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樣的奇葩婚禮習俗為什麼還不取締?

誰都想要一個甜蜜的婚禮,但如果婚俗“跑偏”了,這事就不好辦。近年來,我們不時能聽到這樣的新聞:天價“彩禮”讓夫妻剛結婚就鬧起了矛盾,庸俗“鬧婚”鬧過頭讓人受累甚至受傷……不文明婚俗給新人帶來苦惱,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近日,針對婚俗問題,民政部提出要求,全面推進婚俗改革,倡導簡約、適當的婚俗禮儀。

婚俗活動是文化的一部分,考察不同歷史時期中國人結婚的典儀,可一窺時代之精神。雖然依據怎樣的婚俗、舉辦何種婚俗活動,屬於個人自由,不應當過度限制,但婚俗活動是否健康、文明,關係到家庭、社群與社會和諧。有關部門引導婚俗走向文明,抵制不正之風,仍是職責所在。

農村這樣的奇葩婚禮習俗為什麼還不取締?

婚俗改革,要管住該管的。黨紀嚴於國法,黨員幹部及其子女辦婚禮,辦多少桌喜宴、能收多少禮金等等,各地現在都出臺了明確的規定。有關部門應當切實嚴起來,把黨內規矩執行到位,讓黨員幹部及其子女的婚事既簡約又喜慶,為全社會文明辦婚禮帶個好頭。對“婚鬧”等不良婚俗引發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須依法進行查處,以法治之繩推住“婚鬧”的手腳。在婚俗方面,有關部門還需對那些不好管的事、不便管的對象進行引導,讓文明婚俗深入人心,用良幣驅逐劣幣,從根本上消除落後婚俗。

婚俗改革,須把握好尺度。近年來,有些地方的民政部門存在“越位”行為,比如限制普通群眾辦婚禮的酒席規模、規定“隨禮”的上限。如此推進移風易俗,初衷雖好,但缺乏法律依據,容易讓群眾產生牴觸心理,反倒不利於成風化人、移風易俗。

農村這樣的奇葩婚禮習俗為什麼還不取締?

傳播文明婚俗,要樹立文化自信,中華傳統文化關於婚俗有許多值得汲取的精華。現在一些落後婚俗,其實是對傳統的誤讀甚至曲解。以“彩禮”為例,現在有人認為越多越有誠意。但“彩禮”源於“聘禮”,儒家經典《禮記》最早就規定“聘儀”要“輕財而重禮”。有關部門要給傳統文化正本清源,鼓勵大家用開放心態吸收其他文明的先進理念,讓婚俗活動迴歸到渲染幸福、突出浪漫、強調忠誠、促進和諧的主題上來。

農村這樣的奇葩婚禮習俗為什麼還不取締?

文明的婚俗活動應當是鮮活、有趣的,貼近人們生活,給大家帶來歡樂和幸福。惡俗的婚俗活動,如“鬧婚”等,在一些地方仍有“市場”,在某些短視頻網站上也頗能奪眼球,但這並不意味著群眾喜歡低級趣味。民政部門不妨藉助短視頻平臺,打造幾個有趣、輕鬆,符合年輕人審美,又經濟實在的“網紅”婚俗活動。民政部門也可以優化登記服務,提高服務質量,讓結婚登記、結婚宣誓等活動成為群眾喜愛的新婚俗。最近,深圳市福田區的民政登記處全新“開張”,將婚姻登記地址設在風景優美的公園中,還請來著名設計師設計建築,免費供結婚的市民使用,這就是有益的嘗試。

文明的婚俗比落後的婚俗更有生命力。有關部門要用好婚俗的解釋權,建設好婚俗活動的新模板,使文明婚俗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成為時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