建樹;或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劉永坦: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院士在閱讀雜誌 圖自中新網

劉永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他長期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系統研究。他在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領域有著精深的造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他負責研究的“新體制雷達與系統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在雷達研究中,他發展了運動補償理論,並針對大帶寬信號與系統提出了新的補償理論。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從未止步的努力。他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領導和培育的創新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新體制雷達研究併成功實現工程應用,技術成果國際領先,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

從小埋下科技報國心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家書香門第。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劉永坦在母親的教導下,培養出了很強的求知慾和愛國心。父親也常常告訴劉永坦,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

1953年,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的決心,劉永坦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成績優異的他作為預備師資之一,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短暫的兩年時光,他毫不懈怠,紮紮實實地完成了學習任務。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了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

1979年6月,劉永坦到英國進修和工作。在伯明翰大學期間,他對雷達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雷達雖有“千里眼”之稱,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國家因此致力研製新體制雷達,從而使“千里眼”具備“火眼金睛”的本領。“中國也必須要發展這樣的雷達!這就是我要做的!”劉永坦說。

1981年的金秋,進修結束後的劉永坦立刻

起程回國。此刻,他的心中已萌生出一個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我學有所成,當然要回國。在英國,無論我工作多麼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績,終歸是在給別人幹活。回到祖國,我可以堂堂正正地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心情是何等舒暢!”

開創中國新型雷達之路

當今世界千餘種雷達中,新體制雷達不僅代表著現代雷達的一個發展趨勢,而且對航天、航海、漁業、沿海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濟區發展等領域也都有重要作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曾經對其進行過突擊性的攻關,但由於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諸多因素,最終未獲成果。

劉永坦根據當時世界上探測雷達的最新技術信息,運用自己在國外取得的科研新成果,採用了獨特的新式信號與數字處理技術,提出了我國新型雷達方案。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促成了項目的啟動,並組成6人科研小組。經過10個月的連續奮戰後,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誕生了。1983年夏天,國內研究雷達的最知名專家們對這個論證給予了充分肯定。

1990年4月3日,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劉永坦及其團隊的新體制雷達技術終於使目標出現在屏幕上。當時團隊成員都流淚了,為的是成功後的狂喜,也為八年來不為外人知曉的艱辛——為了節約時間和經費,劉永坦帶領團隊成員常常在條件惡劣的試驗現場一干就是幾個月,臨到春節前一兩天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短短几天之後又得返回試驗現場。

嚴謹治學培育桃李

劉永坦既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雷達技術帥才,同時又是善於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從教60年來,劉永坦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講授過專業數學、電工基礎等10多門課程。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又講授了統計無線電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新課程。1989年5月,他主編的《無線電制導技術》作為全國統編教材出版。幾十年來,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0餘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兩部專著,主審多部著作。

劉永坦培養研究生更看重學生本身的學習願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他也反對學生選那些華而不實、脫離國防與經濟建設的“空題目”,主張“真刀實槍放到真實的環境裡去鍛鍊”。他的博士研究生們的課題都來自具體科研實踐,都是國家真正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生命的意義。”劉永坦說,“新體制雷達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還很迫切,所以我不能懈怠。”

錢七虎:把個人利益融合進祖國需要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圖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來源/視覺中國

錢七虎,防護工程和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錢七虎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解決了孔口防護等多項難點的計算與設計問題,率先將運籌學和系統工程方法運用於防護工程領域。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在深部岩石力學、深地下工程防護以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參加了國內多條地鐵工程、城市水下隧道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的設計方案審查工作和評標工作,作為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委員協助完成了南京長江隧道、上海長江隧道和武漢長江隧道建設。

他不計個人得失,祖國哪裡有需要,他就到哪兒去。他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及軍隊重大科研任務,以及裝藥量世界第一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與時為我國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機庫防護門計算,在工程防護、岩石力學及地下空間開發等領域科研成果豐碩。

錢七虎常說,只有將個人的利益、前途融合到祖國、人民的事業和黨的需要中去,才能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不被坎坷和困難所壓倒,才能集中有限的精力去攀登事業的高峰。

刻苦學習打下基礎

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那時的青年學生都渴望學習工程技術,憧憬著成為各類專家,投身祖國偉大的建設事業。“當時中學的領導先是通知我保送蘇聯留學。我一心想著到蘇聯學習水力發電,回國後在長江、黃河上建設巨大的水電站。”錢七虎回憶,“可不久組織又通知我因哈軍工急需學員,改為保送我去哈軍工學習軍事工程。”面對這個巨大的轉折,錢七虎沒有猶豫,他深深明白自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全靠黨和國家的關懷。“‘黨叫幹啥就幹啥’, 這是時代的號召,也成為我一生做人的準則。”

