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不該被遺忘,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不該被遺忘,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世人皆知郭子儀為汾陽郡王,卻不知子儀公家族還有一位鐵血郡王,那就是子儀公之侄郭昕,唐德宗時爵封武威郡王,官拜安西大都護兼安西四鎮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左僕射(正宰相)。

郭昕,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之父郭幼明,是郭子儀的同母弟。唐肅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間,吐蕃不斷侵入大唐西部邊疆,郭昕奉命巡撫河西、安西等地。

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不該被遺忘,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安西都護府是一個充滿了驕傲與榮光的名詞,作為唐帝國西垂的國之利刃,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在長駐兵力只有兩萬多人得情況下,便能威懾西域四百餘國,且一直保持進攻態勢,還多次跨過蔥嶺遠征,與阿拉伯帝國等決戰中亞,彼時的中華武功之盛,可謂亙古未有。

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不該被遺忘,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當郭昕來到安西從軍時,他還是一位滿懷熱望的毛頭青年,盼著在大唐最精銳的安西軍裡開疆拓土。不想晴天霹靂,安史之亂驟起,國難肆虐中原,一批批的安西精兵,也不得不調轉東向,奔赴國難。接到命令後,最先有三支軍隊馳援唐肅宗:安西行軍司馬李棲筠的7000精兵;驃騎大將軍李嗣業的5000精兵;左右金吾衛將軍馬磷的3000精兵,共計15000名的西域將士參與平叛!

郭昕,卻奉命留下堅守,成了萬餘安西留守部隊的一員!

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不該被遺忘,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西北駐軍的內調對唐朝而言,則是一把雙刃劍。西北駐軍的回調,為安史之亂的平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也使唐朝在西北的防禦力大為削弱。吐蕃對河西走廊本覬覦許久,只是無奈唐朝長期屯駐重兵防守河西走廊,才無法得手。

此時唐朝將河西走廊與駐防西域的守軍調回平叛,對吐蕃而言簡直天賜良機,於是吐蕃趁機出兵,攻下河西走廊。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唐朝在丟掉了溝通本土與西域的河西走廊後,卻依然控制著更為遙遠的西域。只是此時的西域,在吐蕃的步步蠶食下,只剩安西四鎮與北庭兩地,更因河西走廊的淪陷,早已和李唐中央失去了聯繫,成為了一塊名副其實的“飛地”。

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不該被遺忘,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但萬沒想到,這支隊伍孤軍奮戰的命運,就此拉開序幕。

趁著大唐陷入叛亂泥潭的當口,宿敵吐蕃惡狠狠撲來,連接安西與中原交通的河西走廊就這樣丟了,然後就是安西四鎮,從此遭到吐蕃一批批絕對優勢兵力,潮水一般的圍困。大唐王朝呢?自身都風雨飄搖,還能做什麼?

照著好些史家一筆帶過的描述,西域就這麼丟了,但被他們一筆帶過的,卻是安西軍日復一日可歌可泣的抵抗,一直到763年時,安西軍的使者才抵達長安,唐代宗這才知道,安西都護府竟然還在堅守!長安朝堂哭聲一片。772年,第一批唐朝使者終於來到了安西,整個安西軍鎮歡呼一片,郭昕將軍卻痛苦的東面朝拜:他的雙親已在九年前過世,少小離家,卻從此天人永隔!

擦乾眼淚的郭昕,繼續擔當起守護的使命。他接任了安西節度使官職,帶領著這支只剩數千人的隊伍。沒有朝廷的援軍,只有年復一年吐蕃人越發瘋狂的圍攻。安西都護府的疆域在一天天縮小,部隊一年年傷亡殆盡,但每一個軍堡的淪陷,都註定要讓敵人付出血的代價!

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不該被遺忘,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公元781年,長期與唐王朝失去聯繫的郭昕終於打聽到了消息,根據消息,他知道唐王朝依舊存在。於是,郭昕派出自己最為信得過的士兵,讓他們帶著自己的口信前往唐王朝,告訴皇帝:“他們這些人還存在,並沒有戰死和投降。”

據記載,郭昕曾這樣對前去的士兵交待:“兄弟們,你們這次的任務非常重要,此行的目的就是告訴朝廷和那些官員們,我們所有的將士們還活著,都在龜茲這裡,沒有戰死和退縮,更沒有投降。河西一直被我們守著,整個安西也在我們手上,沒有丟失。”

唐憲宗元和三年,即公元808年暴雪漫天的冬天,是大唐王朝西域戍邊史上,最為悲壯的時刻!

安西都護府最後一支殘兵,孤守在龜茲的軍堡上,早已在吐蕃的圍困下彈盡糧絕。白髮蒼蒼的郭昕將軍,慨然拔劍高呼,震天的喊殺聲裡,面黃肌瘦的唐兵們手持兵器,與登上城頭的吐蕃軍進行了最後的浴血肉搏,全數壯烈殉難,無一人投降!

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英雄不該被遺忘,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郭昕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一代郡王隕落大漠!

將軍埋骨地,千載氣猶雄。大漠山蒼莽,長天夜暝濛。殘碑蟲伏草,故冢鶴驚風。毅魄歸來日,秋飛萬丈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