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七)呂氏興衰

呂后掌權後,不顧白馬盟誓,將呂氏一族許多人封王,同時打擊迫害劉氏宗族,劉邦的多個兒子死於非命。呂后死後,被壓抑很久的劉氏宗族和忠於劉氏的大臣發動政變,成功誅滅呂氏一族,並擁立劉邦的四子劉恆為皇帝,劉氏也終於從呂氏手中奪回漢室江山。那麼呂氏一族先後經歷了什麼樣的大起大落,哪些大臣和劉氏子弟在剷除呂氏的政變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呢?

漢惠帝駕崩,呂后白髮人送黑髮人,非常的悲傷。在劉盈的葬禮上,呂后使勁的哭,悲痛的哭,不過光打雷不下雨,一滴眼淚也沒擠出來。大臣們面面相覷,可是誰也不好意思去問。

關鍵時刻,還得看張良。張良推薦商山四皓,幫助劉盈做了漢惠帝。雖然此時張良已經老了,但是他的兒子張闢彊站了出來。張闢彊問陳平,丞相知道太后為啥哭不出來嗎?陳平說不知道。張闢彊告訴他:“太后就這麼一個兒子,現在還沒了。自己這後半輩子可怎麼過,萬一你們這些大臣欺負人家老太太可怎麼辦。不如你們建議把他們老呂家的親戚放在重要崗位上,讓太后的侄子們統帥南北禁軍,掌握朝廷大權。這樣的話,太后就會安心,你們這些老臣也不會招惹禍患。”陳平一聽有道理啊,就悄悄的告訴太后,可以重用呂氏親屬,鞏固呂后的權威。呂后聽後,心想終於有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可以安心的哭了,於是眼淚像開了閘一樣流了出來。

張良父子在漢初功臣被屠戮殆盡的形勢下,安身自保,跟他們這種思想覺悟還是有很大關係的。張良在大漢建國後就不怎麼露面,安心修道,連飯都不怎麼吃,瘦的跟一根棍子似的。呂后感恩張良對她們母子的多次幫助,非要請張良吃飯,而且挑著最好的給他吃。結果,不適應人間煙火的張良,在呂后的熱情款待下,於公元前186年去世,留下了“謀聖”的千古傳說。

辦理完了漢惠帝的後世,那個不知道哪裡來的兒子劉恭做了皇帝。不知道是劉邦白馬盟誓的時候沒叫上呂后,還是老太太記性不太好,她似乎不知道“非劉不王”這個約定。有一天,呂后召集大臣們商量,說自己那兩個去世了的哥哥呂澤和呂釋之跟著高皇帝東征西討,立了大功,能不能追封為王。右丞相王陵一聽就不幹了:“高皇帝生前跟大家殺白馬盟誓,非劉氏不能為王,否則天下共擊之。現在白馬盟誓血跡未乾,太后就要封姓呂的為王,那我們的盟誓不就相當於放屁,那匹白馬死的也太冤了吧。”呂后當時就拉下了臉,然後轉過頭來問左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陳平和周勃趕緊說:“現在太后說了算,你說誰封王誰就是王。”呂后這才轉怒為喜。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七)呂氏興衰

下班後,王陵怒氣衝衝的去找陳平和周勃,質問他們為什麼這麼輕易的答應封呂氏為王。陳平他們拍拍王陵的肩膀說:“論廷爭面折,我們的確不如你。但是如果說安定劉氏江山,大哥你就不如我們倆了。咱們走著瞧。”沒過多久,太后給王陵找了份新工作,給小皇帝當老師,這丞相不太適合你。王陵一看情況不妙,直接交了辭職信,回家養老去了。

呂后一瞧,這傢伙走了正好,省的看著眼煩。於是就讓陳平做了右丞相,任命自己的親信審食其做左丞相。審食其跟呂后是老相好,當初劉邦扔下老婆孩子出去造反的時候,審食其就在老家沛縣照顧呂后,一來二去倆人也就成了紅顏知己。現在呂后大權在握,照顧一下老相好還是需要的。除了左丞相,審食其還幹了一份兼職:郎中令,跟呂后一起掌管宮內宮外的事情。至於右丞相陳平,他自己也清楚現在的局勢,乾脆做個甩手掌櫃,落個清閒。周勃,灌嬰等一干劉邦時期的老臣也一樣,反正自己說了不算,老闆娘讓幹啥就幹啥。然而,這些人心裡卻有個共同的願望和目標,只是這個目標的實現,還要等八年。