在哈軍工六年的學員生活中,錢七虎除一次暑假外,其餘時間都留院鑽研課程。平時節假日,他也很少上街觀賞哈爾濱的美麗風景,連春天松花江千里冰封融化的壯觀景色也遺憾錯過。憑著刻苦,錢七虎獲得了全優的學習成績。

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軍工預科畢業,進入本科要分專業。當時軍工學員中最吃香的是可以戴大蓋帽的空軍和海軍工程系,其次是能穿大皮靴的裝甲兵工程系。不少人認為工程兵工程系土氣,至於學習防護工程專業,更被認為是和黃土打交道。“當時我們的專業分配是‘命令’宣佈的。對於防護工程專業,我並沒有因為它是組織分配的,而減弱了對它的感情。”錢七虎說,“我通過實踐和對專業深入的瞭解,知道了它在保衛祖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為獻身防護工程事業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錢七虎畢業後留院擔任教員,被選拔留學蘇聯,前往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攻讀副博士研究生,仍然從事防護工程專業的研究。在留學的四年裡,錢七虎一如既往刻苦攻讀,收穫頗豐。

1965年學成歸國的錢七虎又一次接受了命運的考驗,但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服從組織安排。剛回到北京的他原本被安排在工程兵科研設計院,可休假一個月後,他接到了回西安工程兵工程學院工作的新任務。二話沒說,錢七虎立刻動身去西安報到,這一干就是30年。

錢七虎沒能在文革中倖免,但逆境並沒有讓他消沉。文革中的充裕時間、單身生活的寂寞,成了他從事科研的有利條件——他抓緊每分每秒看書、推演公式。為拿到精確的數據,錢七虎到當時國內僅有的幾個有大型電子計算機的單位去,在別人吃飯和晚上休息的時間上機操作。他跑圖書館、進情報所、査資料、熟悉了防護工程領域的國內外動態,竭盡全力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一個個教學和科研任務。“在這些艱難的日子所取得的成績也為我之後發表論文、著作以及獲得科技成果獎打下了基礎。”

主持實施“天下第一爆”

1992年,錢七虎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那時,偌大的珠海市只有一個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機場——三灶機場,每天只有一兩個航班。當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機場擴大為3平方公里,並將1300米跑道加長為4000米。然而,雄踞三灶島南端的炮臺山成了機場擴建的天然障礙。

炮臺山要爆破的消息迅速傳開,可工程讓人生畏——土石方達1085.2萬立方米的炮臺山要一次爆破成功,50%的土石方要拋入大海,剩下一半也要鬆動破碎。時任工程兵工程學院院長的錢七虎臨危受命,他立下了軍令狀:風險與機遇同在,我到珠海去考察,能幹我就在那裡定下來,我對院黨委負責,對上級負責。

在錢七虎的領銜下,工程團隊克服了土石方拋擲率、準爆等問題,還儘可能減少爆震危害。當年12月28日下午,1.2萬噸炸藥和數萬支雷管在程控起爆器的精確控制下,分成33批,在3.8秒內逐一起爆。七八分鐘後,硝煙散去。大半個炮臺山沒了蹤影,剩下的是一大堆蓬鬆的土石——爆破達到了預期效果!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科技進步是國家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而科技的進步,得益於這樣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學家,將他們的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各項科研事業當中。1999年設立以來,2004年度、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兩次空缺,29位科學家分別是:

吳文俊,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兩人共同獲得了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2001年度——黃昆,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

2002年度——金怡濂,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2003年度——劉東生,中國環境學專家、地質學家、“黃土之父”;——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005年度——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吳孟超,“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2006年度——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李振聲;

2007年度——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吳徵鎰,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2008年度——王忠誠,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徐光憲,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谷超豪;——“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

2010年度——被譽為“高溫合金之父”的師昌緒;——內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王振義。

2011年度——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謝家麟;——另一位是被譽為“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的吳良鏞。

2012年度——鄭哲敏,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以及“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

2013年度——張存浩,我國高能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另一位是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程開甲。

2014年度——授予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領軍人物于敏。

2016年度——授予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的趙忠賢,以及在青蒿素髮現上做出科學貢獻的屠呦呦。

2017年度——授予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另一位是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侯雲德。祝賀!中國科學家!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月8日報道,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兩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

此外,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進行了調整。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獎金分配結構調整,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獎金額度也同步提高50%。

同時,按照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體系的獎章規制,首次設計製作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並優化了國際合作獎獎章和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證書。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據瞭解,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1999年國務院發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首次設立,至2017年度,共有29位科學家登上了我國科技界的最高領獎臺。這些最高獎的獲得者,或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有卓越建樹;或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劉永坦: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院士在閱讀雜誌 圖自中新網

劉永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他長期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系統研究。他在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領域有著精深的造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他負責研究的“新體制雷達與系統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在雷達研究中,他發展了運動補償理論,並針對大帶寬信號與系統提出了新的補償理論。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從未止步的努力。他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領導和培育的創新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新體制雷達研究併成功實現工程應用,技術成果國際領先,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

從小埋下科技報國心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家書香門第。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劉永坦在母親的教導下,培養出了很強的求知慾和愛國心。父親也常常告訴劉永坦,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

1953年,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的決心,劉永坦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成績優異的他作為預備師資之一,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短暫的兩年時光,他毫不懈怠,紮紮實實地完成了學習任務。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了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

1979年6月,劉永坦到英國進修和工作。在伯明翰大學期間,他對雷達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雷達雖有“千里眼”之稱,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國家因此致力研製新體制雷達,從而使“千里眼”具備“火眼金睛”的本領。“中國也必須要發展這樣的雷達!這就是我要做的!”劉永坦說。

1981年的金秋,進修結束後的劉永坦立刻起程回國。此刻,他的心中已萌生出一個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我學有所成,當然要回國。在英國,無論我工作多麼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績,終歸是在給別人幹活。回到祖國,我可以堂堂正正地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心情是何等舒暢!”

開創中國新型雷達之路

當今世界千餘種雷達中,新體制雷達不僅代表著現代雷達的一個發展趨勢,而且對航天、航海、漁業、沿海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濟區發展等領域也都有重要作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曾經對其進行過突擊性的攻關,但由於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諸多因素,最終未獲成果。

劉永坦根據當時世界上探測雷達的最新技術信息,運用自己在國外取得的科研新成果,採用了獨特的新式信號與數字處理技術,提出了我國新型雷達方案。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促成了項目的啟動,並組成6人科研小組。經過10個月的連續奮戰後,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誕生了。1983年夏天,國內研究雷達的最知名專家們對這個論證給予了充分肯定。

1990年4月3日,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劉永坦及其團隊的新體制雷達技術終於使目標出現在屏幕上。當時團隊成員都流淚了,為的是成功後的狂喜,也為八年來不為外人知曉的艱辛——為了節約時間和經費,劉永坦帶領團隊成員常常在條件惡劣的試驗現場一干就是幾個月,臨到春節前一兩天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短短几天之後又得返回試驗現場。

嚴謹治學培育桃李

劉永坦既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雷達技術帥才,同時又是善於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從教60年來,劉永坦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講授過專業數學、電工基礎等10多門課程。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又講授了統計無線電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新課程。1989年5月,他主編的《無線電制導技術》作為全國統編教材出版。幾十年來,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0餘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兩部專著,主審多部著作。

劉永坦培養研究生更看重學生本身的學習願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他也反對學生選那些華而不實、脫離國防與經濟建設的“空題目”,主張“真刀實槍放到真實的環境裡去鍛鍊”。他的博士研究生們的課題都來自具體科研實踐,都是國家真正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生命的意義。”劉永坦說,“新體制雷達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還很迫切,所以我不能懈怠。”

錢七虎:把個人利益融合進祖國需要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圖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來源/視覺中國

錢七虎,防護工程和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錢七虎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解決了孔口防護等多項難點的計算與設計問題,率先將運籌學和系統工程方法運用於防護工程領域。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在深部岩石力學、深地下工程防護以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參加了國內多條地鐵工程、城市水下隧道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的設計方案審查工作和評標工作,作為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委員協助完成了南京長江隧道、上海長江隧道和武漢長江隧道建設。

他不計個人得失,祖國哪裡有需要,他就到哪兒去。他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及軍隊重大科研任務,以及裝藥量世界第一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與時為我國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機庫防護門計算,在工程防護、岩石力學及地下空間開發等領域科研成果豐碩。

錢七虎常說,只有將個人的利益、前途融合到祖國、人民的事業和黨的需要中去,才能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不被坎坷和困難所壓倒,才能集中有限的精力去攀登事業的高峰。

刻苦學習打下基礎

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那時的青年學生都渴望學習工程技術,憧憬著成為各類專家,投身祖國偉大的建設事業。“當時中學的領導先是通知我保送蘇聯留學。我一心想著到蘇聯學習水力發電,回國後在長江、黃河上建設巨大的水電站。”錢七虎回憶,“可不久組織又通知我因哈軍工急需學員,改為保送我去哈軍工學習軍事工程。”面對這個巨大的轉折,錢七虎沒有猶豫,他深深明白自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全靠黨和國家的關懷。“‘黨叫幹啥就幹啥’, 這是時代的號召,也成為我一生做人的準則。”