既然有反對意見的人都走了,呂后的兩位哥哥呂澤和呂釋之也都被追封為王。雖然封的是兩個死人,但這次分封卻打破了白馬之盟的規定,“非劉不王”的約定變成了劉邦帶進墳墓的一張廢紙。為了把呂氏家族帶上巔峰,呂后先後做了以下三件事。

第一,重封諸呂。既然開了戒,那麼姓呂的王就不應該只有死人了吧。接下來幾年裡,呂后的侄子呂臺被封為呂王,死後改封為肅王,其子呂嘉世襲呂王。後來,梁王和趙王死後,呂后另外的侄子呂產和呂祿又分別被封為梁王和趙王。不光是姓呂的,呂家親戚也封。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終於拿回了老爹張驁的王位,被封為魯王(趙王已經有人了)。至於封侯的,那就更多了,例如呂釋之的兒子呂種被封為沛侯,外甥呂平被封為扶柳侯等等。就連呂后的妹妹呂嬃,還想跑來找姐姐要個王做。呂后琢磨半天,你一個女流之輩,又沒立什麼功勞(伺候樊噲應該不算),封王實在說不過去,就封呂嬃為臨光侯。

第二,劉呂聯姻。雖然在呂后等人的努力之下,天下出現了一大批姓呂的王和侯,可是這個天下的皇帝還是姓劉。呂后乾脆讓兩家來了個親上加親,把姓呂的女人都嫁給姓劉的男人,也不管人家男女雙方是不是互相喜歡。這樣看來,劉盈真不是近親結婚的唯一受害者,當時的皇室就是在亂倫。前任齊王劉肥的二兒子劉章很快就找到了媳婦,呂后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了他。劉章是個聰明人,知道這媳婦惹不起,就假戲真做,把呂祿的女兒哄的開開心心。媳婦回孃家一彙報情況,呂后也喜歡上了這個侄女婿,封他為朱虛侯。

不過,可不是所有姓劉的王爺都能夠哄呂家媳婦開心,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就是兩個反面典型。既然不能把姓呂的姑娘哄高興,呂后又幹了第三件大事:揮起屠刀,清除劉氏宗族。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七)呂氏興衰

趙王劉友是劉邦的第六個兒子。呂后幹掉了他的三哥趙王劉如意,就把劉友安排到了趙王的位子上。為了讓劉友過的更幸福,呂后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他。不過劉友並不喜歡這個姓呂的姑娘,就把她擱在一邊,不搭理她。呂姑娘哪裡受得了這種冷遇,直接把小報告打到姑媽那裡去,誣告自己的丈夫謀反。呂后二話不說,就把劉友召到了長安,然後把他關了禁閉,還不給飯吃。可憐的劉友就這樣因為一個女人,而被活活餓死了。

同病相憐的還有劉友的五哥劉恢。劉友死後,趙王的位子不能空著,呂后就把劉邦第五個兒子,時任梁王的劉恢調去趙國做趙王。當然,趙王不是白當的,還要白送一個姓呂的趙王妃,而劉恢分配到的是呂產的女兒。劉恢本來有個感情好的妻子,那姑娘一看呂氏嫁過來做妃子,知道自己受寵的日子到了盡頭。再加上她們也瞭解呂后的手段,人彘事件發生還沒幾年呢,所以劉恢的老婆選擇了自殺。跟劉友一樣,劉恢對呂產的女兒也沒興趣,而是念念不忘殉情的愛人。憂鬱了很久之後,劉恢也來了個自我了斷,去地下跟自己的愛人繼續做夫妻。

這樣一來,趙王的位子又空了出來,呂后的計劃是把劉邦的四兒子,代王劉恆調過去。劉恆一看,自己的三哥,五弟,六弟都死在了趙國,萬一自己去做了趙王,估計也是凶多吉少。雖說代國地處邊境線上,還要三天兩頭的被匈奴打劫,但起碼自己沒有性命之憂。於是劉恆趕緊給呂后打報告,表示自己願意為呂后鎮守邊疆,讓大漢有個太平日子,趙王您愛找誰就找誰,反正我不幹。呂后一看,這小子說的有道理,就沒有勉強。而且這樣又騰出一個王位給自己親戚,於是封呂祿為趙王。