在哈軍工六年的學員生活中,錢七虎除一次暑假外,其餘時間都留院鑽研課程。平時節假日,他也很少上街觀賞哈爾濱的美麗風景,連春天松花江千里冰封融化的壯觀景色也遺憾錯過。憑著刻苦,錢七虎獲得了全優的學習成績。

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軍工預科畢業,進入本科要分專業。當時軍工學員中最吃香的是可以戴大蓋帽的空軍和海軍工程系,其次是能穿大皮靴的裝甲兵工程系。不少人認為工程兵工程系土氣,至於學習防護工程專業,更被認為是和黃土打交道。“當時我們的專業分配是‘命令’宣佈的。對於防護工程專業,我並沒有因為它是組織分配的,而減弱了對它的感情。”錢七虎說,“我通過實踐和對專業深入的瞭解,知道了它在保衛祖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為獻身防護工程事業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錢七虎畢業後留院擔任教員,被選拔留學蘇聯,前往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攻讀副博士研究生,仍然從事防護工程專業的研究。在留學的四年裡,錢七虎一如既往刻苦攻讀,收穫頗豐。

1965年學成歸國的錢七虎又一次接受了命運的考驗,但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服從組織安排。剛回到北京的他原本被安排在工程兵科研設計院,可休假一個月後,他接到了回西安工程兵工程學院工作的新任務。二話沒說,錢七虎立刻動身去西安報到,這一干就是30年。

錢七虎沒能在文革中倖免,但逆境並沒有讓他消沉。文革中的充裕時間、單身生活的寂寞,成了他從事科研的有利條件——他抓緊每分每秒看書、推演公式。為拿到精確的數據,錢七虎到當時國內僅有的幾個有大型電子計算機的單位去,在別人吃飯和晚上休息的時間上機操作。他跑圖書館、進情報所、査資料、熟悉了防護工程領域的國內外動態,竭盡全力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一個個教學和科研任務。“在這些艱難的日子所取得的成績也為我之後發表論文、著作以及獲得科技成果獎打下了基礎。”

主持實施“天下第一爆”

1992年,錢七虎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那時,偌大的珠海市只有一個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機場——三灶機場,每天只有一兩個航班。當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機場擴大為3平方公里,並將1300米跑道加長為4000米。然而,雄踞三灶島南端的炮臺山成了機場擴建的天然障礙。

炮臺山要爆破的消息迅速傳開,可工程讓人生畏——土石方達1085.2萬立方米的炮臺山要一次爆破成功,50%的土石方要拋入大海,剩下一半也要鬆動破碎。時任工程兵工程學院院長的錢七虎臨危受命,他立下了軍令狀:風險與機遇同在,我到珠海去考察,能幹我就在那裡定下來,我對院黨委負責,對上級負責。

在錢七虎的領銜下,工程團隊克服了土石方拋擲率、準爆等問題,還儘可能減少爆震危害。當年12月28日下午,1.2萬噸炸藥和數萬支雷管在程控起爆器的精確控制下,分成33批,在3.8秒內逐一起爆。七八分鐘後,硝煙散去。大半個炮臺山沒了蹤影,剩下的是一大堆蓬鬆的土石——爆破達到了預期效果!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科技進步是國家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而科技的進步,得益於這樣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學家,將他們的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各項科研事業當中。1999年設立以來,2004年度、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兩次空缺,29位科學家分別是:

吳文俊,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兩人共同獲得了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2001年度——黃昆,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

2002年度——金怡濂,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2003年度——劉東生,中國環境學專家、地質學家、“黃土之父”;——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005年度——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吳孟超,“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2006年度——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李振聲;

2007年度——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吳徵鎰,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2008年度——王忠誠,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徐光憲,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谷超豪;——“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

2010年度——被譽為“高溫合金之父”的師昌緒;——內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王振義。

2011年度——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謝家麟;——另一位是被譽為“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的吳良鏞。

2012年度——鄭哲敏,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以及“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

2013年度——張存浩,我國高能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另一位是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程開甲。

2014年度——授予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領軍人物于敏。

2016年度——授予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的趙忠賢,以及在青蒿素髮現上做出科學貢獻的屠呦呦。

2017年度——授予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另一位是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侯雲德。祝賀!中國科學家!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月8日報道,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兩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

此外,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進行了調整。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獎金分配結構調整,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獎金額度也同步提高50%。

同時,按照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體系的獎章規制,首次設計製作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並優化了國際合作獎獎章和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證書。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據瞭解,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1999年國務院發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首次設立,至2017年度,共有29位科學家登上了我國科技界的最高領獎臺。這些最高獎的獲得者,或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有卓越建樹;或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劉永坦: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院士在閱讀雜誌 圖自中新網

劉永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他長期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系統研究。他在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領域有著精深的造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他負責研究的“新體制雷達與系統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在雷達研究中,他發展了運動補償理論,並針對大帶寬信號與系統提出了新的補償理論。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從未止步的努力。他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領導和培育的創新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新體制雷達研究併成功實現工程應用,技術成果國際領先,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

從小埋下科技報國心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家書香門第。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劉永坦在母親的教導下,培養出了很強的求知慾和愛國心。父親也常常告訴劉永坦,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

1953年,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的決心,劉永坦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成績優異的他作為預備師資之一,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短暫的兩年時光,他毫不懈怠,紮紮實實地完成了學習任務。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了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

1979年6月,劉永坦到英國進修和工作。在伯明翰大學期間,他對雷達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雷達雖有“千里眼”之稱,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國家因此致力研製新體制雷達,從而使“千里眼”具備“火眼金睛”的本領。“中國也必須要發展這樣的雷達!這就是我要做的!”劉永坦說。

1981年的金秋,進修結束後的劉永坦立刻起程回國。此刻,他的心中已萌生出一個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我學有所成,當然要回國。在英國,無論我工作多麼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績,終歸是在給別人幹活。回到祖國,我可以堂堂正正地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心情是何等舒暢!”

開創中國新型雷達之路

當今世界千餘種雷達中,新體制雷達不僅代表著現代雷達的一個發展趨勢,而且對航天、航海、漁業、沿海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濟區發展等領域也都有重要作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曾經對其進行過突擊性的攻關,但由於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諸多因素,最終未獲成果。

劉永坦根據當時世界上探測雷達的最新技術信息,運用自己在國外取得的科研新成果,採用了獨特的新式信號與數字處理技術,提出了我國新型雷達方案。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促成了項目的啟動,並組成6人科研小組。經過10個月的連續奮戰後,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誕生了。1983年夏天,國內研究雷達的最知名專家們對這個論證給予了充分肯定。

1990年4月3日,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劉永坦及其團隊的新體制雷達技術終於使目標出現在屏幕上。當時團隊成員都流淚了,為的是成功後的狂喜,也為八年來不為外人知曉的艱辛——為了節約時間和經費,劉永坦帶領團隊成員常常在條件惡劣的試驗現場一干就是幾個月,臨到春節前一兩天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短短几天之後又得返回試驗現場。

嚴謹治學培育桃李

劉永坦既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雷達技術帥才,同時又是善於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從教60年來,劉永坦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講授過專業數學、電工基礎等10多門課程。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又講授了統計無線電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新課程。1989年5月,他主編的《無線電制導技術》作為全國統編教材出版。幾十年來,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0餘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兩部專著,主審多部著作。

劉永坦培養研究生更看重學生本身的學習願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他也反對學生選那些華而不實、脫離國防與經濟建設的“空題目”,主張“真刀實槍放到真實的環境裡去鍛鍊”。他的博士研究生們的課題都來自具體科研實踐,都是國家真正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生命的意義。”劉永坦說,“新體制雷達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還很迫切,所以我不能懈怠。”

錢七虎:把個人利益融合進祖國需要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圖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來源/視覺中國

錢七虎,防護工程和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錢七虎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解決了孔口防護等多項難點的計算與設計問題,率先將運籌學和系統工程方法運用於防護工程領域。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在深部岩石力學、深地下工程防護以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參加了國內多條地鐵工程、城市水下隧道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的設計方案審查工作和評標工作,作為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委員協助完成了南京長江隧道、上海長江隧道和武漢長江隧道建設。

他不計個人得失,祖國哪裡有需要,他就到哪兒去。他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及軍隊重大科研任務,以及裝藥量世界第一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與時為我國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機庫防護門計算,在工程防護、岩石力學及地下空間開發等領域科研成果豐碩。

錢七虎常說,只有將個人的利益、前途融合到祖國、人民的事業和黨的需要中去,才能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不被坎坷和困難所壓倒,才能集中有限的精力去攀登事業的高峰。

刻苦學習打下基礎

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那時的青年學生都渴望學習工程技術,憧憬著成為各類專家,投身祖國偉大的建設事業。“當時中學的領導先是通知我保送蘇聯留學。我一心想著到蘇聯學習水力發電,回國後在長江、黃河上建設巨大的水電站。”錢七虎回憶,“可不久組織又通知我因哈軍工急需學員,改為保送我去哈軍工學習軍事工程。”面對這個巨大的轉折,錢七虎沒有猶豫,他深深明白自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全靠黨和國家的關懷。“‘黨叫幹啥就幹啥’, 這是時代的號召,也成為我一生做人的準則。”