下一個倒黴的是劉邦的小兒子,燕王劉建。不過劉建的死倒不是呂后所為,而是自己打獵的時候發生了意外,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這樣一來,劉邦的兒子裡面,活著的就只剩下剛剛躲過一劫的代王劉恆,以及從小被呂后撫養(但不是親生)大的淮南王劉長了。

然而,被呂后幹掉的還不光是劉邦的兒子們,劉邦的一個孫子,確切的說應該是當今皇帝,也沒能倖免。公元前184年,做了四年傀儡皇帝的劉恭,也漸漸長大了。不知是誰透漏了風聲,劉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他的母親不是後宮的張太后,而是另有其人。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母已經在生下他之後,被正在掌權的呂后殺死。年輕氣盛的劉恭當即表示,將來有一天要手刃仇人,幹掉呂氏一黨。

這種事情當然會傳到呂后的耳朵裡。呂后大怒,心想這小毛孩子長大了肯定是麻煩,乾脆找了個機會廢了劉恭的皇帝稱號。這個歷史上第一個被廢的皇帝,不久後就莫名其妙的死在了宮中,也沒人給他上諡號,後世稱之為漢少帝。為了區分他那倒黴的接班人,人們一般稱呼劉恭為漢前少帝。呂后很快就立了新的皇帝。這個皇帝也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本來叫劉山,被呂后立為皇帝后,改名為劉弘。這個小朋友也沒幹幾年,死後也是沒有諡號,後世稱之為漢後少帝。

眼看著劉氏一族就要墮落下去,呂氏外戚已經掌控朝政,皇帝徹底成了擺設,大臣們也沒人敢為劉家人說話。劉邦等人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漢江山,是不是要拱手送人了?正當大家都這麼想的時候,有人站了出來,用自己的行動對所有人大聲的說:不!這些人裡,有劉邦的子孫,有朝中的重臣。而第一個站出來投石問路的人,卻是呂后最心愛的侄女婿,那個哄的呂氏上下開開心心的朱虛侯,劉肥的兒子劉章。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七)呂氏興衰

劉章是劉肥的二兒子,從小聰明過人。他看到自己老爹幾年前險些死到呂后手裡,也看到姓呂的大有超越姓劉的意思,從小就在心中種下了復興劉氏的種子。但他也知道,現在的大腿是呂后,他們劉氏集團的勢力現在扛不過呂氏。他選擇了曲線救國,先跟呂后等人處好關係,打入敵人內部再做打算。所以,劉章對自己那個姓呂的媳婦特別好,對人家孃家人也特別好。呂后非常喜歡這個侄女婿,漸漸的也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有一次,呂后請大家吃飯喝酒,讓劉章看到了投石問路的機會。劉章向呂后申請做監酒官,大家必須要喝的痛快,否則軍法行事。呂后沒多想就答應了,其他人也沒當回事。喝到一半的時候,一位呂氏的家人喝高了,沒請假就回了家。劉章總算找到了機會,抓住那個人就殺了,然後還跑來向呂后報告,說有人違反行酒令,已經按軍法處置了。呂后現在腸子都悔青了,其他呂氏家族成員也都嚇的臉色鐵青。但這事情可是事先說好的,大夥拿劉章也沒有辦法。

劉章的投石問路起到了兩個效果:第一是給呂氏一族潑了一盆冷水;第二是讓朝中大臣知道,劉氏還是有人可以站出來的。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姓呂的王侯們開始畏懼劉章,而心向劉氏的大臣們,則暗中開始向劉章聚集。一場保衛劉氏江山的反擊戰即將打響。而整個事件的導火索是,呂氏家族最大的大腿,呂后去世了。