在哈軍工六年的學員生活中,錢七虎除一次暑假外,其餘時間都留院鑽研課程。平時節假日,他也很少上街觀賞哈爾濱的美麗風景,連春天松花江千里冰封融化的壯觀景色也遺憾錯過。憑著刻苦,錢七虎獲得了全優的學習成績。

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軍工預科畢業,進入本科要分專業。當時軍工學員中最吃香的是可以戴大蓋帽的空軍和海軍工程系,其次是能穿大皮靴的裝甲兵工程系。不少人認為工程兵工程系土氣,至於學習防護工程專業,更被認為是和黃土打交道。“當時我們的專業分配是‘命令’宣佈的。對於防護工程專業,我並沒有因為它是組織分配的,而減弱了對它的感情。”錢七虎說,“我通過實踐和對專業深入的瞭解,知道了它在保衛祖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為獻身防護工程事業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錢七虎畢業後留院擔任教員,被選拔留學蘇聯,前往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攻讀副博士研究生,仍然從事防護工程專業的研究。在留學的四年裡,錢七虎一如既往刻苦攻讀,收穫頗豐。

1965年學成歸國的錢七虎又一次接受了命運的考驗,但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服從組織安排。剛回到北京的他原本被安排在工程兵科研設計院,可休假一個月後,他接到了回西安工程兵工程學院工作的新任務。二話沒說,錢七虎立刻動身去西安報到,這一干就是30年。

錢七虎沒能在文革中倖免,但逆境並沒有讓他消沉。文革中的充裕時間、單身生活的寂寞,成了他從事科研的有利條件——他抓緊每分每秒看書、推演公式。為拿到精確的數據,錢七虎到當時國內僅有的幾個有大型電子計算機的單位去,在別人吃飯和晚上休息的時間上機操作。他跑圖書館、進情報所、査資料、熟悉了防護工程領域的國內外動態,竭盡全力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一個個教學和科研任務。“在這些艱難的日子所取得的成績也為我之後發表論文、著作以及獲得科技成果獎打下了基礎。”

主持實施“天下第一爆”

1992年,錢七虎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那時,偌大的珠海市只有一個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機場——三灶機場,每天只有一兩個航班。當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機場擴大為3平方公里,並將1300米跑道加長為4000米。然而,雄踞三灶島南端的炮臺山成了機場擴建的天然障礙。

炮臺山要爆破的消息迅速傳開,可工程讓人生畏——土石方達1085.2萬立方米的炮臺山要一次爆破成功,50%的土石方要拋入大海,剩下一半也要鬆動破碎。時任工程兵工程學院院長的錢七虎臨危受命,他立下了軍令狀:風險與機遇同在,我到珠海去考察,能幹我就在那裡定下來,我對院黨委負責,對上級負責。

在錢七虎的領銜下,工程團隊克服了土石方拋擲率、準爆等問題,還儘可能減少爆震危害。當年12月28日下午,1.2萬噸炸藥和數萬支雷管在程控起爆器的精確控制下,分成33批,在3.8秒內逐一起爆。七八分鐘後,硝煙散去。大半個炮臺山沒了蹤影,剩下的是一大堆蓬鬆的土石——爆破達到了預期效果!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科技進步是國家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而科技的進步,得益於這樣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學家,將他們的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各項科研事業當中。1999年設立以來,2004年度、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兩次空缺,29位科學家分別是:

吳文俊,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兩人共同獲得了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2001年度——黃昆,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

2002年度——金怡濂,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2003年度——劉東生,中國環境學專家、地質學家、“黃土之父”;——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005年度——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吳孟超,“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2006年度——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李振聲;

2007年度——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吳徵鎰,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2008年度——王忠誠,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徐光憲,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谷超豪;——“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

2010年度——被譽為“高溫合金之父”的師昌緒;——內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王振義。

2011年度——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謝家麟;——另一位是被譽為“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的吳良鏞。

2012年度——鄭哲敏,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以及“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

2013年度——張存浩,我國高能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另一位是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程開甲。

2014年度——授予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領軍人物于敏。

2016年度——授予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的趙忠賢,以及在青蒿素髮現上做出科學貢獻的屠呦呦。

2017年度——授予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另一位是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侯雲德。祝賀!中國科學家!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月8日報道,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兩位最高獎獲得者一道,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發證書。

此外,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進行了調整。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獎金分配結構調整,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獎金額度也同步提高50%。