公元前18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呂雉,在熬死了三個漢朝皇帝之後,終於可以去地下與劉邦團聚了。至於呂后的死因,有人說是生病死的,而且生的是乳腺炎;有人說是被狗咬了,得了狂犬病;有人說是被劉如意嚇死的。以上的爭論,都源自於司馬遷在《史記》裡那幾句不清不楚的交代。呂后死前刻意交代兩個侄子呂祿和呂產說:“之前高皇帝有約,非劉不王(看來呂后知道這事)。我在的時候大夥不敢怎麼樣,以後我不在了,你們兩個要特別小心。你們要掌控好南北二軍,不要去為我送葬,更不要輕易離開京城。”由此可見,呂后對這幾個侄子還是不太放心的。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七)呂氏興衰

我想簡單評價一下呂后這個人。歷史上,人們對她的好評不多。一是因為她弄出個“人彘”恐怖事件,挺嚇人。二是她開了外戚篡權的先河,險些讓劉氏江山易主。但客觀的講,這兩條評價還是有點片面。她下手狠,那是因為打小三,如果戚夫人贏了當時的奪嫡之爭,也許呂后也是死無葬身之地。她殺掉功臣和劉邦的兒子們,本意也是為了鞏固劉盈的江山。她的確讓呂氏發展壯大,卻沒有讓呂氏取而代之做皇帝。另一方面,呂后掌權期間,西漢採取了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國策,減免賦稅,減輕人民負擔,讓老百姓從多年的戰亂中恢復過來。她廢除了秦朝焚書坑儒遺留下來的“挾書律”,而且減輕刑法,提倡節減,反對鋪張浪費等等。這一系列的作為,讓大漢王朝在她所執政的十五年間(包括漢惠帝的八年)取得了穩定的發展,為後面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好了,呂后的故事講完了,接下來咱們看看她那兩個讓人操碎了心的侄子吧。呂祿和呂產也明白此時局面有點緊張,他倆也不太受歡迎。倆人商量了半天,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動手幹掉那些支持劉氏的大臣和劉氏宗族。可是,他們又擔心幹不過周勃,劉章這幫人,於是就糾結起來。這一糾結壞了,事情通過呂祿的女兒,傳到了朱虛侯劉章的耳朵裡。劉章一看,既然呂氏要下手,我們只好先下手為強。於是劉章就通知自己做齊王的哥哥劉襄:呂氏要對咱們下手,你趕緊造反,帶兵殺進長安,奪回咱們劉氏的天下。

跟劉章一樣,知道父親遭遇的劉襄,也是個堅定的反呂集團骨幹。他的齊地還被呂氏三天兩頭瓜分一下,自己現在的地盤遠沒有老爹劉肥在的時候那麼大。因此,一接到劉章的消息,劉襄立刻集合兵馬,準備動手。劉襄還把鄰居琅琊王劉澤的兵馬給騙了過來,歸自己調遣。齊國國相召平反對劉襄這麼做,不惜造反逼宮,但是被劉襄擊敗。劉襄隨即昭告天下,陳述呂氏的種種過錯,號召天下諸侯響應爺爺劉邦留下的白馬盟約,一起起兵討伐呂氏。

看著雄赳赳氣昂昂殺過來的齊軍,呂祿呂產有點懵。在沒摸清楚底細的情況下,他們倉促派出老將穎陰侯灌嬰派兵東征,討伐齊國叛軍。灌嬰也是個老狐狸,這麼多年的宮廷鬥爭,灌嬰不但沒有讓自己惹上任何禍端,還沒讓大家搞明白他是哪一夥的。等到了前線,灌嬰終於亮出了自己的立場:聯合劉襄,等呂氏叛亂時,殺回長安。

外面的諸侯已經出兵了,朝廷裡面的大臣也準備動手。這次出招的正是當初告訴王陵,安定漢室江山需要指望自己的周勃和陳平。此時周勃為太尉,相當於軍委主席,陳平是右丞相,但是倆人都沒啥權利,更沒有實際的兵權。他們知道老哥們酈商的兒子酈寄跟呂祿是好朋友,就把酈商挾持到他們那裡來,讓酈寄勸呂祿交出兵權。酈寄跟呂祿說:“你也知道現在朝廷裡面好多大臣反對你,齊王起兵也是針對你,那是因為你掌握著北軍的兵權。不如你把兵權交出來,回到趙國去好好做你的趙王,這樣大家就不會反對你了,齊王也就會退兵了。”天真的呂祿完全沒有他姑媽呂后的政治經驗,竟然聽信了酈寄的話,乖乖的把兵權交給了太尉周勃。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七)呂氏興衰