同時,按照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體系的獎章規制,首次設計製作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並優化了國際合作獎獎章和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證書。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據瞭解,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1999年國務院發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首次設立,至2017年度,共有29位科學家登上了我國科技界的最高領獎臺。這些最高獎的獲得者,或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有卓越建樹;或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劉永坦: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永坦院士在閱讀雜誌 圖自中新網

劉永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他長期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系統研究。他在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領域有著精深的造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他負責研究的“新體制雷達與系統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在雷達研究中,他發展了運動補償理論,並針對大帶寬信號與系統提出了新的補償理論。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從未止步的努力。他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領導和培育的創新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新體制雷達研究併成功實現工程應用,技術成果國際領先,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

從小埋下科技報國心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家書香門第。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劉永坦在母親的教導下,培養出了很強的求知慾和愛國心。父親也常常告訴劉永坦,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

1953年,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的決心,劉永坦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成績優異的他作為預備師資之一,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短暫的兩年時光,他毫不懈怠,紮紮實實地完成了學習任務。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了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

1979年6月,劉永坦到英國進修和工作。在伯明翰大學期間,他對雷達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雷達雖有“千里眼”之稱,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國家因此致力研製新體制雷達,從而使“千里眼”具備“火眼金睛”的本領。“中國也必須要發展這樣的雷達!這就是我要做的!”劉永坦說。

1981年的金秋,進修結束後的劉永坦立刻起程回國。此刻,他的心中已萌生出一個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我學有所成,當然要回國。在英國,無論我工作多麼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績,終歸是在給別人幹活。回到祖國,我可以堂堂正正地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心情是何等舒暢!”

開創中國新型雷達之路

當今世界千餘種雷達中,新體制雷達不僅代表著現代雷達的一個發展趨勢,而且對航天、航海、漁業、沿海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濟區發展等領域也都有重要作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曾經對其進行過突擊性的攻關,但由於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諸多因素,最終未獲成果。

劉永坦根據當時世界上探測雷達的最新技術信息,運用自己在國外取得的科研新成果,採用了獨特的新式信號與數字處理技術,提出了我國新型雷達方案。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促成了項目的啟動,並組成6人科研小組。經過10個月的連續奮戰後,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誕生了。1983年夏天,國內研究雷達的最知名專家們對這個論證給予了充分肯定。

1990年4月3日,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劉永坦及其團隊的新體制雷達技術終於使目標出現在屏幕上。當時團隊成員都流淚了,為的是成功後的狂喜,也為八年來不為外人知曉的艱辛——為了節約時間和經費,劉永坦帶領團隊成員常常在條件惡劣的試驗現場一干就是幾個月,臨到春節前一兩天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短短几天之後又得返回試驗現場。

嚴謹治學培育桃李

劉永坦既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雷達技術帥才,同時又是善於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從教60年來,劉永坦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講授過專業數學、電工基礎等10多門課程。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又講授了統計無線電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新課程。1989年5月,他主編的《無線電制導技術》作為全國統編教材出版。幾十年來,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0餘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兩部專著,主審多部著作。

劉永坦培養研究生更看重學生本身的學習願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他也反對學生選那些華而不實、脫離國防與經濟建設的“空題目”,主張“真刀實槍放到真實的環境裡去鍛鍊”。他的博士研究生們的課題都來自具體科研實踐,都是國家真正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生命的意義。”劉永坦說,“新體制雷達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還很迫切,所以我不能懈怠。”

錢七虎:把個人利益融合進祖國需要

劉永坦、錢七虎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圖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來源/視覺中國

錢七虎,防護工程和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錢七虎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解決了孔口防護等多項難點的計算與設計問題,率先將運籌學和系統工程方法運用於防護工程領域。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在深部岩石力學、深地下工程防護以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參加了國內多條地鐵工程、城市水下隧道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的設計方案審查工作和評標工作,作為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委員協助完成了南京長江隧道、上海長江隧道和武漢長江隧道建設。

他不計個人得失,祖國哪裡有需要,他就到哪兒去。他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及軍隊重大科研任務,以及裝藥量世界第一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與時為我國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機庫防護門計算,在工程防護、岩石力學及地下空間開發等領域科研成果豐碩。

錢七虎常說,只有將個人的利益、前途融合到祖國、人民的事業和黨的需要中去,才能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不被坎坷和困難所壓倒,才能集中有限的精力去攀登事業的高峰。