有了兵權的周勃,就像一隻裝上了牙齒的老虎,終於脫下了他偽裝多年的羊皮。呂產聽說灌嬰跟劉襄要聯合起來,知道自己必須要做出選擇了,於是準備向周勃等人動手。與此同時,酈寄繼續勸呂祿,你看人家灌嬰都要準備下手了,你還不趕快走,早點回趙國避難吧。呂祿再一次聽信了酈寄的建議,徹底把北軍交給了周勃。周勃想辦法弄到了兵符,親自來到北軍,對著士兵們大喊:“如果你們是劉氏的兵,就露出左肩。如果是呂氏的兵,就露出右肩。”這些當兵的好多都是當年跟著劉邦東征西討的老兵,他們也看不慣呂氏的所作所為,紛紛露出左肩。就這樣,周勃徹底控制了北軍。

呂祿親手把兵權交給了周勃,卻沒有告訴兄弟呂產。此時的呂產正準備入宮拿下皇帝等人,作為對抗灌嬰和劉襄的砝碼。周勃聽說後,立刻派劉章帶著一千士兵殺向皇宮,保衛皇帝。雙方在未央宮門口打了起來。呂產是掌握大權的人,手下的士兵非常勇猛;劉章則是年輕氣盛,帶來的士兵個個為劉氏賣命。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歷史上經常在關鍵時刻出現的怪天氣來了。一陣妖風吹散了呂產的部隊,呂產頓時大敗而逃。最終,這個本來可以成為“後呂后”時代代表的呂產逃到廁所裡,被劉章的部下追上後殺死。周勃聽說呂產的死訊,高興的說,他所擔心的就是呂產,現在呂產已死,天下安定了。

秋後算賬的時刻到了。交出兵權的呂祿還沒到趙國,就被人追上殺死。呂后的妹妹呂嬃,燕王呂通等人也都沒能逃過被幹掉的下場。一時間,被呂氏提拔和封賞的人紛紛落馬,而那些一度陷入險境的劉氏子弟,則陸陸續續的坐回了曾經屬於他們或者他們父輩的王侯之位。

這也讓我們想起了劉邦去世前,關於丞相人選的一番安排:蕭何之後是曹參,曹參之後是王陵,但是王陵過於耿直,可以讓陳平輔佐,並讓周勃為太尉,將來安定劉氏天下的必然是周勃。相當準的預言,全部正確!

清算完呂氏餘黨之後,有大臣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今皇帝也是呂氏立的,而且這個皇帝劉弘來路不正,不知道是不是漢惠帝的兒子,咱們得換一個皇帝。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可是選誰做皇帝呢?大夥想到的第一個人是齊王劉襄。因為劉襄是劉邦孫子輩裡面最年長的一個,又是第一個起兵反抗呂氏的諸侯王,立有大功。然而琅琊王劉澤的一番話讓大臣們打消了立劉襄的念頭:劉襄的孃家人比較強勢,立劉襄將來有可能會重蹈呂氏之禍。其實劉澤這樣說也是出於報復,因為當初劉襄起兵時,曾經騙來了劉澤的兵馬,還把劉澤軟禁了起來,現在劉澤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報復的機會。劉襄不合適,而劉邦其他的孫子,例如朱虛侯劉章,都還年輕,地位不夠。於是大臣們就打算從劉邦剩餘的兒子裡挑一個。有人提議淮南王劉長,但劉長的舅舅們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他也被大夥排除在皇帝候選人之外。這樣一來,候選人只剩下一個:代王劉恆。

出人意料的是,劉恆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原因有三:第一,他是劉邦兒子裡最大的一個(就剩老四和老七了,老四當然最大)。第二,劉恆的老媽薄姬為人一向低調,而且待人和善,也沒啥背後的勢力,不會弄出新的呂氏之亂。第三,劉恆過去幾年一直在代國守衛邊疆,明顯就是個老實人,在朝中也沒啥勢力,陳平周勃等老臣自然希望找個這樣的人做皇帝,好控制。

公元前180年,消失在人們視野中十五年的代王劉恆,重新回到了大漢都城長安,繼大漢天子位,成為後世大名鼎鼎的漢文帝。一個混亂的時代終將結束,一個史無前例的太平盛世即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