刻苦學習打下基礎

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那時的青年學生都渴望學習工程技術,憧憬著成為各類專家,投身祖國偉大的建設事業。“當時中學的領導先是通知我保送蘇聯留學。我一心想著到蘇聯學習水力發電,回國後在長江、黃河上建設巨大的水電站。”錢七虎回憶,“可不久組織又通知我因哈軍工急需學員,改為保送我去哈軍工學習軍事工程。”面對這個巨大的轉折,錢七虎沒有猶豫,他深深明白自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全靠黨和國家的關懷。“‘黨叫幹啥就幹啥’, 這是時代的號召,也成為我一生做人的準則。”

在哈軍工六年的學員生活中,錢七虎除一次暑假外,其餘時間都留院鑽研課程。平時節假日,他也很少上街觀賞哈爾濱的美麗風景,連春天松花江千里冰封融化的壯觀景色也遺憾錯過。憑著刻苦,錢七虎獲得了全優的學習成績。

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軍工預科畢業,進入本科要分專業。當時軍工學員中最吃香的是可以戴大蓋帽的空軍和海軍工程系,其次是能穿大皮靴的裝甲兵工程系。不少人認為工程兵工程系土氣,至於學習防護工程專業,更被認為是和黃土打交道。“當時我們的專業分配是‘命令’宣佈的。對於防護工程專業,我並沒有因為它是組織分配的,而減弱了對它的感情。”錢七虎說,“我通過實踐和對專業深入的瞭解,知道了它在保衛祖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為獻身防護工程事業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錢七虎畢業後留院擔任教員,被選拔留學蘇聯,前往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攻讀副博士研究生,仍然從事防護工程專業的研究。在留學的四年裡,錢七虎一如既往刻苦攻讀,收穫頗豐。

1965年學成歸國的錢七虎又一次接受了命運的考驗,但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服從組織安排。剛回到北京的他原本被安排在工程兵科研設計院,可休假一個月後,他接到了回西安工程兵工程學院工作的新任務。二話沒說,錢七虎立刻動身去西安報到,這一干就是30年。

錢七虎沒能在文革中倖免,但逆境並沒有讓他消沉。文革中的充裕時間、單身生活的寂寞,成了他從事科研的有利條件——他抓緊每分每秒看書、推演公式。為拿到精確的數據,錢七虎到當時國內僅有的幾個有大型電子計算機的單位去,在別人吃飯和晚上休息的時間上機操作。他跑圖書館、進情報所、査資料、熟悉了防護工程領域的國內外動態,竭盡全力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一個個教學和科研任務。“在這些艱難的日子所取得的成績也為我之後發表論文、著作以及獲得科技成果獎打下了基礎。”

主持實施“天下第一爆”

1992年,錢七虎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臺山大爆破。那時,偌大的珠海市只有一個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機場——三灶機場,每天只有一兩個航班。當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機場擴大為3平方公里,並將1300米跑道加長為4000米。然而,雄踞三灶島南端的炮臺山成了機場擴建的天然障礙。

炮臺山要爆破的消息迅速傳開,可工程讓人生畏——土石方達1085.2萬立方米的炮臺山要一次爆破成功,50%的土石方要拋入大海,剩下一半也要鬆動破碎。時任工程兵工程學院院長的錢七虎臨危受命,他立下了軍令狀:風險與機遇同在,我到珠海去考察,能幹我就在那裡定下來,我對院黨委負責,對上級負責。

在錢七虎的領銜下,工程團隊克服了土石方拋擲率、準爆等問題,還儘可能減少爆震危害。當年12月28日下午,1.2萬噸炸藥和數萬支雷管在程控起爆器的精確控制下,分成33批,在3.8秒內逐一起爆。七八分鐘後,硝煙散去。大半個炮臺山沒了蹤影,剩下的是一大堆蓬鬆的土石——爆破達到了預期效果!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科技進步是國家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而科技的進步,得益於這樣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學家,將他們的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各項科研事業當中。1999年設立以來,2004年度、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兩次空缺,29位科學家分別是:

吳文俊,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兩人共同獲得了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2001年度——黃昆,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

2002年度——金怡濂,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2003年度——劉東生,中國環境學專家、地質學家、“黃土之父”;——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005年度——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吳孟超,“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2006年度——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李振聲;

2007年度——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吳徵鎰,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2008年度——王忠誠,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徐光憲,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谷超豪;——“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

2010年度——被譽為“高溫合金之父”的師昌緒;——內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王振義。

2011年度——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謝家麟;——另一位是被譽為“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的吳良鏞。

2012年度——鄭哲敏,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以及“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

2013年度——張存浩,我國高能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另一位是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程開甲。

2014年度——授予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領軍人物于敏。

2016年度——授予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的趙忠賢,以及在青蒿素髮現上做出科學貢獻的屠呦呦。

2017年度——授予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另一位是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侯雲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